孩子被打,是否要让孩子打回去,这个家长的做法值得大家学习

本文由 护芽妈妈 原创,感谢阅读,欢迎转发与分享。

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生矛盾、打架几乎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打架之后家长的做法却会影响孩子一生。

小敏是个淘气的男孩子,从出生开始磕碰不断,妈妈特别头痛,上幼儿园后,妈妈很担心孩子会在学校惹祸,于是告诉老师如果孩子不听话就狠狠的批评他,然后告诉家长回去揍他,老师尴尬的笑了笑说“不能这样教育孩子,以暴制暴的话孩子是改不掉坏习惯的。”但是小敏妈妈似乎也没听进去只是和老师说“这个孩子不打不行,特别不听话”

一次小敏在学校和小朋友发生冲突,导致受伤,虽然伤的不是很严重但是当老师告诉妈妈后,妈妈赶到学校,二话不说就要拉过孩子就开始训,老师把小敏拉到身后,并且和小敏妈妈说:“小敏都已经受伤了您就不要再说他了,这次是一个小朋友不小心用玩具打到小敏导致小敏受伤,虽然不是很严重但是需要通知家长,让您了解一下,

而且有件事情需要和您沟通一下,小敏是个特别敏感的孩子,在他受伤后他第一反应却是告诉老师,不要告诉妈妈,妈妈会生气。老师们听到很心酸,于是想和您沟通一下,可能在您眼里小敏是个淘气的孩子,但是在学校,小敏却是个性格孤僻的孩子,不太愿意和小朋友亲近,总是独来独往。”

听到老师对小敏的评价,妈妈很吃惊,为什么儿子会孤僻,妈妈一直认为儿子很淘气,总是要压制孩子,担心孩子打架惹祸,总是告诉孩子不可以打架,但从来没想过孩子会孤僻。和老师的这次谈话也给小敏妈妈敲了一个警钟,也许自己的教育方式真的是有问题的。

孩子被打后,家长一般会有这2种反应

1、让孩子打回去: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怎么能受委屈呢,被打一定要打回去,保护自己不受伤为原则。

2、不让孩子打架:有些家长担心孩子惹祸,不让孩子打架,被打之后会告诉孩子打架是不对的,告诉孩子不能打架。

但是以上两种方式对于孩子成长教育来说都不正确

1、打回去是以暴制暴,激化矛盾:小朋友之间的打架无非就是抢玩具或者不小心磕磕碰碰,如果这样就让孩子打回去,孩子会从认知里面认为,只要自己感觉不舒服了就要打回去,这样长期下去会导致孩子形成以暴制暴的性格,长大很容易误入歧途,而且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容易激化矛盾。

2、坚持不还手,会让孩子受委屈:被打之后不让孩子还手,制止孩子打架行为,这种教育方式也是不对的,如果说孩子是被欺负了,家长告诉孩子不能打架,那么孩子就只能忍受,长此以往会导致孩子性格孤僻,胆小怕事。

那么对于孩子被打之后作为家长究竟如何做?其实还有第三种选择

1、可以教育孩子说“你不能主动打人,但别人无理打你,你可以还击”因为被打有很多种原因,如果孩子被打是由于对方无理取闹导致的,错误在对方,那么家长就不应该制止孩子,应该告诉孩子适当的进行还击,而且还击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以免导致孩子误伤到其他人。2、可以告诉孩子“告老师”如果说在幼儿园被打了可以让孩子选择告诉老师,让老师来进行评判究竟谁对谁错,避免孩子太小无法认知事物导致其他危险和伤害的产生。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受伤、打架都是难免的事情,不论男孩儿女孩儿都会面临,作为家长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否则将导致孩子错误的认知,从而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就像一株嫩芽,需要父母的呵护,也需要雷霆和雨露。我是护芽妈妈,伴您在育儿路上,给孩子和自己更多的可能。若您有什么烦恼,需要倾诉和解决,欢迎发来私信,望我能给您带去灵感和宽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