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痴迷于玩手机游戏,父母这样陪娃,孩子心甘情愿放下手机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文|廖老思(专注于家庭教育,有该文原创版权,欢迎转发收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01\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现如今,孩子痴迷于手机游戏的问题,已经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压在父母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让家长们头疼不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孩子如果每天玩手机、游戏的时间,只要超过1小时,就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和伤害,轻者导致情绪大起大落,内心幸福感指数降低;重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还有的孩子,在持续长时间玩手机游戏后发生不可挽回的后果,类似新闻,层出不穷。\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9864ddc7550434ba16757fe3448404e\" img_width=\"622\" img_height=\"605\" alt=\"孩子痴迷于玩手机游戏,父母这样陪娃,孩子心甘情愿放下手机\"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很多家长,看到自家孩子痴迷玩手机、游戏,就认为是孩子的问题,是孩子贪玩,欠管教;于是,就对孩子进行批评、怒骂,甚至体罚,但是效果甚微,其实,父母对孩子痴迷于玩手机游戏问题上的认识,存在以下2个误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02\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u003Cstrong\u003E误区1:认为通过短时间内强行管教或干预便能解决问题。\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不少父母在对孩子痴迷玩手机游戏的行为,进行多次管教与干预发现效果不明显后,内心就开始变得异常焦虑,火急火燎;甚至对孩子的管教由“口头唠叨”升级为“打骂教育”,希望通过短时间内的强行干预,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结果往往让父母大失所望,甚至起到了反作用,孩子的“瘾”不但没有消减,反而在父母的干预刺激下愈演愈烈,甚至一发不可收拾;孩子为躲避父母干预,通宵熬夜玩游戏的案例,不在少数;也就是说,对于孩子痴迷于玩手机游戏的行为,父母希望通过强行干预,以达到短时间内见效是行不通的。\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b0c76793-e438-4abd-9556-ab658a20c9f9\"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800\" alt=\"孩子痴迷于玩手机游戏,父母这样陪娃,孩子心甘情愿放下手机\"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h1\u003E\u003Cstrong\u003E误区2:父母将问题的焦点锁定在孩子身上,而忽略了自身原因。\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不少父母认为,孩子痴迷玩手机、游戏,都是孩子的错,问题全出在孩子身上。于是,从头到尾盯着孩子的问题不放,却忽略了家庭以及父母自身的因素,著名犯罪学家李玫瑾教授曾说:\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手机游戏这是‘导火索’,不良的亲子关系才是‘炸药包’”\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要知道‘导火索’是没有杀伤力的,而‘炸药包’才是真正问题所在。\u003Cstrong\u003E如果父母不反思家庭以及自身所存在的问题,那么,就难以触碰到孩子痴迷于手机游戏的真正原因。\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03\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心理学家经大量调查统计发现,孩子沉迷于玩手机游戏,实际上是一种“行为成瘾”综合征,那什么是“行为成瘾”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所谓“行为成瘾”指的就是对某一种行为,无法自制的反复地渴求,比方说酗酒、嗜赌成性,还有沉迷游戏,哪怕明明知道这种行为会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甚至已经对自己,对他人造成过伤害,可是依然无法控制住自己,就导致正常的工作、学习、社交都受到严重影响。\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也就是说,很多时候,孩子也知道整天玩游戏是对身体有害的,甚至他也听说过不少“长时间玩手机导致发生意外”的新闻案例,知道过度沉迷游戏后果的严重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他就是克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就像网友调侃道:“手机像是长在了孩子的手上,与孩子形影不离。”,这也说明了,为什么父母企图通过说教、打骂、严厉训斥、批评等方式,来帮孩子戒除“手机游戏瘾”,却起不到显著效果的原因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那么,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够有效矫正孩子的这种手机游戏“行为成瘾”问题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先来说一下北京某医院的“应对之法”。这家医院针对有“行为成瘾”的患者,专门启用了“行为成瘾病房”,据说这些病房都是开放性的,可以和家人一起居住生活,在病房里,有迷你KTV、动感单车、游戏沙盘、彩色铅笔等运动或娱乐设备;\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942293c2e194e81ad68bf34ac11e73b\" img_width=\"830\" img_height=\"644\" alt=\"孩子痴迷于玩手机游戏,父母这样陪娃,孩子心甘情愿放下手机\"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能够帮助患者有效转移注意力,找到其他获得快感和获得成就感的事;而且医院还定期组织安排一些读书会、画画会之类的集体活动,把患者拉回到正常的人际交往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然,话说回来,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这样的条件和机会,能够带孩子住进这样的病房接受专业治疗;那么,对于我们大都数普通家庭来说,还有哪些方法能够有效矫正、改善孩子痴迷于手机游戏的问题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04\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u003Cstrong\u003E(一)用“正面视角”来看待并强化孩子玩手机游戏中的某项特质,以达到慢慢转移孩子注意力和兴趣的目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要做到这一点,父母首先要调整自己的思维观念,要换一个视角来看待孩子玩手机游戏的问题;我们经常说孩子玩游戏不好,不仅影响学习,而且还损伤视力,严重威胁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之所以会这样认为,就是用“负面视角”看问题的结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其实很多孩子痴迷于玩游戏,除了闲得无聊寻求刺激之外,更多的是寻找一种自我认同感,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我是有价值,我是值得被认可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一个“屌丝”,但是在虚拟网络里孩子们可能正享受着“大侠”待遇;总之,孩子需要找到“自我认同”的证据,如果在现实中找不到,那么,他们就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虚拟网络里。\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e44dbcc6-0a0d-4042-87a1-d63419036ad7\"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800\" alt=\"孩子痴迷于玩手机游戏,父母这样陪娃,孩子心甘情愿放下手机\"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因此,父母完全可以从这一点进行切入,具体怎么做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父母可以把孩子在进行“玩手机游戏”这个活动,所涉及到的正面积极的特质,有意识的强化出来;例如:\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和队友联机组队——特质:团队协作能力、合作精神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2.游戏操作技巧——特质:反应速度快、应变能力强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3.不充值不外挂——特质:独立自主、勤俭节约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4.长时间玩游戏——特质:注意力集中,专注性强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总之,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将孩子手机玩游戏过程中表现出来特质,用“正面视角”把它强化出来,这样做有以下几点好处:\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1. 孩子得到了父母的认可,对父母心生好感,可有效缓解亲子矛盾,以及拉近亲子关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2. 当孩子接受了父母正面视角下的自我,就更容易发展出与之相关的其他积极行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例如,有一个孩子打游戏非常厉害,别的孩子玩游戏都靠花钱充值,他几基本上没花钱,都是凭自己的实力打升级的,这无形当中就少花了很多冤枉钱,就相当于为父母节省了不少的开支;因此,在父母对其“独立自主、勤俭节约”观念的强化以及暗示下,孩子在其他地方,也表现出了有意识的“省钱”行为,比如:去超市买东西会货比三家等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3.可以引导孩子发展与该特质相关的其他活动。\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比如针对孩子玩游戏团队协作能力强,非常具有合作精神这一点,父母就可以引导孩子尝试参加篮球、足球等多人进行的训练和运动;将孩子的注意力,从虚拟世界中,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50585f3e-e8a6-4857-9827-45530416e1e3\" img_width=\"1023\" img_height=\"682\" alt=\"孩子痴迷于玩手机游戏,父母这样陪娃,孩子心甘情愿放下手机\"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当然,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在用“正面视角”强化孩子某项特质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u003Cstrong\u003E聚焦\u003C\u002Fstrong\u003E:一个时间段内,重点聚焦在某项特质上,不要今天强化“专注力”,明天强化“合作精神”,把孩子都搞糊涂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2.\u003Cstrong\u003E重复\u003C\u002Fstrong\u003E:最好要不断重复这些信息,让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我是一个非常善于“团队协作”的人,或是一个“注意力集中”的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3.\u003Cstrong\u003E理解\u003C\u002Fstrong\u003E:用孩子听得懂的话与之交流,不要唠叨,也不要过分强调,点到为止即可,比如对孩子说:“孩子,这盘游戏打得不错,可以看得出来你是一个做事情很专注的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05\u003C\u002Fp\u003E\u003Ch1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二)引导孩子将玩手机游戏的行为,关联到巨大的痛苦上,以此中止孩子旧有的成瘾行为模式\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世界潜能开发大师安东尼·罗宾在其著作《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中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一个小女孩对“老烟枪”父亲说:“爸爸,你不要再伤害自己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宝贝,你怎么哭了?你要跟爸爸说什么呢?爸爸不会伤害自己。”这个父亲关心地向小女孩问到,小女孩点点头,指着她爸爸手中的香烟抽泣道:“爸爸,你不要害你自己。我希望我结婚的时候……你能到场。”\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这个父亲彻底被女儿的话触动了,在这之前,他已经尝试戒烟超过十次以上,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但这次却在女儿的哭泣和童言的推动下痛下决心,他把烟扔出门外,而从此再也没抽过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这个父亲之所以能够下定决心彻底摆脱烟瘾,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将“抽烟”这个行为和“不能活着参加女儿婚礼”这个巨大痛苦联系起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只要一拿起香烟,他就想到自己是在慢性自尽,眼里就浮现出将来女儿结婚时,自己却早已乘仙鹤西去的悲痛画面,自然把“吸烟”看成是巨大痛苦的根源,而避之唯恐不及了。\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28971ce8-d2dd-479b-9ada-99c0656c34ed\"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899\" alt=\"孩子痴迷于玩手机游戏,父母这样陪娃,孩子心甘情愿放下手机\"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其实,在历史上,这个技巧曾被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老婆马皇后,运用得如火纯青。当时的南京城赌风盛行,马皇后为了禁毒,命人建造了一座“逍遥楼”。\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据说这座楼炎夏关紧门窗,能把人憋死;寒冬打开门窗,能把人给冻死。马皇后命人将那些赌徒关进“逍遥楼”中,让他们放手豪赌。但楼里没有座位,只能站着赌,而且也没有茶水和食物。\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刚开始这些赌徒还挺享受,认为捡了个大便宜,可以一次性赌个痛快;结果,三天不到,这些赌徒就再也受不了了,有的甚至跪在地上痛哭求饶,并且写下“悔过书”承诺以后再也不赌了,为什么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因为他们已经将赌博和巨大的痛苦关联在一起——口干舌燥,饥渴难耐,(站的)腰酸背痛,头晕目眩,实在是痛苦至极啊。\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虽然,我们不可能把像马皇后对待赌徒一样来,对待我们的孩子,但是,其中的道理还是可以借鉴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当然,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每个孩子的情况也各异,家长们切忌生搬硬套,一定要根据自己家庭以及孩子的实际情况,将以上道理和方法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我相信,每个父母终究能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成为孩子生命中名副其实的贵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我是廖老思,专注于家庭教育,擅长解决孩子玩手机、游戏、叛逆、厌学等问题;感谢关注,有你的关注,家庭教育在科学化的路上会更进一步!\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