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者深入分析:金融科技的核心是用技术驱动金融创新

本文首发于2018年10月1日《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王兴国


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开启了金融科技时代,

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尤其是在系统架构、产品营销、客户服务、数据治理、风险管控等领域

均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商业银行有其传统慢行的特点,

但在金融科技大行其道的今天,

不跟随即会迅速丧失竞争力。

因此,对金融科技进行探索研究,

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


用技术改进金融体系效率

金融科技(Fintech),是金融(Financial)与信息技术(Technology)的有机结合。

2016年,金融稳定理事会首次发布了关于金融科技的专题报告,

并对“金融科技”进行了初步定义,

即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

包括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

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响。


沃顿商学院认为,

金融科技是用技术改进金融体系效率,

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低利润率,普遍采取互联网平台商业模式改造提升传统金融服务和产品,以获得强大的网络效应,但在此之前,必须经历一个高投入、低增长的阶段,并持续创新,才能形成有效而持续的用户锁定。

二是轻资产,因Fintech利润率低,只能选择轻资产的规模增长路径,在初期可使用现有基础设施,如商业银行账户体系、清算网络、云计算资源等以最小化运营成本,且因不像传统金融那样“笨重”;在战略选择、组织架构和业务发展方面都更加灵活,易于创新。

三是高创新,Fintech继承了互联网公司的创新精神,将各种前沿技术和理念带入金融领域,快速迭代产品已经超越了传统金融语义下的金融创新。

四是增长快,Fintech起步门槛较低,可以毫无保留地发挥网络效应,以获得快速增长的能力。由于边际成本递减,所采取的创新技术是业务规模爆炸性增长但不必付出对应成本。

互联网技术可有效突破距离限制

金融科技时代的来临,

无疑为传统金融带来极大挑战。

无论在哪个领域,

金融科技的核心均是用技术驱动金融创新,

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整体成本。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直接表现在产品设计、客户服务、运营模式、风险管理等几个方面。

第一,颠覆触达客户路径。相对于传统的线下获客,互联网具有用户和渠道入口的巨大优势。利用互联网技术,能有效突破距离限制,极大提升连接用户的能力。传统商业银行具有资产管理和风险定价的核心竞争力,但在客户触达及获取方式上,主要通过网点辐射和线下广告,覆盖面有限,获客成本高,已成为业务发展瓶颈。互联网改变了这一路径,通过激发用户需求、创造服务场景、重塑客户关联,提高有效资源的周转效率和服务客户频次,实现客群、渠道、产品、交互及周转频次等多维度的价值创造。金融科技抓住并黏住客户,创造反复提供服务、延伸服务链条、扩大服务覆盖面、加速服务循环的机会,找到双方乃至多方共赢点,是对传统商业银行业最大的影响。

第二,改变金融服务体验。在快速“触达”用户之后,交易和服务体验环节,互联网技术也优势明显。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和客户双方不受时空限制,可通过网络平台更加快捷地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降低了传统金融模式下的中介、交易、运营成本;信息更为透明,交易适时进行、便捷有效;金融交易突破了传统的安全边界和商业可行性边界,焕发出新活力,使客户感受到全新金融服务体验;业务可线上完成,操作流程标准化,用户不再需排队等候,业务处理速度快,实现了为用户提供7×24小时跨市场、跨地区的服务,还可针对不同用户推出个性化产品和服务。

第三,革新传统业务模式。在支付清算方面,由于网络支付能满足用户存取、借贷、理财、记账等多元化需求,已成为主流使用方式,这要求商业银行要积极推动数字账户快速融入社交、旅游、消费等生活场景,提升用户使用便利。在融资借贷方面,“去中介化”的网络融资理念已逐渐被社会接受,商业银行需搭建融资平台对接投融资需求,重构借贷业务模式以获取新的竞争力。在理财服务方面,技术成熟降低理财服务门槛,促使网络理财放量增长,商业银行可借助机器人投顾变革传统服务方式、提升运营效率,将服务扩至大众市场。

第四,驱动渠道融合。互联网金融服务已经深刻改变了用户偏好,占领了大量的用户入口。在零售业务上,网络金融服务能帮助客户迅速实现资产转移;在对公业务上,新兴科技和金融产品加速优质客户脱媒,可选融资渠道不断增多,导致存量信贷资产质量下降,利润增速下降。传统物理网点数量优势及服务方式已无吸引力,商业银行必须构建以网络支付为基础、移动支付为主力,实体网点、自助终端等为辅助,多渠道融合的服务体系。

第五,推动风险控制创新。互联网信息技术能解决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和风控难题,用更为有效的方法找到互联网风控的完美途径。互联网企业依靠其底层海量数据,通过挖掘分析提供充分参考,逐渐形成行之有效的破局策略。通过挖掘客户信息、产品交易、信贷行为、征信、合作方和第三方平台等领域风险数据,对客户进行综合评价,形成细致的客户分群和诚信评级,立体评定客户最高可授信金额。在反欺诈方面,通过分析客户线上行为一致性、终端设备户信息、产品交易、信贷行为、征信、合作方和第三方平台等领域风险数据,对客户进行综合评价,形成细致的客户分群和诚信评级,立体评定客户最高可授信金额。通过分析客户线上行为一致性、终端设备、IP、区域等信息,预测客户申请和交易的欺诈可能性;通过分析客户信息共性特征,预测群体客户欺诈可能性,最大限度规避集团性、规模性欺诈行为。

国外加紧布局相关技术

从2017年上半年数据看,

美国在区块链、支付、保险科技领域的发展水平胜出我国。

区块链方面,美国应用场景更为多样,

亦有更多落地案例。

如2015年12月,

纳斯达克推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产品Nasdaq Linq来记录私人证券交易。

支付方面

PayPal是美国第三方支付的代表性机构,

截止2016年底在全球拥有1.97亿用户。

征信方面

美国也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其征信市场早已形成个人征信三足鼎立、企业征信一枝独秀的竞争格局,

市场上还有一些信用评分和报告聚合服务商,

征信监管体系严密。


欧洲金融科技发展虽然对外宣传力度不高,但一直保持稳健发展。

瑞士信贷银行为例,其是瑞士本土和亚洲私人商业银行业务的行业领导者。为应对金融科技冲击,瑞信银行在硅谷成立研发团队,密切与外部加速器的合作。在现有产品服务基础上,还着重探索财富管理专家顾问与数字化体验相结合、向智能投顾过渡的混合模式,以大数据为精准营销提供支持。

境外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先行先试,

主要包括商业模式、监管合规、风险控制领域,

为我国商业银行提供了重要借鉴。

商业模式方面。以摩根大通与OnDeck的合作模式为例,OnDeck并不出资,只根据每笔成功贷款额分配手续费,同时通过OnDeck平台对银行客户进行市场推广。这种合作方式既可帮助商业银行对自己客户进行差异化定价和产品设计,又不需重新设计营销平台,节约成本。但该笔交易的利润或亏损也都会记入银行账户,为此要承担一定风险;没有历史数据给模型预测带来难度,同时对现有产品带来侵蚀和冲突。该模式效果较好,摩根大通在市场份额和业务规模上达到了目标,2015年中小企业贷款额上升了16%。

监管合规领域。全球性金融机构目前面临来自各个国家、地区监管当局复杂多样的监管规定。2012年汇丰银行由于反洗钱合规失误向美国当局支付19.2亿美元的罚款,随后即大规模扩充了其反洗钱合规团队,并积极探索最新的金融科技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反洗钱挑战。目前,汇丰银行与硅谷人工智能创业公司Ayasdi Inc合作,使部分合规流程自动化以提高效率。在试点中,汇丰银行的反洗钱调查工作量下降了20%,而不减少调查案件数量。新加坡华侨银行与BlackSwan Technologies及Silent Eight两家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利用人工智能对涉嫌非法融资的个人和实体进行研究。通过搜索个人资料信息,绘制可疑交易相互链接,以识别欺诈或非法事件,提高商业银行打击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的能力。该解决方案极大地加快了反洗钱调查的速度,将反洗钱分析人员的总体生产力提高了100%。

风险管理领域。人工智能正对风险管理的方式进行颠覆性改变,使商业银行能够从多个来源处理大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以显示趋势并检测与预期的偏差,并结合数据驱动的规则来学习和适应环境变化。在操作风险控制方面,风险管理团队监控金融市场交易需要大量人力手工处理、清理和分析数据。鉴于交易员数量众多、交易量巨大,风险管理团队不可能全面监测和检测可疑活动,而人工智能系统能体现出更高效、更及时、更灵活的特点。在信用风险控制方面,传统系统主要集中在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评估是根据用户启动的贷款申请和定期年度审查等事件进行的,这个过程劳动密集,严格取决于个人判断。机器学习技术可利用一系列不同信息来源,如公司财务、交易、实时市场信息等,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全面判断。

现实中寻找运用场景,实现金融和科技有效融合

机制建设方面,

为实现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业务的转型发展支撑,

必须赋予其高度战略地位。


一是品牌战略。彻底改变原有从产品角度出发的思维,重新定义“以客户为中心”,增加数字化理念,在保留品牌资产同时,重塑品牌吸引千禧一代,在数字时代进行有效竞争。通过高层决策倡导,在金融科技战略引领下,以数字化未来视角重新考虑自身传承、实力和特点基础上创新品牌内涵。

二是组织架构。成立专门负责与金融科技相关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的部门,跳出传统需求驱动研发的模式,确定几个方向分别组建团队。发挥基层行更接近客户、接近市场的优势,明确总分行科技部门新的工作内容和领域,提供研发创新的空间。

三是资源配置。每年固定投入一定金额,用于产品研发、硬件升级、合作收购等,通过资源倾斜逐步建立领先优势。在金融科技形成一定规模和领先优势后,建议仍将每年利润提取固定比例用来投入金融科技创新,确保持续创新能力。

技术应用领域,

从金融科技到金融生活,

在现实中找到运用场景,

真正把金融和科技相融合,

促进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性循环。

一是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商业银行虽已积累海量客户金融交易数据,但类型较为单一,分析价值不足,应多渠道持续充实客户外围数据。可以考虑通过B2C电商平台,与主流社交媒体、移动运营商等开展合作,获取移动端互联网用户个人偏好;统一制定IT系统建设类的客户营销合作项目技术方案,以入口引导、接口调用等方式,尽可能将客户金融与非金融交易都向系统引流,沉淀个性化数据信息;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与第三方公司开展合作,收集客户在正规商业银行体系以外的信用与金融活动信息,为识别风险提供参考;进一步加大银行内部数据整合力度,全面集成核心、渠道、外围等各层级系统数据。引流,沉淀个性化数据信息。

二是精准营销。在海量数据基础上,可开展个人客户多维度识别工作。如按爱好细分为电影、运动、旅游爱好者,按地域划分为城市、县域、海外,按职业、资产等维度,精细化设置客户特点,据此开展产品精准营销,如浏览住房或汽车信息的客户可提早推介消费分期等产品;频繁访问或发布家庭学童信息的家长,可能是教育贷款、保险、留学金融等潜在客户等。

三是丰富服务手段。与传统金融服务相比,人工智能更简便、高效、快捷、准确,特别是与大数据相结合后,将对新一轮商业银行业务变革产生深远影响。如智能客服可大规模知识处理、自然语言理解、知识管理、自动推理和问答。机器人系统可智能分析客户问题,并自动搜索、应用知识库进行解答,为企业与用户之间建立基于自然语言、快捷有效的智能沟通渠道。

四是拓展云计算增值服务。云计算服务已成为中小企业客户的广泛迫切需求。对于需要在数据中心快速部署但安全保密达不到核心要求的部分IT系统,可考虑引入外部云服务资源,作为IT资源的补充,兼顾效率与安全,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IT基础资源过快消耗的问题。

风控与监管应对方面,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

金融科技逐步融入金融系统的各领域,

不但在服务客户上提供便利,

也能更好地对各类风险进行监测评估,

动态调整、优化风控措施,满足监管要求。

一是风险管理方面。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针对日常工作量巨大操作风险,将筛选和报告等部分流程自动化以提高效率,对各类交易进行自动判断,提高风险事件的甄别能力。利用人工智能的机制和原理,加强对贷后管理难度较大的县域法人及个人信贷客户的贷后管理工作力度,及早化解风险隐患,降低违约率。

二是监督管理方面。高度关注监管规定,特别是在消费者权益保护、信息安全、防范电信犯罪、反洗钱等高风险高敏感度的领域。了解监管期望值和关注点,包括普惠金融、本土科技企业扶持共建等。持续了解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最新趋势,关注监管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作者单位:华夏银行深圳分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