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助力“四新”经济起飞

"

“高技术人才难落户,公司人才留不住怎么办?”“希望政府开放医疗数据库,方便企业拓展医疗大数据服务。”“轻资产小公司融资难,是否有相关政策和渠道?”

看起来,这似乎是一场企业版“吐槽大会”,但事实上,这是市发展改革委近日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为帮助企业解决发展瓶颈问题而专门召开的沟通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企业,所涉产业门类非常广泛,从“共享经济”“3D打印”到“互联网教育”,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四新”企业。

“四新”即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是上海为应对产业转型升级新变化、新趋势而于近年提出的概念。根据相关报告,过去三年间,上海新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始终在30%以上,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超过40%,并仍在持续提升。虽然“四新”经济发展迅猛,但这些企业也因为模式新、规模小,在发展中遭遇到许多瓶颈。为助力“四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市发展改革委不断“找差距、抓落实”,思考如何有效服务企业。

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该委牵头组织座谈协调会,将企业、企业所在区,以及问题所涉及的有关部门请到一起,由企业提问,政府部门回应。出席座谈会企业代表反映的问题,是市发展改革委从各个渠道搜集掌握的本市各区“四新”企业遇到的典型问题。将这些问题汇集到座谈会上,不仅可以实现“点”上聚焦、解决个别问题,更能“面”上发力,通过这个协调平台,让“四新”经济有一个强有力支撑,让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而且,这一协调绝不仅仅是“吐槽会”,凭借“即知即改”机制,企业反映的大部分问题,很快得到解决;部分“老大难”问题,则在会后进一步寻求突破。

比如,黄浦区一家大型连锁日用品零售企业代表在座谈会上提出,他们原计划在部分店铺增加甲类OTC药品的销售。然而,根据相关规定,新开办零售药店应与现有零售药店保持至少300米的间距,这使得该企业的发展计划无法落地。对此,相关部门当场表示,将把企业诉求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专题研究。会后不久,该部门又与企业取得联系,表示可根据实际情况完善规划,在商业中心、大型医疗园区等区域适当缩减零售药店间距。

“四新”座谈会不仅让企业受益,也为主管部门开辟了一条直接从企业听取意见建议的绿色通道,为政府部门更好了解新经济、新业态,科学、及时优化政策创造了条件。

徐汇区有一家互联网信息科技企业经营着一个共享租车平台,能整合闲置私家车资源,出租给有用车需求的客户。他们在会上反映,目前的监管规定对这类运营模式并没有具体监管内容,希望主管部门能建立适当的监管引导机制。对此,市交通委表示,这一政策和法律的空白有待填补,今后将针对该模式的合规性进行深入研究。就在上月,市交通委赴该企业调研,肯定了其走高端精品路线的发展策略,并表示将对新业态发展持审慎包容态度。

市发展改革委表示,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积极主动建平台、创机制,让企业有地方“倒苦水”,而且说了有用,进而想说、敢说,这是身为“店小二”的政府部门的初心和使命所在。据介绍,市发展改革委正计划进一步加大“四新”协调会的举办密度,帮助更多企业解决运营中的难题,从而让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健康,为本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 通讯员 辛昊编辑:施薇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