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来重大节点,国企改革发展怎么干?

新时代,惟改革创新者胜。

即将过去的2019年,国有企业改革跑出了加速度,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展望2020年,既是“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收官之年,又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站在关键节点上,国资国企改革将强力推进、务求实效,为国有经济发展注入磅礴的能量,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实现高质量的稳增长

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国有企业顶住了下行压力,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有效发挥了国民经济“稳定器”“压舱石”作用。

数据显示,2019年1月至11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6.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3%。其中,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达到5%和9%,利润增速大幅跑赢营收增速。此外,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在控,11月末,中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中央企业实现稳定和有效益的增长,不仅是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增长的要求。”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明星表示,近两年,中央企业利润增速超过收入增速,凸显了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良好。从实践看,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加大研发投入方面, 2019年前三季度中央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5%,成为近几年最高点。在科技重大突破方面,从国产航母南海入列到嫦娥四号月背圆梦,从北斗导航系统实现全球组网到京张高铁开启智能高铁先河,中央企业好戏连台、捷报频出。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牵引,国有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加速由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2020年,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中央企业将确保实现高质量的稳增长。近日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强调,为突出质量第一、效益优先,适应“三个转变”的要求,统筹量的合理增长、质的稳步提升, 2020年起,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在保留净利润、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3个指标基础上,将新增营收利润率、研发(R&D)经费投入强度指标,形成“两利三率”指标体系,引导企业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悉,2020年,国资委将组织开展提质增效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预算、考核、分配联动,推动央企运行实现开门红、开局好,全年稳、全局进。

改革向纵深推进

国有企业改革成败,事关中国经济未来。按照2015年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确定的目标,到202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由此,国资国企改革倒排工期,聚焦重点扎实推进,重大举措接连推出,改革试点持续扩展,改革尖兵不断涌现,改革牵引作用、乘数效应日益显现。

中央企业重组整合是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完成了22组41家中央企业的重组整合,通过整合融合着力做强做优主业、提升竞争优势。2019年,央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齐头并进,再获突破。

在全球造船业产能过剩、国外船企兼并重组不断的背景下,由“南北船”合并而来的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震撼登场。11月26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宣告成立,资产总额7900亿元,员工31万人。作为中国造船业“国家队”, 中国船舶集团将集中优势力量干大事,发挥“1+1>2”重组效应,加速迈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船舶集团。

紧接着,酝酿已久的国家管网公司正式落地,深化油气体制改革棋局满盘皆活。油气行业作为基础性、战略性行业,国有资本较为集中。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思路,组建独立运营的国家管网公司,把油气产业链中间的管网输送环节管好,放开可以竞争的上游勘探开发和下游销售服务环节,通过公平竞争释放市场活力。作为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举措,对国有油气巨头管网资产进行专业化整合,构建“全国一张网”,其意义不止于做精做好管网业务本身,还可为更多市场主体参与油气产业链上的竞争性业务创造良好条件,倒逼“三桶油”加速改革创新。

混改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临近年末,国家电投黄河公司引入8家战略投资人,募集资金242亿元,成为2019年度央企混改引入战略投资者最大单。国资委数据显示,按照穿透式统计口径,从2013年到2018年,中央企业混改企业的数量占比已达到70%。

备受瞩目的重要领域国有企业混改试点持续推进,现已推出四批共200多家试点。其中,2019年5月推出的第四批混改试点有160户企业,资产总量超过2.5万亿元。

“目前,前三批50家试点中,已有70%的混改试点企业基本完成或即将完成‘混’的任务。其中多数试点企业已完成新公司设立、公司治理机制重构、激励制度化建设等试点主体任务。”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从效果看,混改后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改善,企业治理能力和活力效益提升,亏损面下降;国有资本权益和功能提升,企业杠杆率下降;企业劳动生产率提升,核心员工流失率下降;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与业内领军企业差距下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提升,市场准入限制下降。

着力提高综合成效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2020年国资国企改革要按下快进键,包括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制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等要点。

业界普遍认为,国企改革正迎来重大拐点,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聚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狠抓改革举措落实落地,打开新的局面,全面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从最新动向看,2020年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将以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为重点。国资委将重新厘定央企主责主业,各央企要严控非主业投资比例和投向,加快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剥离。同时,重复投资、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领域的重组整合有望提速。

作为2020年国企改革的重头戏,制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体现了“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的改革取向,以往国企改革中存在的 “重部署、轻落实” 倾向和某些企业“不愿改、不会改”的状况将得到扭转。

据悉,未来三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历史阶段,国资委抓紧制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深化改革的目标、时间表、路线图。该行动方案将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国资国有企业监管、增强研发创新能力、强化财务硬约束、削减和规范补贴、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回报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明确的任务举措,制定量化、可考核的具体指标。

改革是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关键一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让各类市场主体在科技创新和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第一线奋勇拼搏。其前提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办事。对于国企而言,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进一步强化市场主体地位。

“困难越多,越要加快改革。”国务院国资委主任郝鹏指出,要用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激活发展潜能,有效对冲风险挑战和下行压力。

2020年,国企改革将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等方面寻求新突破。比如,做实企业董事会,落实董事会职权;实施三项制度改革专项行动,推动企业真正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增能减,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强化激励等。

“授权放权直接决定微观主体活力的激发。”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锦分析指出,改革的落脚点要放在如何增强企业活力和人的活力方面。对于国资改革来讲,开展授权放权,就要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更多依靠公司治理结构开展工作,以管资本为主履行好出资人职责。

实际上,为实现从管企业到管资本的转变,国资监管部门已展开自我革命。2019年,国资委制定了以管资本为主加快国有资产监管职能转变的实施意见,出台了2019年版授权放权清单,修订了权力和责任清单,并调整内设机构、优化监管职能,改革力度空前。

郝鹏表示,以放活管好为导向,2020年国资委将进一步推进“放管服”,全面实行权责清单管理制度,动态调整授权放权清单,赋予企业更多自主权。

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简称两类公司),是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的关键抓手。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已有21家企业开展了两类公司试点。接下来,国资委将继续加大对两类公司试点企业授权力度,并适时改组或组建新的两类公司。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