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怎么做?来看看大咖们怎么说

在1月13日举行的2019(第三届)中国工业经济年会上,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会大咖们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建议。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原名誉会长顾秀莲认为,产业基础能力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之源,直接决定了产业链水平的高低化,是产业链现代化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有力支撑。实施产业基础再造,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也是我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顾秀莲建议, 要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要做到四点,即产业链环节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灵活高效的做出反应,具有较强的韧性和调整能力;本国头部厂商可在全球范围内配制资源,产业链的国际竞争能力强;具有较强的价值创造能力,整体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智能制造是我国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能制造的步伐正不断加快,要加快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制造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顾秀莲说。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认为,核心技术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的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工业技术基础这“四基”,是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石,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如果没有基础能力,何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基础不强,何谈高质量发展?

李毅中建议,要提高产业能力和水平,就要实现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这三个变革中以质量变革为先,要抓住质量和品牌提升,满足人们对个性化、高端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此外,还应提升工业增加值率、降低工业增加值能耗;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与加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同时发力;加强产业链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可控能力。

“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自己干。要注意四点,分别是要抓好原始创新和基础研发,这是我们的薄弱环节;要抓好技术集成应用,把多项技术集成起来;要引进、消化再创新;抓好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李毅中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局副局长何海林认为,2019年,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表现为制造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制造业供给质量持续提升,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同时,制造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制造业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何海林表示,2020年要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将突出协同攻关,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聚焦重点,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大工程,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化人工智能,拓展数字经济发展新空间;健全制度体系,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建立防止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的制度,争取2020年上半年出台;进一步完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制造业发展具备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基础设施等等,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何海林说。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李培根认为,自主创新分为浅层次创新和深层次创新。其中,浅层次创新是指“别人有的技术我们也要有”,关键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上;深层次创新是说“别人没有的技术我们要有”,这才是强国要达到的水平。

李培根建议,要避免“举国机制”的泛化,当前我国的经费支持依然集中在浅层次的自主创新中,导致企业形成了对政府的依赖性和对关注市场的惰性,缺乏原始创新的动力,要逐步把经费支持重点转移到深层次自主创新的项目上。

“我们呼唤深层次自主创新,但不能指望所有关键技术都掌握在自己手上,要有选择。供给创造需求,要敢于去无人区自主寻觅路径,这是非常重要的。”李培根说。

(经济日报记者黄鑫)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