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战疫】李勇坚:发挥数字技术作用,精准快速推动复工复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袭中国,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影响。到2020年2月底,疫情已趋缓。推动社会经济恢复正常,精准快速推进复工复产,就成为了我国当前工作的重点。数字技术天然具有跨越时空的特点,在完善政府对复工复产精准管控、保障企业生产要素供给、推动供应链重构与确保产业链稳定、适应社会公众新的需求等方面更多地利用数字技术,可实现抗疫、复工复产两不误。

第一,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政府部门对复工复产进行精准管控。

在当前疫情尚未完全消灭的情况下进行复工复产,要根据情况分级分类进行,中央已就高、中、低三类地区复工复产做出总体安排。地方政府部门应利用数字技术对复工复产进行精准管控,积极利用线上申报与审批系统,减轻企业的负担,避免审批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疫情风险,实现“零接触”、安全可信和快速备案。例如,京东与天津河西区合作开发的“商务楼宇复工复产管理系统”,能使政府部门与复工企业实现精准对接,解决了远程在线填报、跨地市跨部门快速同步等问题。在对复工复产之后的动态管控方面,各大数字平台企业开发出来的智能温感筛查系统、健康码、口罩识别技术、健康监测、线上问诊等,实现复工复产后的疫情防控全方位覆盖。

在中风险及高风险地区,应针对不同的行业进行精准复工管控。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企业所在行业或领域进行精准识别,重点针对涉及重要国计民生领域的企业、对国际国内供应链有重大影响的企业等,保障其复工条件,推动尽早复工。

第二,发挥数字技术作用,确保复工复产企业的要素供应。

在当前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的情况下,企业复工复产将面临着劳动力、资金等要素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很多高风险地区、中风险地区的企业并没有开工,很多劳动力无法就业。利用数字技术,采用云招聘、大数据匹配、精准对接、精准推送、精准健康筛查等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劳动力流动困难下的用工问题。一些数字平台企业,根据疫情期间各行业发展不均衡的特点,开展了共享员工等方面的尝试,也是很有意义的探索。

企业复工复产面临因疫情期间停工停产而导致的债务偿还、资金周转和扩大融资等问题。使用区块链、大数据信用分析、数字化供应链、个性化精准化数字金融等技术手段,能够对企业的资金需求、信用风险等做出更有效的分析与研判,从而为企业精准提供融资,并减小金融机构的风险,解决企业复工复产的资金需求问题。如京东数科通过科技能力为企业用户提供优惠利率、延期还款、重组展期等服务。网商银行、微众银行通过大数据风控为中小微企业以及个体经营户提供大量的纯信用经营性贷款。

第三,协助企业高效重构供应链,确保产业链稳定。

复工复产过程中,企业还面临着供应链重构、产业链不稳的问题。在当前情况下,按照原有的产业链分工环节实现完全同步复工复产面临着较大的困难,这要求企业重构供应链。在重构供应链过程中,面临着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协同程度差等问题。数字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协助企业高效重构供应链。在国家层面,要利用数字技术开发“供应链+协同一体化”信息平台,形成产业链协同与保障机制,确保重要企业的产业链稳定与安全运行。在互联网平台企业方面,要利用其海量数据与系统架构能力,全面收集企业复工复产方面的数据,精准对接原材料供应及产品市场需求,为企业重构供应链提供助力。例如,京东利用其采购优势,免费开放慧采SaaS专属采购平台,从生产物资快速寻源、在线协同等数字化技术支持、中小微企业专项帮扶等各个方面,解决供应链重构过程中的难题。

第四,抓住契机,助力企业进行深度转型。

在疫情期间,末端配送机器人、无人驾驶车、无人机、智能仓库等先进信息技术在抗疫物资配送、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也必然在疫后推动与这些产品相关的数字技术产业大发展,这将成为复工复产后企业转型的一个重点。我国经济的数字化很大程度上是集中在营销领域。在疫情发生后,很多企业使用各类线上办公等新模式,实现了线上开工,这使企业开始尝到企业内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数字化的甜头。从生产方面来看,过去在数字化设备采购及应用方面投资较为积极,企业内部管理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协同等方面投入不足。疫后将对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加大工业机器人的投入力度,这将推动企业向更深度的数字化转型,采取更加智能化的生产方式,既减少生产对人工的依赖,又提高生产的柔性化程度,可以更适应需求变化、更低成本地调整产能。例如,海尔旗下COSMOPlat联合各生态资源方共建、共享“企业复工生态链群”,协助海思堡集团从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定制转型,3天实现了火线复工转产医疗防疫物资。

从服务行业看,疫情期间远程办公、居家办公、视频会议、网上培训、协同研发、电子商务、在线教育、在线娱乐、网络文化等快速增长,必将推动这些行业向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等各个方面转型。

第五,利用数字技术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从产品或服务的交付方式来看,由于受到城市封锁、交通管制等公共防疫措施的影响,餐饮、影视娱乐、文化创意、教育培训、大健康等服务领域消费在线化趋势明显,数字服务模式对传统服务模式的替代效应正在显现。而对于旅游、住宿等行业而言,因为疫情不同其恢复程度、优惠促销等变动较大,需要通过更深地依赖数字技术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消费结构来看,绿色食品、药品、卫生用品、健身器材等行业的需求将增加,数字技术企业应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这些行业的需求特点进行更细致的分析,为企业复工后转型转产提供可靠的依据。由于产销端受到疫情影响的响度不一,这加大了产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需要数字平台企业提供更广泛的产销对接。例如,京东利用其物流能力、消费者分析能力等,在疫情期间助力玉溪花农,解决鲜花滞销的问题。

第六,以数字技术助力政策精准高效落地。

在疫情发生后,国家针对各个行业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未来一方面要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中央及地方层面的政策精准高效落地。对各个行业、各个地区受影响程度进行精准评估,并对行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潜能进行研究,更有针对性地出台直接可落地实施的政策,将政策的效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本次疫情是中国经济大规模数字化后的第一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数字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方位地介入到疫情防控、生活保障、复工复产等各个方面。在此过程中,全面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在核心技术创新、业务能力建设、高端人才培养、企业观念转变、政府调控转型等方面进行更大努力,将实现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李勇坚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