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 “薅羊毛” 心不会痛吗?

为了抓住假日经济效应和推动“疫”后经济的复苏,多地陆续发放消费券,希望以通用券、文旅券、汽车券、爱心扶贫券等消费“红包”,唤醒沉睡已久的消费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各个省级行政区中发消费券最为积极的是山东、广东和浙江,省内的大部分地级市都已推出各种各样的消费券来活跃本地的消费市场。截至到4月22日,浙江温州的财政补贴力度最大。4月16日,温州宣布发放18亿元消费券,温州全市财政投入6亿元,参与活动商家让利12亿元。武汉的消费券总额最高,高达23亿元,其中,武汉市政府拿出5亿元,阿里、腾讯和美团点评三大平台匹配18亿元。

暗藏猫腻

但是,喜人的成绩背后也暗含着问题:消费券日益流行之余,套现与交易现象也在悄然滋生。

有报道称,消费者在领取杭州消费券后与商家串通,向商家支付30元人民币,商家账户则可收到40元,其中10元即是杭州消费券的抵扣金额,抵扣完成后,商家再将40元扣除相关“好处费”返还给消费者,实现最终的套现。

绍兴市一家粮油店的店主也坦言,曾帮朋友操作过几笔消费券套现。举个例子,朋友向她支付90元,什么都不买,使用消费券立减30元,实际支付60元,而她能够实收90元,她再将90元转回,对方就能成功套现30元。

记者在二手交易平台搜索“消费券”发现,各地的消费券都存在线上交易现象,多为餐饮业消费券,对方帮忙代拍,付款时出示二维码抵扣。

据了解消费券使用规则明确,不能转让、转售、转赠,不兑现,伪造或变造无效。一经发现,将被查封,取消活动参与资格。

如果消费者与商家合谋大量套现,很可能触犯法律,套现金额6000元以上的将达到诈骗刑事案件立案标准,情节严重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狙击黄牛

不过,对于消费券发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邹蕴涵提到,一是在发放渠道、环节及标准上不统一,监管措施不完善,容易滋生腐败问题,需要规范发放与管理过程。二是消费券作为一种代币在市场上流通容易被假冒,增加了有关部门防伪、打假成本。三是消费券发放之后流入市场,会出现消费券兑换现金的二级市场,容易滋生地下交易,导致民众总体消费没有增加,“黄牛”行为扰乱市场正常运行。

多位专家也提到,消费券并不适合所有地方,发行对象和覆盖领域,以及发放方式等都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精准设计。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认为,未来应采取“双层”消费刺激方案,对低收入群体等发放现金券,同时在全国更多城市通过数字化方式发放消费券,以确保消费券不被“套现”,有效进入实体经济,尤其是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餐饮、零售行业,从而快速、显著、稳健地拉动消费。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秘书长杨青松也认为,长期来看派发消费券的措施不可持续。2012年、2013年左右,国内的百货商场和购物中心曾经有过一段大量发赠券的时期。当时泛滥的消费券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很多后遗症。“这两年整体上的商业氛围十分理性,因此疫情之后不能过多地采用发券的方式,还是要以提高服务和性价比这种持续的竞争力来增加销售。”

据了解,相关部正在对部分商家和个人用户套现行为进行调查处理。(中国品牌网 宋谊青)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