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粮丰收背后的智慧气象——透视藏粮于技战略的气象路径

  中国气象报记者 王若嘉

  6月18日,农业农村部最新消息显示,全国已收获冬小麦3.05亿亩,机收率达97%,夏粮丰收已成定局。自5月21日启动全国夏收夏种气象服务以来,保障夏粮颗粒归仓、夏种有序开展,气象工作者利用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全力为“抢天时、夺丰收”提供科技支撑。

  融“云+端” 夏收夏种有智慧

  机械化、智能化是今年夏收的亮点,农机技术广泛应用,农机手马不停蹄地奔波在丰收的田间,“一条龙”开展作物抢收、秸秆处理等作业。

  “麦熟一晌,龙口夺粮。”中央气象台生态和农业气象中心副主任李森表示,小麦成熟后要抓紧收割。如果遇上“烂场雨”,会造成小麦倒伏落粒、发芽霉变。气象部门精准的成熟期预测和精细的格点化预报及时传递至“三夏”服务一线,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上线“三夏”重点地区预报预警服务产品,为全国9万多名跨区作业农机手,送上所在地区最新天气信息和灾害预警产品。

  把“丰收在望”变成“颗粒归仓”,气象科技“细功夫”不能少。

  在产粮大省河南,省气象部门今年综合利用作物观测自动化识别技术和遥感监测,精准评估小麦生长情况,并制作夏收进度图,为麦收管理提供决策支撑。为保证气象信息精准直达、指导生产,气象部门联合农业农村部门为种粮大户和农机手量身打造智慧“新农具”。

  “今年经过灌溉的麦地亩产达到1200斤,比普通麦地高出300斤左右。”河南省商水县张庄乡种粮大户周群元展示手机里的“海为云”智能灌溉App,土壤墒情、阀门控制、灌溉策略等一目了然。App的数据来自高标准农田里的气象站。

  像这样的智慧“新农具”,还有安徽的“惠农气象”、辽宁沈阳的“农气通”、“广东农气”……气象部门不断探索“云+端”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新模式,充分利用气象大数据等科技优势,融入农业生产多个环节,帮助农民从“靠天吃饭”逐步向“看天管理”转变。

  亮“硬实力” 趋利避害有底气

  经历局部干旱、暖冬旺长、“倒春寒”、病虫害,春耕春播又遭遇疫情防控……今年夏粮丰收来之不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防范化解农业气象灾害风险是关键,气象部门聚力科技创新,练就一身“硬功夫”——

  基于精细化格点预报,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实现了逐日动态预报,预报时效达到240小时、空间分辨率5公里,为灾害防范打足提前量;

  利用农业气象灾害指数模型和精细化作物生育期同化技术,“倒春寒”、晚霜冻落区和等级预报实现定量化,为科学开展灾害影响评估提供有力支撑;

  借助促病指数模型,动态预报小麦赤霉病气象适宜条件等级,早鸣响哨,病虫害防治工作前行一步;

  借力“云+端”的农业气象业务系统和农业气象大数据,实现了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指数的历史反演和灾害库构建,为不同时空尺度的农业气象灾害评估奠定基础;

  ……

  在安徽,气象部门为全省380万亩高标准农田打造集农田自动观测、作物实景观测等于一体的智能观测网,在农业气象试验站开展小麦等作物对比观测试验,遴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与农业部门共建气象服务示范推广基地……初步形成现代农业气象智能观测-试验示范-精准服务模式,指导农业生产趋利避害,在今年先后打赢“虫口夺粮”战、抗旱节水战、夏粮抢收战。

  “抢收需要天气连续晴好,但抢种插秧却需要足够的降水。”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农气专家左晋表示,在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的贵州农作物种类丰富,气象服务需求不尽相同甚至完全相反。面对“挑剔”的服务对象,气象部门利用农业气象大数据寻找突破口,针对全省500亩以上的坝区,开展农业气候资源挖掘,综合研判温度、降水、日照、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主导产业气候适宜性等因素,因地制宜提供精细化智慧型直通式气象服务。

  今年以来,黑龙江全省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偏少,部分地区现气象干旱。气象部门积极开发云水资源,利用气象大数据云平台现代业务指挥系统,抓住有利天气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为农田催下 “解渴雨”。

  盼仓廪实 产量预报添信心

  仓廪实,天下安。欲知多少粮食能归仓,气象部门准确率达98%的全国作物产量预测来回答。

  在作物品种、土地肥力、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和农业政策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气象条件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变化的关键因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量丰歉、品质优劣和成本高低。因此,作物产量预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动态监测气象条件、预估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过程。

  知易行难,高准确率的预报预测,离不开多年来气象科技成果的沉淀。如今,作物气候适宜度、灾害强度等指数,已成为定量评估气象条件利弊影响的基础,卫星遥感资料和通过作物模型模拟的生物量、叶面积指数等数据,已是定量分析全国作物长势的关键……

  目前,国家气象中心研发了基于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关键气象因子、气候适宜指数等统计方法与作物生长模型相结合的动态集成预报技术,预报时效达到在作物播种后逐月和逐旬的滚动预报,预报空间尺度现已拓展至主产区、主产省、主产地市及主产县。

  客观、定量、动态、准确的优势,让气象部门每年的夏收粮油作物和主要秋收作物及全年作物产量预报,成为决策部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合理安排生产的重要参考。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这个基本盘。夏粮生产十七连丰的“高分答卷”,为夺取全年农业丰产丰收、国家粮食安全注入强劲力量。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气象部门将继续发挥气象科技趋利避害、减灾增收的独特优势,全力以赴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向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进发!(黄彬、周爱春、王兵、杨春竹、袁长焕对本文有贡献)

  (来源:《中国气象报》2020年6月22日一版 责任编辑:张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