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参与“海洋十年”,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青岛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有了新思路

风口财经记者 李红梅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率先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并积极参与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简称“海洋十年”)计划,既体现了一个大国的责任担当,也体现了对未来世界可持续发展共性问题的前瞻性科学预判。当前,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如火如荼,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宏伟构想逐渐变成现实,需要海洋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并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6月21日至23日,以“携手‘海洋十年’,合作共赢未来”为主题的2022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在西海岸新区举办。本届论坛围绕联合国“海洋十年”七大愿景,着力打造东亚海洋合作互联互通、共商共建共享的交流平台,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也为青岛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提出新的思路。

增强科技引领力

  海洋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来源和发展空间,但人类活动却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有些方面甚至是灾难性后果。2016年,联合国组织全球很多专家首次对海洋进行了整体评估,结论认为海洋的健康状况非常不好,呈明显下滑趋势。

  “海洋十年”是联合国聚焦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在全球发起的变革性海洋科学运动,提出七大预期目标,包括清洁的海洋、健康且有恢复力的海洋、物产丰盈的海洋、可预测的海洋、安全的海洋、可获取的海洋和富于启迪并具有吸引力的海洋。2021年1月,“海洋十年”实施计划正式启动,拉开了从海洋科技到基于海洋科技的全球海洋深度治理的巨大变革。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海洋十年”计划。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批准的全球34项“海洋十年”大科学计划中,我国申报的4项已获批准。

  本届论坛开幕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执行秘书弗拉基米尔·拉宾宁宣布,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牵头、联合多家国内科研机构和国际机构共同申办的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已获批准。这是联合国在全球范围内首批批准设立的6个“海洋十年”协作中心之一,也是我国唯一获批的协作中心,标志着我国在海洋与气候这一关键领域已从“长期深度参与”逐步走向“国际引领”。

  该协作中心将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将在联合国框架下、在全球层面凝聚海洋与气候领域的国际共识和智慧,推动“海洋与气候无缝预报系统”(简称OSF)等系列大科学计划落地落实,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依托该协作中心,我国将进一步为全球海洋和气候治理做出科技引领性贡献,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海洋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领域落地生根。

  据联合国“海洋十年”咨询委员会专家、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长乔方利介绍,OSF大科学计划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联合全球25个国家34家海洋与气候科研机构和3个国际组织共同发起,是我国物理海洋领域在联合国框架下发起的首个大科学计划,标志着我国在海洋与气候预测领域从长期科学积累逐步走向国际科学引领,旨在跨越从目前7天预报到数月短期气候预测之间的预报“盲区”,将与国际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海洋与气候预报能力的大幅提升,向国际社会特别是东亚提供高质量观测与预测产品和服务。

发挥平台效应

  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是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平台,由自然资源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设立平台总部,自2015年启动建设。作为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的主要活动,青岛论坛自2016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5届,在深化东亚各领域合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2022东亚海洋博览会现场

  本届论坛是青岛西海岸新区积极参与全球多边海洋治理机制的一次重要契机,西海岸新区将充分发挥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的平台效应,协助各方推动联合国“海洋十年”落地落实,携手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东亚海洋合作平台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互相包容的,可以深度融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表示,RCEP提供更多的经贸合作平台,有利于促进我国在海洋领域跟东亚国家和其他亚太国家进行深度合作。

  在海洋科技创新领域,欧美国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我国海洋经济的科技含量不够高,不仅是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在海洋产业当中的科技产量不是特别高,这个是我们的短板。”樊纲认为,要在科技研发领域更多地和国际科研机构合作,更好地提高我国海洋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质量和水平。

  樊纲表示,应该高度重视联合国“海洋十年”计划,因为它强调的是科技的研发、科技的合作。“现在中国和国际上的合作研究不是很多,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但是人家也在不断取得进展。如何把这些力量结合起来,在我们跟其他国家的合作当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促进更加的开放。同时,我们也可以跟别人合作,共同深化各方面的研究。”樊纲认为,借助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深化跟其他国家的科研合作,对中国未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焦念志表示,“海洋十年”大科学计划的作用是方方面面的,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可以充分发挥科技引领、带动、促进作用,来支撑国家的需求。

  据了解,西海岸新区将按照国家自然资源部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充分发挥青岛海洋科技、国际合作等方面的优势,部、省、市三方共建青岛国际海洋合作中心,深化海洋领域多层次务实合作,打造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和海洋博览会金字招牌,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打造核心引领区

  2021年以来,青岛、天津、舟山、厦门、连云港、南通等城市相继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发展目标。作为国内最早提出打造现代海洋城市的地方之一,青岛去年以来相继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描绘蓝图。

  其中,《关于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充分发挥青岛海洋综合优势,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到 2025 年,预计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7% 以上,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8% 以上,现代海洋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意见》谋划部署了“五个中心”建设,包括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和全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

  本届论坛上发布的《现代海洋城市研究报告(2021)》,从经贸产业活力、科技创新策源、海事资源配置、开放门户枢纽、城市治理能力五大维度设计了“现代海洋城市评价体系”,对全球40个代表性海洋城市进行梯队划分。青岛作为中国北部海洋经济圈的龙头,与领跑南部海洋经济圈的广州、深圳一起进入第二梯队,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关键枢纽。

樊纲发布《现代海洋城市研究报告(2021)》,展望青岛未来发展

  作为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聚焦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海洋强省先行示范区和青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核心引领区,持续发起经略海洋攻坚战。2021年,西海岸新区海洋生产总值1681.7亿元、增长20.5%,占全市总量的40%。

  乔方利表示,“海洋十年”是为了治理,治理的过程需要很多科技界的认知,研究所、大学要知道如何来整治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但是,具体的整治要涉及到省、市、区,区里会打造很多的示范工程、示范区,通过这些可以衔接起来,给世界做一个样板。

  “西海岸新区对联合国‘海洋十年’高度关注,我们希望在这个区里面做一些深度的融合。比如,航运要降低很多污染、降低很多碳排放,那么这些东西对气候到底带来哪些影响呢?我们可以结合起来打造成一个样板,从海洋的角度来寻找一个解决方案,从青岛可以推广到全国甚至全世界。”乔方利说。

  作为“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的承接地,青岛西海岸新区成为我国首个深度参与联合国“海洋十年”的地方政府,将通过该中心为世界海洋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助力青岛打造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全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不断提升区域影响力和话语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