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纪录!德州“吨半粮”核心示范区小麦最高亩产达839.2公斤

8月22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数说德州看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农业生产稳中有增”专场,介绍我市“农业生产稳中有增”的工作情况。

我市推动粮食综合产能提升,开展“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书记抓粮、党政同责”,实行“部省市县乡村”六级联动,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指挥田”。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定期调度,每两个月至少到现场调研1次,把“指挥田”抓成“责任田”。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从2022年起,市县财政连续3年每年列支2亿元专项资金,在30个“吨半粮”重点乡镇利用政府专项债项目建设不少于1处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每年分别列支200万元奖励资金,组织开展粮王大赛,让种粮农民“既有收益、又有荣誉”。三是大力实施“六大工程”。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84万亩、占耕地面积71%;全面落地深耕翻、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核心区深耕技术覆盖率、配方肥利用率均达到100%;建成“吨半粮”高产多抗品种筛选示范区(小麦)1200余亩、良种繁育面积30余万亩,创建国家制种大县2个、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县1个,核心区优良品种包衣率达100%;核心区供种、深耕、播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管理模式“六统一”技术覆盖率达100%;核心区农机全部更新换代,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精准作业,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100%;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设立山东乡村振兴实践研究院,与4名院士、50多名省级以上专家长期合作,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形成“一个工程、一个院士专家团队、一个行政服务团队”工作机制。6月初,经45名国家级、省级专家对120万亩“吨半粮”核心区小麦测产和实打验收,平均亩产达667.09公斤,73.7万亩地块亩产达650公斤以上,超出30万亩预定目标;临邑县翟家镇“吨半粮”核心示范区高产竞赛地块小麦亩产达839.2公斤,刷新全市小麦单产纪录,“吨半粮”核心区创建实现首季开门红。

推动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一是增强“种粮抓豆”积极性。市委、市政府坚决扛牢大豆生产政治责任,将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作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大豆油料扩种部署要求的重要抓手,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大豆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坚持粮食、大豆统筹谋划,四级书记一起抓,层层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书记“指挥田”。市级领导定期调度“指挥田”和田间生产情况,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带动全市上下形成了“种粮扩豆”的浓厚氛围。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出台《加快全市大豆产业发展的意见》,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大豆全产业链发展。印发《德州市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实施方案》,制定考核奖励办法,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到人。整合涉农资金,将大豆种植补贴提高到每亩300元的标准,激发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确保种植任务落实到户。全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面积33.8万亩,超额完成省部署的30万亩种植任务。三是强化技术服务。聘请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领衔,组建专家团队,围绕“增单产、提效益”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组建德州市大豆产业体系创新团队,开展新型专用机具研发、种植技术攻关,全程指导农户落实关键种植技术。在电视、报刊、网络新媒体等开设种植专栏,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和技术推广。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培训。四是强化产业引领。大力实施科技驱动工程,围绕大豆精深加工开展基础研究、前沿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支持建设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化龙头企业拉动,支持禹王、谷神等骨干企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豆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带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大豆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支持县市区建设大豆全产业链创新产业园区,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全市年加工大豆能力达120万吨,大豆蛋白产量占全国40%以上。禹王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蛋白食品及其原料加工基地,全球唯一实现大豆产业链向医药领域延伸的企业,被农业农村部唐仁建部长称赞为“全产业链、全营养素、全生命周期、全人类”的“中国豆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