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标准,为城市治理贡献基层智慧

今天本报报道,鼓楼区宁海路街道日前推出了全市首个“街道级城管标准”,引起广泛关注。

或许有人要问,城市治理“一盘棋”,上面怎么要求就怎么做呗,基层部门干嘛还要自己出标准?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可以用一句反问:“上面的要求”是怎么来的?

城市治理的逻辑起点在人,而基层离“人”最近,城市治理无论是地方标准还是国家级标准,都需要从基层汲取智慧。今年3月,我市正式施行《城市治理单元治理通则》,《通则》的发布即得益于城市治理标准化工作的探索实践,得益于全市相关部门的共同参与。近年来,我市不少区、街道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管理和服务标准,有的被“升级”为市级标准甚至省级标准,基层部门出标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基层标准怎么来?显然不是靠几个人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想怎么定就怎么定,而是要从基层管理和服务的工作实践中来,从先进经验中来。所以,首先是要以强烈的创新意识做好基层工作。秦淮的“986”行动,玄武的停车管理……回眸去年城市治理亮点,各区都有一些优秀案例;今年6月,栖霞的“掌上云社区”荣获首届“中国城市治理创新奖”,同时,该区已经连续6年在全市城市治理考核中位列主城区榜首。同一座城市里,有的街道、社区先进经验层出不穷,也有的默默无闻、亦步亦趋,不得不说,存在劲头和能力上的差别。

城市治理的重心和难点在基层,各地情况不一、问题复杂,不能沿用简单化的治理逻辑,也不能随意套用其他地方的经验;但城市治理的活力也在基层,唯有把“绣花功夫”下到基层最前沿,从纾解群众生活的“微痛点”入手,方能在精细化治理中增强居民的获得感,激发基层活力、凝聚基层智慧,提升基层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新形势下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必须要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其中,社会治理的专业化,特别强调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即全面构建层次分明、功能完备、配套合理、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这一体系不可能凭空出现,只能是各地各层级治理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基层部门提升标准化意识,而标准从实践中来,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因为基层治理怎么做,治理效果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

上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半个多世纪以来,“枫桥经验”广泛推行、历久弥新,小镇的名字也随之为全国人民所熟知。这个例子,就是基层经验及标准为城市治理、社会治理贡献智慧的极佳参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