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产业结构发生历史性转变 三产规模首次超过二产

作为国家“一五”时期布局的重工业基地,洛阳市产业结构正悄然由“重”变“轻”:2017年首次三产超二产,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

1月20日,洛阳市统计局发布信息,2017年洛阳市GDP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到4343.1亿元,同比增长8.7%;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为5.3∶46.9∶47.8,三产规模首次超过二产。

“‘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被世界公认是一种理想的经济结构。”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喻新安说,洛阳产业结构之变,具有里程碑意义,令人振奋,意味着传统工业城市洛阳进入了由现代服务业引领发展的新时代。

洛阳经济结构长期偏“重”,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资料显示,2002年到2012年,洛阳三产的比重连续10年徘徊在30%至33%之间。2015年,全省百家服务业领军企业中,洛阳只有6家,服务业增速居全省18个省辖市第13位。2014年,洛阳经济增速一度下滑至全省倒数第二。

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经济增长亟须动能转换。从2016年起,洛阳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抢抓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贸试验区等战略机遇,下大气力优化经济结构,构建“565”现代产业体系。文化旅游、金融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成为提振三产的主攻方向。

在龙门石窟验票处,游客只需看着摄像头“刷脸”即可1秒入园,这背后是大数据产业的强力支撑。位于洛龙区的洛阳大数据产业园,已集聚了来自全国的800多家大数据企业。

如今在洛阳,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关联行业快速发展,跨境电商、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去年前11个月,洛阳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4.6%,高出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速62.6个百分点,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动力。

据统计,2017年洛阳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8%,比2016年提高2.4个百分点。洛阳经济已实现由过去单一的工业拉动向服务业与工业共同拉动转变。

“服务业的崛起并不意味着工业地位的弱化。”洛阳工信委负责人说,通过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中信重工已成为国内重要的特种机器人和智能装备研发制造基地;中国一拖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实现了大型装备的“私人定制”,传统产业正加速转型升级,焕发出新活力。(记者 田宜龙 李宗宽)

点评 加快实现“三二一”布局

□夏远望

传统重工业基地洛阳首次实现三产超二产,在全省上下全力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这一转变无疑具有强大示范意义。

第三产业占比如何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和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由工业主导向第三产业主导加快转变,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就我省整体而言,第三产业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差距。2020年我省要力争实现产业结构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让我们以洛阳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步伐。

原标题:洛阳产业结构发生历史性转变 三产规模首次超过二产

 [CAHTAG17;34]  
 

本文来自:http://hn.chinaso.com/dyp//detail/20180121/1000200033078121516494724777315987_1.html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