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柴庄遗址发现罕见人祭遗存 商晚期或有“冢人”“冷藏室”等现象

遗址航拍图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在商代,通常拿什么来进行祭祀?祭祀的礼仪有哪些?作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聚落,济源柴庄遗址最新考古发现中有高等级墓葬、夯土基址以及牲畜祭祀坑和甲骨文记载的罕见人祭遗存,为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形态及礼制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和学术价值。

“当前,大家最关注的就是这具呈跪姿、双手交叉放在胸前的人祭遗存,其形态能够跟甲骨文记载对照,在全国实属罕见。”4月13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济源柴庄遗址发掘项目负责人梁法伟向记者展示济源柴庄遗址考古发掘照片时说,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记载有“社、示、坛、坎”四类祭祀活动,其中的“坎”,指的就是将人或是牲畜放在坑中祭祀的方式。

梁法伟说,人祭在商代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在殷墟、郑州商城以及偃师二里头和偃师商城等夏商遗址中都曾发现有不少人祭遗存,但多为躺姿,或是完整人骨,或只有身体的某一部分。

值得关注的是,该处遗址还发现了晚商时期排列有序、呈南北向的高等级墓葬、夯土基址、祭祀坑等。高等级墓葬旁边还发掘了一处房址,但周边发掘区域却少见人类日常生活痕迹。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王豪推测,这可能与《周礼·春官》中记载的掌管墓地的“冢人”有关,或许在商代就有“冢人”的存在。

另外,在北区墓葬南侧还发现有建造考究的水井,约9.7米深,上部有夯土井台。从发掘情况看,未发现和取水相关痕迹。“既然不是取水用,那是不是具有冷藏的功能?按照文献记载,周代贵族的祭祀或宴会,盛夏时,无论肴馔还是饮料,都要用冰块来加以冰镇。”王豪说,一般文献记载都是后世记载,那么是否在商代就有了“藏冰”“用冰”风俗呢?他们是否将水井作为“冰窖”,冬天将冰块储存起来,等到夏天时拿出来使用?在接下来的考古发掘中将朝着这个方向进行论证,对当时社会礼制及整个墓葬制度深入研究。

柴庄遗址位于济源市天坛路街道办事处柴庄村。2019年3月起,为配合济源市延庆外国语学校、商住楼等两个基建项目,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6000平方米。经调查和勘探确认,柴庄遗址是一处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聚落遗址。

“这个项目可以说实现了考古发掘保护和基本建设的‘双赢’。”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介绍,柴庄遗址北依太行山,南临黄河,是商王朝经略晋南的要地,是文献记载的周伐商的必经之地。目前,该遗址延庆外国语学校部分已进行原址保护,商住楼项目的建筑用地改为文化用地,将来可能建成考古遗址公园惠及广大百姓。

相关新闻

我省明确9处黄河文化重大考古项目

本报讯(记者温小娟)4月13日记者获悉,为深入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作,省文物局日前明确了我省9项黄河文化相关重大考古项目,并制定科学详细的发掘、研究、传播计划。

这9项重大考古项目是:与夏文化研究相关的偃师二里头、登封王城岗、禹州瓦店等3处遗址,与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相关的灵宝北阳平、渑池仰韶村、巩义双槐树、郑州大河村、南阳黄山等5处遗址,以及与开封宋都古城保护有关的州桥遗址。“全力做好这些项目的考古发掘、保护、研究等工作,是贯彻落实2020年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的具体举措。这些项目也是经国家文物局批复的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今年,针对每一个重点考古项目都将举办一次公共考古活动,择机举办一次学术研讨活动,全力做好考古发掘研究、文物保护、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力争把这些项目工地打造成样板工地。(河南日报记者温小娟)

本文来自:https://hn.chinaso.com/jy//detail/20200414/1000200033166341586830725079514731_1.html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