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鲁山:“三强化”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近年来,河南省鲁山县突出基层党组织优势,强化支部建设、人才支撑、产业保障,精准施策,持续发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建设美丽乡村,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强化支部建设:从建强支部到标杆领航

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该县积极实施村党支部书记“头雁工程”,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以县委党校为主阵地,围绕精准扶贫、基层党建、涉农法律法规等,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年度轮训。开展“学历+能力”双提升行动,提高他们的文化层次和能力素质。组织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赴发达地区观摩学习,拓展视野,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每年还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激发“头雁”效应。

同时,出台村级组织建设活动场所、功能分区、党建标识、制度建设、教育管理、党建融合等“六个规范化”标准,对标推进,在村室院内、文化广场、街心游园等处,以红、黄为主颜色,粉刷墙壁,栽种绿植,悬挂或安装党徽、党旗、国旗等党建元素和党建主题标识,让红色氛围“浓郁”起来。开展拆除危旧房屋、推进菜园、游园、花园、果园和停车场等建设活动,让村容村貌“美丽”起来。结合“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活动,开展“六星党支部”创建、“五面红旗村”评选活动,让基层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提升”起来。

目前,该县建成团城乡寺沟村、辛集乡三西村、观音寺乡太平堡村等210多个党建标杆村,打造了一批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完善的“红色地标”,党支部成为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桥头堡”。

强化人才支撑:从打造尖兵到人才支撑

该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严格遴选234名第一书记,精准选派518支驻村工作队,让“黄金期”干部到基层“蹲苗”“淬火”,当好脱贫致富“领航员”。同时,坚持“凡提必扶、凡提必下”,加大在扶贫一线识别、选用干部,激发“雁阵效应”。积极拓展人才培养路径,把县域技术拔尖人才和“土专家”“田秀才”组织起来,组建县农业科技服务团和25个乡镇分团,对接扶持贫困村,开展技术培训、信息传播等活动,用科技杠杆撬开增收致富大门。

辛集乡葡萄产业党总支书记张平洋退伍不褪色,深入钻研葡萄种植技术,使该乡葡萄种植亩产值从2000元提高到15000多元,辐射带动16个村连片种植葡萄1.5万亩。2019年8月,当选“出彩河南人”之首届最美退役军人。

强化产业保障:从产业扶贫到党建引领

该县着眼产业发展,积极实施 “党建+”发展模式。围绕特色种养、旅游观光、农家乐等产业,成立4个产业党总支、69个产业党支部、1500多个产业党小组,带动8100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绿水青山”成了群众眼中的“金山银山”。

为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该县坚持分类推进,区块发展。对资源丰沛的村,要求扬优成势,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发展集体经济;对产业突出的村,引导成立产业合作社,为贫困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壮大集体经济;对经济基础好的村,鼓励入股分红,发展加工、经营、服务等产业,做大集体经济。

该县西北山区食用菌种植历史悠久、资源得天独厚,为放大这一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县委组织部以瓦屋镇为基地,在西北山成立全县第一家食用菌产业党总支,覆盖背孜、瓦屋、仓头、观音寺4个乡镇,实行销售渠道、加工平台、管理经验共享,从增产转向提质,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使食用菌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目前,瓦屋镇流转土地150余亩,建成菌种生产加工车间,培育优质菌种150万袋,新建香菇大棚200余个,增加贫困户就近务工收入15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500余户贫困户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鲁山县委宣传部 师红军 秦中飞/供稿)、

(推广)

本文来自:https://hn.chinaso.com/pds//detail/20200519/1000200033166061589856027692004329_1.html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