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郸城县:以“六村共建”为抓手 积极推动乡村振兴

周口郸城县委、县政府把乡村振兴工作作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两个维护”、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以“六村共建”为抓手,(文明村、平安村、卫生村、产业富民村、美丽宜居村、党建示范村)积极推动“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的实施。

一、发挥五个作用积极推动

郸城县高度重视,科学谋划,积极发挥“五个作用”,有效推动“千万工程”暨乡村振兴的顺利开展,掀起了“六村共建”示范村和“千万工程”建设高潮。改变了农村村容村貌、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促进了乡风文明,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提高,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一是发挥规划的指引作用。坚持规划先行,因村而异、因地制宜,不追求高大上,追求自然美、原生态,提倡道法自然、返璞归真,突出乡土特色、田园风光,保留原有的乡村风貌。前期筛选54个村(包含7个“千万工程”示范村)作为试点,每个村投入1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同时撬动了社会投资,目前54个示范村的坑塘得到有效治理、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已经完成,进行了绿化美化,一改以往的黑、臭、脏,而变成了清、靓、美,村庄的房前屋后变净了、变绿了、变美了,到处变成了花园式村庄,有的比县城还漂亮,像汲冢镇的谢寨、麦楼、巴集乡的魏冢、汲水乡的押岭村、胡集乡的白楼、郝寺村、秋渠乡的靳庄、东风乡的尹寨、宁平镇的竹园、钱店镇的巴林庄、石槽镇的张寨等等村庄,都打造的相当漂亮,真正达到了美丽宜居。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

二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根据“六村共建”、“千万工程”和人居环境推进情况,郸城县对全县村级党组织实行分类评定绩效考核,每季度评一次,评出一类村、二类村、三类村,一类村支部书记每月奖励600元,二类村支部书记每月奖励400元,其他村两委班子成员分别按照80%或60%相应奖励,全年被评为一类村的优先考虑评先评优。通过这种激励措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千万工程”和“六村共建”的氛围更加浓厚。

三是发挥基层群众的主体作用。“六村共建”、“千万工程”不光是“干部干、群众看”是不能持续的,必须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我们通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宣传引导群众参与“六村共建”。比如,村里的胡同、旱厕的改造等工作,通过干部引导,动员群众自己出钱、自己动手进行修建改造,既增强了群众的参与意识,也让群众更加珍惜劳动成果,达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效果。

四是发挥机制建设的长效作用。制度建设是“六村共建”、“千万工程”和人居环境整治常态长效的保障。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郸城县提出“扫干净、摆整齐、坑塘清”九字标准,建立了“政府监管、社会保洁、群众参与”的长效机制。在基层治理方面,我们建立了网格化管理制度,10户一网格,每个网格明确一名网格长,负责网格内治安巡防、环境卫生等工作的监督管理。在乡风文明方面,建立了“两建三扶四评”评选表彰机制,村里每季度评一次,乡镇半年评一次,县里年终总评,全县评出“脱贫致富、诚信守法、清洁卫生、孝老爱亲”四类模范户,树立了劳动光荣、诚信光荣、孝顺光荣的导向,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比着孝顺的多了,“儿孙住高楼、老人住村头”的现象明显少了。

五是发挥量化考核的推动作用。郸城县“六村共建”办根据各乡镇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指导,通过科学制定《郸城县“六村共建”开展情况量化调查表》,对各乡镇、示范村建设开展量化调查;根据周口市关于检查验收省级示范村的标准,与11月21日,利用一天的时间,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带队,兵分两路对全县54个示范村采取抽查的方式进行观摩打分评比,有力激励了先进,鞭策了落后,有力推动了“六村共建”工作全面见成效。

二、六村共建,齐头并进

(一)突出共建共享,建设美丽家园。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坚持“扫干净、摆整齐、坑塘清”九字标准,先后投入7000多万元,建设乡镇公共厕所38座,乡镇垃圾中转站19座,把农村保洁推向市场,为每个行政村配备卫生保洁员,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改善,构建了“政府监管、社会保洁、群众参与”的长效机制。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发展集中整治成果。同时,扎实开展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厕所革命“三大革命”,制定了《郸城县农村户厕改建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办、国办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和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等8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切实把农村改厕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中央三年行动的总体目标和乡镇改厕计划数量,科学分解年度目标任务,细化实施措施,抓好实施工作,确保农村“厕所革命”顺利推进,全县的厕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二是引导群众参与。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针对背街小巷、胡同道路,采取“政府投一点、社会捐一点、群众集一点”的方式进行建设,提高群众参与度,进一步激发群众主人翁责任感。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村庄绿化,对于村内集体闲置土地,实行政府规划、发动群众、统一绿化,实现群众由“要我参与”向“我要参与”转变。比如,胡集乡同心寨村、巴集乡的魏冢等行政村宣传发动群众,炒热群众思想,按照政府补贴一部分、乡贤会捐资一部分、群众自愿筹资一部分,整治坑塘,硬化了村内胡同,绿化了部分空地。同时,为巩固建设成果,建立了长效机制,成立卫生宣传员、监督员、保洁员“三支队伍”,落实群众门前“三包”(包院内整洁、包房前卫生、包门前绿化),定期进行评比,增强了群众参与建设美丽家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初步显现。

(二)做实“农”字文章,推动产业富民。一是持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及时兑现产业奖补政策,引导贫困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县产业发展办公室发挥职能作用,结合资源禀赋和种植特点,引导辣椒协会、甘薯协会、黑皮冬瓜协会、花生协会、中药材协会主动与农户对接,签订订单购销合同,调动农户积极调整种植结构,逐渐形成了以宜路、秋渠、丁村为中心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以汲水、虎岗为中心的辣椒生产基地,以钱店、石槽为中心的黑皮冬瓜生产基地,以汲冢、巴集为中心的花生种植基地,以宁平、城郊为中心的果蔬生产基地,以汲冢、李楼为中心的脱毒红薯生产基地,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二是积极招引项目。组织召开县乡两级创业人士和乡土人才座谈会,动员120多名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带动2000多名群众就近就业,促进稳定增收。三是大力发展农业新业态。按照“买郸城、卖全国”的思路,加快建设“郸城县农村电商中心”,运用大数据、云平台、“农业+”等形式,推动农业与其它行业深度融合,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站420个,郸城粉条、塘桥鸭蛋、宁平麻花、刁楼麻糖等畅销全国,当地群众月收入增长30%。

(三)打造卫生村,促进群众健康。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抓手,推动创卫工作向乡村两级延伸,提高全县居民健康水平。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县卫健委抽调18位专业性强、工作能力强的业务骨干,成立六村共建卫生村办公室,把全县划分六个战区,对每乡镇进行业务指导,卫生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协助乡镇进行卫生村的打造;乡村两级分别成立爱国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分别由乡镇党委书记和村支部书记任组长,明确专人负责卫生创建工作,完善卫生管理、村民公约等制度,推动创建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强健康教育。在村文化活动广场和村卫生室设立固定健康教育宣传专栏,积极宣传预防接种、慢性病、艾滋病、结核病等有关知识,群众卫生健康意识进一步增强。三是加强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和传染病防治工作。按照《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要求,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消灭“四害”滋生地。组织县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人员对垃圾堆放点、公共场所、河塘沟渠、道路两侧、群众庭院、街道进行科学消杀,每村投放毒饵站、毒饵,定期对卫生村“四害”密度进行监测;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8%以上,群众卫生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四)打造文明村,培育文明新风。一是持续开展“两建三扶四评”。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召开“两建三扶四评”表彰会500多场次,评选孝老爱亲、勤劳致富、诚信守法、清洁卫生四类模范户9000多户,进一步促进了乡风文明,汇聚了社会正能量,劳动光荣、诚信光荣、孝顺光荣、致富光荣的理念深入人心。二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挥村级文化广场等载体作用,在全县开展广场舞比赛、腰鼓队表演等群众文化活动6116场次,惠及群众70余万人次,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文明新风蔚然成风,群众信教、赌博的现象越来越少。三是持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用好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技能传授等活动,新时代的文化种子正在乡村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五)深化平安创建,构建和谐村居。一是加强基层综治队伍建设。坚持“积小平安为大平安”思路,组建“一队两会三员”村级综治组织(一队:义务治安巡防队;两会:治安保卫委员会和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三员:治安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和警务协勤员),整合农村治安资源,吸纳退休干部、农村党员等社会力量为“平安义工”,与群众携手共同参与治安巡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法制教育、平安宣传等平安村居创建各项工作,全力打击违法犯罪分子,有效预防了各类案件发生,全县平安村居创建率达95%以上,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二是推行网格化管理。坚持脱贫攻坚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将邪教人员登记、流动人口登记、刑满释放人员管理、矛盾调解、治安稳定、严重精神病患者管理等纳入网格化管理内容,构建起“‘网’住大小事,问题不出‘格’”的科学管理新体系。三是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加大资金投入,打造县、乡、村三级互联互通的视频监控平台,建成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联网2257路,实现了县乡重点公共场所、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单位视频监控全覆盖。同时,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实现群防群治,形成了基层平安创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六)强化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基础。一是实行村级党组织分类评定绩效考核。以乡镇为单位,根据村“两委”班子工作总体情况,每季度结合日常考评和季度考评,综合评定出一类村、二类村、三类村,一类村党支部书记每月发放绩效补贴600元,二类村党支部书记每月发放绩效补贴400元,三类村不奖励,村委会主任和其他“两委”干部分别按党支部书记的80%和60%发放绩效补贴,年度内四个季度均被评定为一类村的,优先推荐各类先进集体,党支部书记优先作为“两代表一委员”和各类先进推荐人选;年度内四个季度均被评定为三类村的,对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予以组织处理,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二是建强村级后备干部。积极拓宽选人视野,打破各种界限,从1100多名志愿返乡创业的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中,选拔培养了320名群众认可、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村级后备干部,采取党委书记亲自授课、村“两委”干部传授工作经验、到村“两委”挂职锻炼等形式,提高后备干部履职能力,为基层党组织补充了“新鲜血液”。三是持续开展软弱涣散村集中整治。坚持“法纪结合、综合施治”,由政法委牵头,抽调组织、纪检、统战、信访多个部门力量,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边缘化问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加坚实。四是用好基层党组织阵地。进一步完善村室功能,建立村级便民服务站523个,落实村干部村室值班制度,全面梳理公示服务内容、服务承诺、咨询代办等事项,累计服务群众60余万人次,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下一步,周口郸城县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强引导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群众切身利益、好事办好。2020年我们将再打造100多个示范村进行试点,每村投入2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积极发挥乡贤作用,按照“政府投一点、社会捐一点、农户筹一点、银行贷一点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六村共建和乡村振兴工作的顺利实施。(中共周口市委网信办供稿)

(推广

本文来自:https://hn.chinaso.com/zk//detail/20200520/1000200033165721589960992781894019_1.html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