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 西安国际港务区加速布局产业园、商贸中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凌晨 西安报道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国际港务区成为西安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排头兵”。

近两年,国际港务区以中欧班列为关键抓手,结合十四运的契机迎来黄金发展期。随着十四运的圆满落幕,国际港务区下一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日,西安市举办的“奋进新征程 谱写新篇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中,相关负责人提到有关中欧班列、招商引资相关情况。

此外,对于国际港务区未来的发展,其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孙艺民介绍,国际港务区作为西安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排头兵、主力军,聚焦主责主业,带动开放赋能,保持高速增长,加快推进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高质量建设运营,打造活力迸发的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中欧班列发展势头强劲

中欧班列依然是国际港务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与重要抓手。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长安号共开行790列,开行量保持全国领先,首次超过重庆、成都两市开行中欧班列总和。

开行量高走的同时,如何提升发展质量,成为国际港务区下一步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次发布会上,孙艺民称国际港务区将高质量建设运营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

具体来看,首先是其港口功能再完善。近期,国际港务区正加快建设总投资200亿元的中远海、中林、五矿、山东港等18个集结中心支撑项目建设。

港口功能的完善是中欧班列扩大覆盖范围的重要保障。

孙艺民介绍,以中欧班列“+西欧”朋友圈为例,今年“+西欧”线路计划从原来的15条增加至17条。此外,班列组织方面,新开通了跨黑海、里海新线路,长安号开行线路达到16条,目前是全国开行线路最多、覆盖面最广、成本最低的中欧班列。

同时,国内方面,国际港务区和重庆陆海新通道公司联合开通了海防—西安—阿拉木图新线路,标志着中欧班列实现了东西大通道和南北大通道在西安的互联互通。

此外,发布会还提到,中欧班列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国际港务区加快公铁快线、海关查验等设施提升改造,完成后将满足中欧班列1万列开行需求。

相比此前,国际港务区今年启动兑现了启运港退税政策,确保从西安港开展出口业务的企业可以享受和海港、河港一样的退税政策。

同时,国际港务区还可为企业提供订舱、报关、金融等一站式、一票制国际联运全程服务。这一举措大幅降低企业资金成本,有效推进国际港务区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 

产业经济发展再突破

利用中欧班列赋能,国家港务区吸引了一批重大项目落地。

临港产业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契机。孙艺民表示:“国际港务区正在加快建设‘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园。同时,国际以临港产业为核心,新引进临港制造业企业20家以上。其中,康佳智能家电总部项目白色家电产品今年9月下线,并合作布局新一代显示产业化项目。”

依托中欧班列,国际港务区还布局了一批商贸交易中心,以金属、粮食、木材、冷链、整车等方面为主,引进大宗贸易企业20家以上,力争全年大宗贸易交易额超1200亿元,进出口贸易额达到260亿元。

同时,在国货崛起的大背景下,国际港务区建设“丝路电商中心”,引进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电商培训、科技研发等新经济主体50家以上,全年互联网交易额超2200亿元,做实长安号跨境电商全国集结中心。

重大项目方面,华润丝路总部、中粮丝路国际中心、国网调度通信基地等项目建设正在加快。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港务区的招商局、中铁、中电建、绿地等十大总部项目也正在加快建设,同时依托中央商务区、西安奥体中心、长安云、长安乐、国际商事法庭、丝路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培训基地等载体,全面构建面向“一带一路”的国家级人文交流平台。 

对于整体项目建设目标,发布会中提到,国际港务区将以项目建设为引领,全力抓好154个重点项目,确保年度投资450亿元以上。 

“重大项目投资是区域经济发展重要的驱动因素之一。”有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在‘一带一路’建设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国际港务区是西安乃至西北与沿线国家贸易互通的一个优质渠道。”

完善配套开启“全运新时代”

虽然十四运已然全面落幕,但这场运动赛事留下了一大批可供使用的优质资产。如何利用十四运资产开启“全运新时代”,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也做出回答。

“一是积极引进顶级赛事,助力西安打造体育赛事名城;二是做强体育产业,争取国家级综合体育训练基地早日落地启动,延伸体育产业链。”相关负责人介绍到,“还有助力全民健身,奥体中心健身场馆场地本月已逐步面向市民开放,端午期间共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羽毛球、篮球、游泳、足球等大众健身场地也将逐步开放。”

“十四运红利有一定的尾部效应。如何抓好、利用好遗留的资产与影响,这是港务区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述专家对记者说。

从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及群众体育三方面,国际港务区对十四运资产作出了详细规划。

此外,十四运的赋能不仅体现在体育赛事、产业及设施方面,在房地产市场、招商引资等领域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针对进一步发挥十四运赋能的积极影响,国际港务区以完善基础设施为切口,打造宜居宜业陆港。

从教育配套入手,国际港务区深入推进“名校+”工程,新建学校7所,新增学位4560个。

为了满足区域内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国际港务区加快推进交大一附院陆港国际医院建设,加快布局社区卫生服务站,着力打造“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同时,其加快推进6个安置房项目建设。

依托“内陆港+自贸区”,国际港务区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构筑一流国际营商环境。

为抓好人口存量,持续发挥人口红利,国际港务区将教育、医疗、住房设施不断完善,提升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发展。

发布会还提到,未来,国际港务区将持续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幸福陆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