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15万产业工人实现华丽转身

近年来,兖州区针对职工整体素质不高、技术技能不强、利益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坚持 “以职工为中心”,走出了组织保障制度化、技能创新创效化、利益惠工长效化、社会关爱温情化“四化”产改之路,全区15万名产业工人呈现出素质提升、技能提高、利益保障有力、社会公益支撑的新格局,实现了由传统产业到数字化智能制造产业的华丽转身。

9月19日,兖州区总工会发出开展“奋斗新时代 喜庆二十大”劳动竞赛的通知,全区116家民营企业6100多名在职职工踊跃报名参赛。“这只是提高产业工人技能、提升职工整体素质搭建的一个载体,产业工人改革要敢于直面问题,抓住‘人’这个第一要素,激发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赢得未来产业竞争新优势。”兖州区总工会负责同志说。

为保证产改顺利进行,兖州区从建立完善机制体制入手,推动组织保障制度化,夯实产改“四梁八柱”。区领导牵头,明确了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责任,分解了任务,制定产改时间图,顶层设计,专班推进,协调联动,推动产改落地见效。

兖州区紧盯“人”这个第一要素,推动技能创新创效化。聚焦实施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重要工作,服务企业和产业工人需求,把劳动和技能竞赛与技术培训相结合,先后举办兖州区“我是状元”第七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建功‘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劳动竞赛等10多类竞赛活动,参赛职工5余万人次。两年来该区总工会培育选树了23家市、区级全员创新企业,其中8家企业创新成果进入济宁市和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竞赛省级决赛。该区围绕提升职工素质目标开展改革工作,将技能人才评价权下放给企业,打通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全区产业工人队伍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规模不断壮大。为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的支撑作用,生产企业与市技工教育集团和市各大技工院校开展多方位合作,让技工院校参与到企业技能人才培养,院校老师入企授课、加强产业工人理论知识学习和继续教育培训,既为产业工人参加在职学历升级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又解决了企业技能人才短缺、培养难的问题。目前,济宁工业技师学院每年持续招收及向企业输入定向班学生,与生产企业共同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师资培养培训等工作,技能人才“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上岗即上手”,一大批劳模工匠、首席技师、技术能手脱颖而出。

针对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农民工占比有所提高的实际,兖州区推动利益惠工长效化工程建设。从推进产业工人集体合同签订到深化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从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到保障产业工人身心健康,各项权益都得到了保障。兖州区建设了“惠工学堂”,打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全区产业工人共建共享文明实践,获得感和满意率不断攀升。同时在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一线工人有45名,占8.4%,专业技术人员有91名,占16.98%,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得到凸显。

紧盯职工急难愁盼,社会关爱温情化是兖州区产改取得成效的关键一招。通过“佳节送温暖”“帮扶送教育”“关爱女职工”等活动帮扶178名困难产业工人,共发放送温暖资金19.3万元,今年以来共资助困难女职工28人,发放救助金29万元。为5名省级困难劳模申报劳模帮扶专项资金共5.7万元,及时为产业工人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持续开展大病医疗补助活动,全区共有5名产业工人参加大病医疗补助,筹集医疗补助资金3.27万元,推动因病致贫产业工人解困脱困。(通讯员  李晓冉 王洪玮)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