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时评 | 用心描绘好千里丰收图

岳燕云

  金秋九月,放眼天山南北,丰收景象令人沉醉——优质强筋春小麦亩产724.14公斤,刷新全国高产纪录;葡萄、香梨、红枣等特色果品压弯枝头;一粒粒棉种已变成银色“棉海”……与此同时,京东发布《2018—2022地标农产品上行趋势报告》,显示新疆成为最受关注的农产品产地,产地搜索量占比28%,全国第一。一边是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一边是“众里寻疆”的旺盛需求,这场供与需的双向奔赴,必将托起农牧民增收的好“钱景”。

  丰收之喜悦,源自辛勤的汗水。今天,新疆大地斑斓多彩的丰收画卷,是自治区党委毫不动摇地把“三农”工作放在优先发展地位,特别是将棉花、粮食、果蔬等作为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打造,极大激发农民种植积极性的结果;是我区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让无数贫瘠土地变良田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误农时抓生产,主动做好“抓秋种、促秋管、抢秋收”等工作的结果。与此同时,今年风调雨顺,农作物从出苗到结籽结果长势良好。可见,今之丰收,政策好、科技强、人努力、天帮忙缺一不可,来之不易。

  眼下,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千里丰收图进一步描绘好,让丰收真正带动农民增收,这是稳住农业基本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

  打响品牌是重点。品牌是质量的象征。产地搜索量全国第一,消费者认可的就是新疆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只有做出品牌,农产品才能实现优质优价。这几年,新疆农产品网销爆款从红枣、核桃、葡萄干“老三样”扩大至色买提杏、冰川羊、驼奶等多种多样,原因就在于各地创新营销手段,千方百计做大品牌。新疆特色农产品质量上乘,我们要创新思路,改造升级“老品牌”、深度开发“新品牌”,让名优特农产品带动更多农牧民增收致富。

  延伸产业链是保障。特色瓜果保鲜期短,将此类农产品由生产延伸到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于提升其价值链、利益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区涌现出诸如葡萄酒、中草药等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深加工产业,成为各地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对农产品产业链延伸的引领作用,并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牧民在农业生产中获得更加稳定的收益。

  抓住商机是有效手段。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与市场需求均衡性的矛盾带来的季节差价,蕴藏着巨大商机。我们要用好仓储保鲜设施,开展错峰销售。各地要发挥冷藏保鲜设施的作用,将暂未销售的农产品入库保鲜储存,延长瓜果的贮藏期和销售期。有报道显示,伽师县今年新梅产量15.5万吨,在8月上旬进入销售旺季,累计外销10.1万吨,有4万多吨在冷藏保鲜库,目前销售价格已由前期15元/公斤左右上涨至30元/公斤以上。可见,抓住商机,农产品就会“身价”倍增。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发挥好新疆农业的特色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用心描绘好千里丰收图,天山南北乡村振兴的动力就会更强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