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沾化区打造“智慧医院”优化就医体验

“走进医院大门,就能体会到信息化、智能化所带来的便利和安心。”近日,患者李女士到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院内智能导航太贴心了,我是路盲,以前到医院就像走迷宫,有了这个智能导航,再不会迷路了。”李女士表示:“从挂号、就诊、检查、报告打印,再到取药、缴费,全程只需要在各种机器上扫码,系统就会自动为我打印凭条、报告单,减少排队不聚集,看病方便又放心。”

近年来,滨州市沾化区以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广“互联网+智慧医疗”模式,加快推进智慧医院建设,用创新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改革路,用工匠精神把智慧医院改革深入到每个环节、每个细节。在2020年、2021年全省开展的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沾化区连续2年列滨州市第一位;今年上半年在基层医疗满意度调查中,沾化区再列滨州市第一位。

优化便民措施 着力改善就医体验

在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入院服务中心,记者遇到了一大早来办理住院手续的李大爷和家属,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协助采集核酸、办理手续,以及预约心电图、采血、CT等检查,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后李大爷入住病房。李大爷的家属连声道谢:“现在真是太方便了,原来都是要等核酸结果出来之后才能到病房,再去做检查,现在节省了好多时间。”

这是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入院服务中心”为患者带来的便利的缩影。该院自主研发的电子住院证,极大改善了预住院患者等待核酸检测结果这一时间段的管理,整合了预约登记、院前检查、安排入院流程,缩短了检查等候时间,进一步优化了就诊流程,使患者实现入住病房前基本项目一站式检查、多种项目一站式办理,高效利用空白等待期实施诊疗服务,有效实现了服务项目和流程整合优化,切实提高了诊疗效率,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医院患者满意度由94%提高到96%。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有效减少了医院内人员流动,避免了院内感染的风险。

此外,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还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为患者提供各种便利。为破解新生儿病房及重症监护室无法探视的问题,疏解患者家属的焦虑情绪,医院建设了远程探视系统。5G网络超高传输、360度全景拍摄,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探视提供技术基础,为患儿家属提供实时超高清的探视体验,患者家属经过授权可以在预定时间通过手机视频或医院内视频设备实时探视患者情况。张先生一家对此感触良多,他们一家每天最期待的就是通过手机远程探视在新生儿病房的小宝贝,看着保温箱里的儿子挥动着小手小脚,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越来越强壮,温馨的画面,如临其境的感受,每次都让凑在镜头前的一家人热泪盈眶。

像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沾化区始终把满足患者需求放在第一位,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不断优化医疗环境和服务流程,不断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建立智慧平台 全力打造智慧医院

依托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平台,沾化区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拓展服务空间。该区不断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率先推出“云胶片”服务。“云胶片”是使用网络存储、传输、查看的数字胶片,利用大数据技术,把影像电子胶片长期存储在云端。每个患者都有专属影像空间,保存各类检查报告和影像资料。“云胶片”成为一份便捷可分享的电子病历,替代了患者转诊时所需携带的塑料胶片、U盘、光盘等。患者或家属可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查看诊断报告或分享,接诊医生通过患者的分享就可以看到该患者所有的数字原始影像。通过授权也可直接将影像检查结果和图像发送给其他医疗机构的专家,不仅推进检查结果互认共享,最大限度避免重复检查,也为远程医疗、异地转诊和分级诊疗提供了便利,让群众享受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沾化区还建立医疗大数据集成平台,整合HIS、LIS、病案、输血、院感、临床路径等12个业务系统,汇聚3.79亿条数据,实现整体信息化互联互通。以数据中心3.79亿条数据及EMPI患者主索引为基础,建立患者360系统,用时间轴形式实现了患者历次就诊的诊断、医嘱、处方、病历等信息的调阅展示,为“无病历诊疗”、全生命周期诊疗提供大数据支持,更好地为患者提供精准医疗服务。同时,通过应用大数据分析,多维度分析诊疗数据,协助医院实现精细化管理,辅助进行医疗决策,助推科研水平再提升,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目前,沾化全区2处区级公立医院、11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63个村卫生室全部接入平台管理,构建互联共享新格局。该区建成四大资源库,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39万人份,常住人口建档率95%,提供区域医疗、公共卫生管理等应用系统协同服务,实现预约挂号、智能导诊、家庭医生签约、慢病管理等15项惠民便民服务功能。

贯通基层医疗数据 打造就医新格局

沾化区积极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畅通区、镇街两级卫生院服务体系,依托社保网络,自主开发并在全区医疗机构安装双向转诊系统,推进患者上下高效转诊,形成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的就医新格局。患者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卫生室进行初步诊断治疗,如基层医疗机构无诊治条件则在转诊系统上填写转诊单,写明患者病情、相关诊治资料;转诊系统提示医院工作人员接收转诊信息,医生提前调阅患者相关诊疗信息,掌握和预判转诊患者的基本病情,制定初步诊疗方案,患者转入医院后即可进行治疗,在诊疗流程上实现“病人未到、方案先行”的无缝隙连接。当患者诊断明确、病情稳定进入康复期时,医生在转诊系统中可及时将患者转回基层医疗机构,并根据需要指导后续治疗和康复,从而实现双向转诊。1-7月份,沾化区基层上转患者1625人次,区级下转患者1379人次,县域就诊率达到90.2%,基层诊疗人次占比达到73.67%。畅通双向转诊服务,大大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全面构建了“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县域就医新格局。

打通数据传输壁垒,实现远程会诊。为了更好地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优化整合,解决基层卫生工作人员缺乏专业诊断知识、先进设备的问题,沾化区建成远程会诊系统,实现与山东省远程医学中心、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总院、分院区、各乡镇卫生院及卫生室等各级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可开展远程会诊、科室内部视频协同办公、远程培训、与国内外医学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实时传输音视频、各类影像资料、文档、演示文稿等。自系统启用以来,开展远程会诊7000余人次,制定诊疗方案7000多个。其中投资192万元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数字心电图机,“心电远程会诊中心”已覆盖全区11处乡镇(街道)卫生院和163处村卫生室,实现了全区医共体成员单位全覆盖,在卫生室、卫生院、急救车所做的心电图实时传送到心电中心进行诊断,诊断结果自动返回。自中心成立以来,已开展远程心电会诊5.8万余人次,及时救治急性心梗和胸痛患者136人,打通了胸痛救治“最后一公里”。“远程影像中心”使患者在基层卫生院采集的影像数据,通过系统自动传到影像中心,医生快速诊断并实时下发诊断结果,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高效模式,极大提高了诊断符合率,节约了患者就诊时间和费用。

贯通就医全流程数据,实现床旁结算。为改善住院患者“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医院对出院流程重新梳理和调整,改造信息系统,打通临床、医技、护理部、财务处等数据,推行床旁结算服务。在原先护士站预结算试点基础上,逐步实现床旁出院、报销一体化服务,办理出院从以前的无序到方便定点,彻底消除了患者无效等待时间,实现了“最后一步”的贴心服务,极大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