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各级各部门以民生实事为抓手,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落实

青岛各级各部门以民生实事为抓手,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落实

利民为本,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全市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一项又一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民生实事为抓手,加快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青岛落地生根,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青岛已连续多年将就业列为市办实事的第一件来抓,截至10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3.88万人,已完成全年计划的96.8%,总量为全省第一。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学俊表示,全市人社系统牢牢把握全面保障重点群体就业“一个根本任务”,出台强化就业优先18条新政,发布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15条举措,实施“青聚英才”青年人才招引行动,开展“就在青岛·共赢未来”“青雁归巢”等活动,提供岗位24.4万个;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开发公益性岗位3.81万个,安置城乡大龄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3.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2万人。“围绕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市人社部门将持续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多措并举,全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刘学俊说。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作出部署,提出“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这是新时代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必须肩负的光荣使命。”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处长华玉芹表示,随着气温逐渐走低,供暖季即将来临,今年我市为低保、特困家庭提前发放取暖补贴,截至目前,全市6.7万户城乡低保、特困家庭取暖补贴已经全部发放到位,共发放3527万元。“我们将落实好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兜底政策,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建设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做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统筹协调相关救助部门推进各类救助资源整合、衔接,织密扎牢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网;深化服务类多维救助,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华玉芹说。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近年来,市北区已成为生源净流入区,仅2022年就净增学生3723人。市北区教育事业也飞速发展,持续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学校总数达到89所,优质学位增加近4万个,集团化办学扩大到37所,幼儿园公办园和普惠园占比达到92%,建立了16个学前教育联盟。市北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罗东说:“市北区将努力建设更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落实初中‘强基计划’,深化共同体改革,探索融合一体型、紧密协同型集团办学新模式,推进省全环境育人实验区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随着私家车保有量越来越多,交通拥堵问题成为群众出行痛点。青岛高度重视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把“优化城区交通组织,缓解早晚高峰时期部分路段拥堵”作为2022年民生领域集中攻坚行动之一,“实施40所学校、4家医院周边交通拥堵治理”也列入今年市办实事,取得了良好效果。位于市南区的基隆路小学、镇江路小学均在繁华地段,师生3600余人,每天接送学生的私家车达1300多辆,高峰时段停车难、秩序乱、通行堵,引发区域整体交通不畅。“市南交警认真组织对小学周边道路交通环境进行调研,深入学校开展‘警民恳谈日’,结合片区交通实际,针对性、科学性、精细化制定了交通疏解方案,构建了解决学校门前交通拥堵问题的长效机制。”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南大队大队长徐强表示,在不断强化交警职能、落实各项交通安全管理措施的同时,市南交警向社会“借警力”,发挥每一位交通参与者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交通安全管理社会参与度,齐心协力改善校园周边交通拥堵问题,真正做到为民办实事、解难题。

青岛是一座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青岛加快建立健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支持政策体系,全市新建和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均达到100%,136个镇街均建立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青岛模式”在全国推广。当前,我市民政部门正在推广“青岛农村养老服务卡”,旨在建立农村重点老年人消费引导制度,以老年人社保卡为载体,嵌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消费引导补贴功能。“青岛将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完善养老服务制度框架,聚焦‘养得了老’‘养得起老’‘养得好老’,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老有所乐,着力推动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乔先华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我市“三医”联动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全市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至22.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下调医保缴费比例,共为企业减负47.1亿元。“在‘三医’联动改革中,第一次把医保放在第一位的位置,医保在深化医改中将发挥更大作用。”市医保局医药服务和支付管理处处长于江说,医疗保障制度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抓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这个“牛鼻子”,转变医保付费模式,以存量改革为主,从被动的医疗服务付费者转为主动的战略购买者。开展按DRG付费,正是落实这一理念的重大举措。青岛正在对首批18家试点医院按DRG实际付费,从今年1-8月份运行情况看,各家医院盈亏情况明显好于去年。“DRG支付方式改革的试点实践,为推进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的协同发展和治理展现了光明的前景。”于江表示,下一步将根据运行情况扩大实施范围,实现从局部向全面、从部分到全体、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纵深发展,不断提升管理质量和水平。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薛华飞)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