娴妃每灭一盏灯,就杀一个人,最后一盏留给谁?

"

娴妃每灭一盏灯,就杀一个人,最后一盏留给谁?

延禧攻略 若问哪个角色最考验人演技,娴妃那拉氏绝对算一个。

前期,娴妃的反转多:出场第一幕,就是跪在观音前祈求弘历健康长寿,可以与自己岁岁月月常相见。俨然一个期待爱情降临的少女,后宫中一股清流。

但是,现在她有多清,后期就有多浊。

因为不愿意拉帮结派,所以当父母兄弟落难,也得不到救命的钱财。

因为不愿意用人情换恩典,只能期待着公证降临,还家人清白。

最后的结局,弟弟病死,母亲自杀,父亲落魄,自己的三观也毁了。

于是,她展开报复,敌人有两类。一是曾经明明可以施以援手,却无动于衷,甚至利用规则推波助澜的人,还有一类,我们先卖个关子,按下不说。

延禧攻略,是一部复仇剧,只是既有明线,又有暗线。明线是魏璎珞为了姐姐(亲姐姐和皇后姐姐)的死查明真相,暗线就是娴妃为了家族施展抱负了。

如何让我们清晰的发现暗线呢?借用道具:灯。每死一人,便灭一盏灯。


第一个,是高贵妃。

高贵妃在娴妃四处筹钱时奚落嘲讽,所以必须死。

明线中,她是魏璎珞杀的,璎珞帮助表演“烟花”的技师携带危险物品进宫,算是直接的递刀人。

那是谁最后帮他们逃脱?是谁往铁水中放入粪水?袁春望的粪车里又藏的是谁?都是暗线。

第二个,是皇后。

娴妃以为皇后送给她银子,是诱惑父亲拿钱行贿,又误会弟弟的死是富察皇后撤回了太医。

这次她借刀杀人。

皇后生下皇子,乾隆大悦,并暗示,未来皇子有和自己一样的福气(继承大统),这令纯妃危机感加重。

娴妃看准这点,在一旁煽风点火,终于勾起纯妃杀人欲。

看到这里,你以为这俩是一伙的吗?

别急,纯妃本人也是一盏灯。


依稀记得娴妃为了父亲奔波六宫,四处筹钱,纯妃愿意借钱,但明确说“我借的是人情,要还的”。

就是这句“人情”,彻底压垮辉发那拉氏,接受,以后再也不能独善其身。

像往常一样,纯妃的案发明线还是魏璎珞,她回宫、争宠,勾引对方出手。暗中呢?是谁用家人性命威胁大宫女自愿背主?

我们发现,当昔日仇敌一个一个死去,还剩下最后一盏灯,那会是谁?

太后。

太后就是另一类敌人,她既没有推波助澜,也没有无动于衷,而是彻底地凌驾于规则之上,无视规则,玩弄规则。

当娴妃(时已经为皇后)的父亲卷进贪腐渎职案,太后的侄子也在其中,可最终一个流放宁古塔,一个不知不觉间,逃脱了罪名。

最后说说娴妃为什么是暗线,不仅仅因为她的行为需要暗中进行,更表示着角色、心态。她是真的痛恨这些人?未必,她更痛恨最初的自己。坚持自我,向来不适用于紫禁城,想要自禁,就应承受的起孤立无援,可是她既后悔父母之死,又放不下内心所求,矛盾的可怜。

然而最后,她还说利用了人情:弘昼。


其实历史中,孝圣宪太后与那拉氏的关系就非常迷。

我们可以发现,她的几次大升,都是太后给予的。富察死后,是她料理六宫,最终成为新皇后,得益于太后在皇帝面前念叨无数次。

就连皇后册封文书,也写的是“孝顺太后”,“太后授意”等字眼。

归根结底,娴妃与太后很像:不是最受宠,开始默默无闻,本本分分地做好自己,生下一两个孩子,剩下就是耐心等待了。

孝圣宪太后年轻时也一样,她比不过年妃得到独特的爱,甚至不如齐妃,可就是安于寂寞。儿子弘历12岁被康熙看中,接到宫中读书历练,随之而来,自己在见了公公一面后也得到“有福之人”的评价。

这两人,都是在走过中年,才豁然开朗的。


然而在乾隆对第二任皇后不废而废时,是这样说的“她多次对太后大不敬”“剪断自己的头发,恐怕是狠毒了我”,可见最终这对婆媳关系也没能维系,甚至还走向崩溃。

是什么原因引发的矛盾?压死骆驼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可能只少数当事人知道。后人所做的,也只是推测罢了。

延禧攻略,娴妃为了打击太后,借由弘昼之手告诉了弘历他的身世之谜,从此这对母子的亲情中出现了永远也消除不了的裂痕。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