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不可及》:深刻友谊之下的人生成长及社会阶层问题的一些思考

"

友情也如同爱情一样让人刻骨铭心。@奈奈姐姐

《触不可及》(法国版),又名《不可触碰》,上映于2011年,一经上映就打破了法国票房的一切历史记录,就连同期半年前隆重推出,收获五项奥斯卡奖和另外100多种世界大奖的《艺术家》也望尘莫及。甚至当年的法国总统也接见了这部电影剧组成员,为这部法国三分之一人都进电影院观看的电影增添了一丝官方色彩。

影片来源于自真实事件,改编自菲利普的自传体小说《第二次呼吸》,不仅成为法国年度票房冠军,更是风靡了整个欧洲,以相对较低的制片成本达成了全球4.2亿美元的票房,是2012年的一个现象级作品。影片豆瓣评分9.2,IMDB排行榜评分8.6。

其实就电影剧情内容本身来说并不复杂,讲述了一个富人菲利普因和妻子在雨中跳伞,导致妻子死亡,他本人高位瘫痪,需要一个贴身护工随时照顾,而黑人小伙德瑞斯却无心插柳成为了菲利普最贴心的护工及最好的朋友。整部电影围绕着菲利普与德瑞斯的友情发展线来展开,总体来说这部电影的情绪起伏并不明显,结构也不算完整,但却在细节上塑造上俘获了观众的心。

对于这部电影,一条主线,两条辅线。主线描述了菲利普与德瑞斯之间的友情发展,辅则是菲利普与笔友间的爱情线、德瑞斯与养母之间的亲情线,可以说是融合了友情、爱情、亲情为一体的剧情片。我觉得这部电影友情主线自然是比较重要的,毕竟现在温情电影描述理想、亲情、爱情的较多,描述友情相比而言少了很多,而这部《触不可及》则是友情电影中的代表之作,让人看完不禁感慨友情也是如此的深刻。但同时,在友情的主线之下,这部电影也让我看到了导演对法国乃至欧洲社会底层与上层之间的一些对抗与融合的表现,在欧洲移民浪潮涌动的今天,这势必有一定的含义隐含在内,为此,我将从友情是互相尊重,彼此成就、电影社会阶层对立的问题、电影音乐的运用、虚伪真实想结合的方面来分析这部低成本电影为何会风靡法国及欧洲。

01 真正的友情是互相尊重,彼此成就,甚至帮助对方实行人生的救赎

1、德瑞斯:对我而言,你不是残疾,你的人生也可以充满希望与快乐

德瑞斯起初去应聘,并非真想成为菲利普的护工,而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三次应聘失败,就可以领取失业救济金。他在众多的应聘者中是唯一一个不把菲利普当病人看的人,哪怕在看到菲利普坐在轮椅上,他也没觉得这有什么奇怪的,把菲利普当成普通的人看待,还开着菲利普的玩笑。

然而正是他的这种不区别对待残障人士的心态,让菲利普觉得自己获得了真正的尊重与平等对待,这是一个身为高瘫患者所需要的真正的理解,而这一点也是他们两友谊后续得到发展的基石。友情如同爱情一样,双方必须在心理上是对等的,不论富贵与贫穷都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不刻意讨好依附于谁。

在后斯德瑞斯对菲利普的照顾上也可以看出来他是真心没把菲利普当成特殊人士来看待:电话响几资助都是直接递给菲利普,而忘了对方的手不能动;让菲利普学会抽烟,为了缓解他吃药后的副作用,而不管吸烟是否对人体有害;帮助菲利普突破自己心里的障碍追求自己心仪的笔友等等,这一切不过就因为在德瑞斯的心中,菲利普就算高瘫又如何,也是一个正常的人,也应该充满希望,去享受生活中的快乐。

可以说德瑞斯的出现改变了菲利普的人生,为菲利普高瘫后的人生注入了不一样的活力,看到了另一种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实现了菲利普的二次人生,如同他的自传体小说名一样,获得了人生的《第二次呼吸》。

2、菲利普:对我而言,你不仅是护工,更是懂我的知己,我也将促你实现你的人生价值

对于菲利普来说,这种平等、如同对待正常人的态度却是他极需的,做为一名富人,他身边围绕着太多的奉承与唯唯诺诺、小心翼翼的人,而这些人的话语、行为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自己,他是一个残疾人,这一点是他最不能忍受的。因为他也有自己的尊严,不想被特殊对待,被提醒自己的不正常。而德瑞斯正是他所想要的那一个人,或者说是那一个朋友,因为德瑞斯能了解他的一切想法,带他去体会不一样的生活,让他忘了自己是残疾人。

所以当他身边的朋友告诉他德瑞斯的曾经过往经历“锈迹斑斑”时,他也毫不在意,因为瑕不掩瑜。虽然德瑞斯因失窃盗窃珠宝入狱过,但他在德瑞斯身上看到了他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一面。甚至于在德瑞斯画出生平第一副不知所谓的画时,菲利普还利用他的能力以11000欧元的价格卖掉了德瑞斯的画,让他真正感受到了自我的价值。

德瑞斯和菲利普相处中也慢慢变得柔软了起来,最开始用暴力的方式威胁把车子堵在门口的领居,到后面是用礼貌而温和的语气劝说地方离开。在离开菲利普后,也凭借跟随菲利普学会的画画知识,应聘上了卡车司机的工作,这一些都离不开菲利普对他引导,成就了更好的德瑞斯。

如果说德瑞斯带给菲利普是平等、尊重、友情,那菲利普回馈他的就是学识、成长、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就是真正的友谊,彼此尊重,互相成就,相扶相伴,缺一不可,这也许正是感动观众的地方,因为有时候珍贵的友情获得程度比获得爱情还要困难。

02 两个阶层的对立融合,对应了当下欧洲移民浪潮的社会问题,引发了观众共鸣,也对应了电影的名称

电影名称《触不可及》在我来看包含了两层含义,也展示了阶层对立这一社会问题:

1、两个不同的阶级本应该是“触不可及”的

菲利普和德瑞斯在电影中分别代表了两个不同的阶层,一个上流社会,一个社会底层。如果正常来说他们是不可能有交集的,哪怕招护工,可能也会倾向于有医护资质的,受过医疗教育的人员才符合要求,而德瑞斯明显不具备这些条件,他们的相交是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而在电影中这种阶级对立,导演并没有像其它影片一样采用对抗的手法来表达,而是用一种轻松柔和的方式来进行展现。

  • 菲利普在欣赏一幅名画,并花费4万多欧元买下,在德瑞斯眼里,这就是鼻血洒在画布上。
  • 菲利普欣赏4小时的歌剧,德瑞斯看到表演者的造型狂笑不已,而且4小时的歌剧对他来说是折磨。
  • 德瑞斯家的浴室狭小、脏乱不堪,洗个澡都几个兄弟姐妹挤在一起,乱作一团。而菲利普给他安排的房间,宽敞明亮的大床,堪比一个房间大小的浴室,华丽的浴缸。
  • 维瓦尔第四季春第一乐章被德瑞斯吐槽为巴黎失业补助中心电话永远接不通的背景音乐。
  • 菲利普外出散心,坐的是私人飞机。

这些细节电影中还有很多,导演就用这些融合在电影中无处不在的对比画面,让大家深深感觉到了阶级之间的鸿沟,而这种鸿沟如果非偶然生活在底层的德瑞斯是无法碰触的,正如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也是如此。所以这样细微的,精心布局在电影中的阶层生活对比,引发了很多观众的共鸣,毕竟现实社会中像菲利普一样的富人并不多见。所以就像电影名字一样《触不可及》。

2、彼此的内心世界也应该是“触不可及”的

除了阶层的触不可及,电影名还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内心世界也是触不可及的。菲利普妻子死亡对他造成的伤害、他的高瘫对自己的封闭,他对笔友的爱情以及男人之间的小秘密,这些一开始都是深藏在菲利普内心深处,别人无法也不能去感触。

而对于德瑞斯来说,虽然在电影中,大多数的时候他让人感受玩世不恭,带着笑容去面对生活,但他其实并非养母所生,是被领养长大,坐过牢,生活窘迫,处处充满着不如意。这些也是他不愿意被人碰触的地方。

正如现实中菲利普在《第二次呼吸》前言中说的一样:“旁人不能碰德瑞斯,否则就有被猛击一拳的风险,而菲利普则因为自己身体的特殊状况,让他在私邸的高墙内如同外星人,旁人不能碰他。”

这也如同现实中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可被外人碰触的地方。但是影片当菲利普与德瑞斯相遇之后,建立了彼此之间独一无二的友情,互相理解,成就彼此,不可碰触的内心也向对方打开,完整了彼此的人生。导演在这里也寓意着,当我们遇到真正的友情时候,打开心扉,就可以拥抱不一样的人生。友情是不同于爱情、亲情的另一种感情,它不像爱情那样要求独占,也不像亲情那样有牢固的血缘根基,看似很淡,却对人生的影响极为深远。如果你刚好拥有这样的友情,也请珍惜。

03 细节造就完美,音乐成就经典

1、细节有时候比结构重要,因为更能直达人的心底

这部剧情也被很多人批判,觉得它情节老套,结构不整,情绪起伏也不够明显。可为何还有这么多人喜爱它?是因为对于完整严密的结构来说,观众更加愿意追随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被电影中的种种细节打动着,正因为这些细节,让这部电影有着生活中平静如风般的真实感,不经意间撞击着观众的内心,被它打动。

菲利普不愿意把德瑞斯绑在身边,辞退了他,让他照顾家人,变得郁郁寡欢。而得到消息后的德瑞斯第一时间来把他带到了海边,又再一次看到菲利普的微笑。

尤其影片最后,德瑞斯自己作主安排菲利普与笔友的约会,让一直逃避的菲利普勇于追求真爱。他安排后离开,在窗外给菲利普一个鼓励温暖的挥手与微笑,那个微笑瞬间打动了我,湿了眼眶,温暖了内心。

对于温情片来说,我觉得再完美的结构也抵不过一个个人触动人心的细节,电影中的每个细节都感情真挚,毫不过分和做作,那么纯粹干净自然,让我们感同身受,沉浸其中。

2、法国的浪漫必须配上优美的音乐

法国是浪漫之都,虽然影片并非描述浪漫的爱情,导演却用贯穿全剧优美的音乐去表现了浪漫所在。整总电影25首名曲穿插其中,导演在全剧人物的个性冲突中,借用音乐,来消除这种冲突,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又增加了电影的美感。

有巴赫b小调第2号管弦乐组曲谐谑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人野蜂飞舞、维瓦尔第四季夏第三乐章急板等各种名曲在电影中不经意就出现,让你感觉到音乐的魅力,又和整部剧情完美融合,也感受到了一种另类的法式浪漫。德瑞斯和菲利普一起跳伞那段,插入《Feeling Good》这首被无数传唱,在百老汇音乐剧及多部影视作品出现的经典歌曲,让人熟悉而又觉得温馨。

这些音乐的运用,给这部电影在轻松幽默的氛围内注入了更灵动的感动,更深层的韵味,所以电影中音乐歌单也在之后成为很多人的必听曲目,这也是它的一个魅力所在。

04 虚实的结合,让电影更加显得真实,一些更深次的内涵引人沉思

电影是由真实故事改编,《第二次呼吸》的作者就是《触不可及》中那个富翁的原型,在现实生活中名叫菲利普·波佐·迪·博尔戈,是酩悦·轩尼诗—路易•·登集团下属伯瑞香槟公司的副总裁,也是法国两大名门望族的财产继承人。而德瑞斯的原型是阿代尔塞鲁,是一名阿拉伯人,是阿尔及利亚移民后代,自小送给了亲戚,长在巴黎远郊。

但在剧中,编剧将主人翁由阿拉伯人改成了黑人,出生国家也由阿尔及利亚换成了塞纳加尔,两个都是以前的法属殖民地,这么改结合当下欧洲移民浪潮,更突出了人物关系的对比张力。在我看来,电影内层深入还含义了种族、阶层、文化等方面的对立,但是导演明显有意淡化这方向的色彩,并没有作过多的表现。

总体来说,电影剧情老套,但成功之处在于人物的塑造与节奏的把握,加上移民社会问题的思考融合,容易引起大众的共鸣,移民大潮对欧洲文明的冲击,从这部电影中可以看出,也许除了对抗之外还存在着另一种融合的可能。

在电影中,菲利普的生日宴会上,德瑞斯表演了属于下层社会的舞蹈,但却因为热烈奔放,引吸了大家的参与,气氛一片祥和。而真实现实中却是阿尔代尔找了舞女过来,舞女的热情奔放,吓得大家到处乱窜,把聚会搞得一团糟。

电影最后打出了现实两位主人翁的现状:菲利普定居摩纳哥,再婚,育有2女。而阿代尔塞鲁则成为了企业主管,育有三子。但现实是,菲利普婚后育有三个女孩,一个男孩。导演用这样的方式一方面突出故事是根据真人事件改编的真实感,另一方面也在暗寓着电影本身也有虚构的地方,用这样虚实结合的手法把电影的艺术性和真实性进行了完美结合。

总结:

从剧情上来说《触不可及》并没有亮点,但却用最为真挚、朴实的故事细节来打动人心,并且特意用黑人演员来强调了阶层、种族、文化差异的对比,把人与人之间跨种族、跨阶层的真挚情感与社会问题融合在一起,除了有感动观众的真诚,还有引发人们对于阶层问题的思考,更在法国引发了一起话题大探讨,也许这些已经超越了一部电影的普遍价值。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