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史记之秦国大将:白起和王翦

白起自从在秦昭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受到臣相穰侯的推举,当上了秦国的将领后,数十年来为秦国立下不少汗马功劳。

韩、魏、赵、楚等国都抵挡不住白起的进逼,失去大片领土。秦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楚国甚至被逼得失去国都郢城,避走陈县。此后,楚国的郢都被秦国纳入国土,列为南郡。

白起逐年加官晋爵,从最初的左庶长,历任左更、国尉、大良造,直到攻下楚国郢都,获封武安君。

秦昭王四十三年(公元前264年),白起率兵攻打韩国陉城,夺取五座城池。隔年,白起又率兵攻打韩国南阳太行道,让它无法通行。

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白起攻打韩国野王城,野王、上党对外通道因此断绝。

上党郡守冯亭决定把上党献给赵国,以求自保。

赵孝成王于是接收了上党,封冯亭为华阳君。

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左庶长王龁攻打韩国,夺下上党。上党百姓纷纷逃亡赵国,驻扎在长平的赵军接受了上党的百姓。同年四月,王龁以此为借口,出兵攻打赵国。赵国派廉颇去指挥长平的部队。

六月,秦军打败赵军,拿下两座城池,俘获四名校尉。l

七月,赵军修筑城墙加强防御。秦军强攻,夺下西边的营地。

廉颇坚守阵地,与秦军对峙。秦军数次挑战,赵军都不回应。

赵王也因此多次责备廉颇不出兵迎战。

就在这个时候,秦国范雎见机行事,派人带千金到赵国行使反间计:秦军只怕马服君的儿子赵括来领军,至于廉颇,他马上就要投降了。赵王原本就恼怒廉颇损兵折将,打了好几次败仗,且又坚守营垒,不肯出战,如今,再听到秦国散播的反间言论,便以赵括取代廉颇,打算出击秦军。

秦国风闻赵括将要取代廉颇,便暗中派武安君白起当上将军,王龁为副将,并下令不得泄露武安君出任统帅的消息,违者论斩。

赵括一到长平上任,就立刻发兵攻打秦军。

秦军佯装败走,却安排了两支突袭部队截断赵军的后路。赵军乘胜追击,直到秦军的营垒,但因营垒十分坚固,久攻不破。

秦军的突袭部队已经截断赵军的后路,另一支骑兵部队也突袭到了赵军的营垒之间。赵军被一分为二,粮道断绝。秦军派轻装部队出击赵军迎战失利,只好修筑工事,坚守营垒,等待救援。

秦王听到赵军粮道断绝,便征调十五岁以上的男子送往长平,以便拦截赵国的救兵和粮食。

九月,赵军已断粮四十六天,饿得互相残杀,吃起人肉。

赵军逼不得已,只好突围,赵括亲自带兵与秦军搏杀,不想被秦军射死。

赵括死后,四十万大军向武安君白起投降。

白起担心赵军日后作乱,使了诈骗伎俩,把赵国的降军全部活埋,只将两百四十个年纪尚轻的士兵送回赵国。

长平之战,赵军前后死了四十五万人,消息传到赵国,上上下下无不惊恐万分。

秦昭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秦国再次平定上党郡。秦军兵分两路,分别攻下了皮牢和太原两个地方。韩、赵两国惶恐至极,派苏代带着厚礼去游说应侯范雎。愿割地求和。

于是应侯向秦王进言,秦王听从了范雎的建议,让韩、赵两国割地求和。

正月,双方停战。武安君知道了这件事情后,和应侯之间有了嫌隙。

九月,秦军再度出兵,派五大夫王陵攻打赵国邯郸。武安君当时生病,无法出战。隔年正月,王陵再次攻打邯郸,没什么战果。秦国增兵给王陵,但在战事中反而损失了五个营。

此时武安君已经痊愈了,秦王想派武安君取代王陵的统帅一职。

武安君假借旧疾复发不愿接任。秦王只好派应侯范雎去说服白起就任。但是武安君始终推辞,不肯前往。

秦王无法,只好派王龁取代王陵,八九月围攻邯郸,却依然攻取不下。这是楚国派出春申君,联合魏公子信陵君,带领十万大军抵抗秦军,秦军死伤惨重。

秦王听闻很是生气,怪罪武安君白起抗令不从,于是把武安君贬为一般士兵,命令他迁往阴密。但因白起病重,未能成行。

三个月后,秦军遭到众诸侯的猛烈攻击,数度败退。秦王于是派人驱逐白起,要他不得留着咸阳城。白起只好离开咸阳,前往离咸阳西门十里的杜邮。

秦王对白起的言行越想越气,便派信使赐白起一把剑,要武安君自我了断。

白起自知君命不可为,于是自杀而亡。

白起死于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白起之死不是因为身负重罪,所以秦国的百姓都很同情他,也会祭拜他。

王翦是秦始皇朝中的一员大将。从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起,他就率领秦军,征伐各国。至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国已经灭掉了韩、赵、魏“三晋”,并且大败燕王,数次打败楚国的部队。

秦将李信年少英勇,曾带领数千人追逐燕太子丹到衍水,最后将太子丹俘获,因而受到秦王的赏识。

始皇二十三年,秦始皇想拿下荆楚,问李信和王翦需要多少兵力。李信回二十万足矣。王翦答要六十万。秦始皇认为王翦年岁大了,变得畏惧,因而非常认可李信。于是派李信和蒙恬率领二十万大军攻打南方的荆楚。

由于自己不受重用,王翦以生病为由,回頻阳养老。

李信进攻平舆,蒙恬进攻寝丘,最后大破楚军。

李信接着攻破鄢、郢两地,继续带兵西行跟蒙恬约定在城父会和。楚军尾随其后三天三夜不眠不休,最后打败了李信部队攻入秦军两个营垒,杀死七名都尉。秦军败走。

秦始皇听闻非常生气,立刻亲自赶往頻阳,去向王翦赔罪,希望王翦能带兵出征。

王翦提出要求六十万大军,秦始皇同意了,于是王翦带兵从咸阳走到函谷关,一连五次派人去向秦始皇要求给自己田产。

王翦取代李信,攻打楚国。楚国听说王翦带了更多部队前来,便动员全国的军事力量来抵抗。

王翦到了营地,多次不回应楚军的挑衅,只管在营地休养生息。楚军见秦军如此,便向东转移。王翦乘机发兵,发动猛烈攻击,大破楚军。王翦率兵一直追到鄿南,杀死楚国名将项燕。楚军大败而归。

秦军乘胜追击,攻取并守住了楚国大部分的城邑。一年多以后,王翦俘虏了楚王负当,把楚国收编为秦国的郡县。接着,王翦又继续往南讨伐百越。而王翦的儿子王贲和李信一道平定了燕、齐等地。

秦始皇在位的第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六国。王氏和蒙氏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功劳最高,声名流传到后世。

白起、王翦、廉颇和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而《白起王翦列传》中提到了其中的三位。

从《史记》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名将的用兵之道是“精算”。

名将从不打没把握的仗,他们因局势而行,不一味强攻只要看准时机他们出手就很凌厉。然而将军们再怎么精算,也往往敌不过政治势力在他们背后的算计。廉颇被撤换,白起死于应侯的馋杀都是明显的例子。只有王翦故意向秦王多讨田产,以换取秦王对他的安心。但是像王翦这么“聪明”的将军,自古以来又有几个?

将军会败,很多都不是败在战场,而是败在政治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