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称他为忠诚正直的榜样,胡三省赞他安天下之才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独特分析视角,不一样的历史解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中华民族光辉璀璨的历史中,涌现出众多的“民族脊梁”,有的彪炳史册,千古流传,有的则是低调内敛,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但,这些民族脊梁,无一例外的都为华夏民族的延续以及百姓的福祉付出良多。今天我们就来细说一位,曾经三次挽就东晋免于战祸的名士——郗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郗鉴出自于高平郗氏(山东金乡县),是东汉以来的高门士族子弟。郗鉴是东汉御史大夫郗虑玄孙,也是东晋少有的深明大义的政治家。在东西两晋这个时期,大多数的世家大族子弟都是以本家族的利益为重,即使风流如谢安一般的也不例外。而郗鉴却能够一直以国家、百姓为重,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片文章作者将着重从三个事件讲述郗鉴在东晋初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郗鉴在这些事件中的斡旋与调和,东晋极有可能坚持不了百年之久,江南之地也将如北方一样,陷入连年的战火之中。\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55b0a977bf94242b609b7897418c355\" img_width=\"900\" img_height=\"405\" alt=\"房玄龄称他为忠诚正直的榜样,胡三省赞他安天下之才\"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书圣王羲之》剧照\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hr\u003E\u003Ch1\u003E匡扶晋室,平定王敦、苏峻之乱\u003C\u002Fh1\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strong\u003E皇权凋敝,世家猖狂\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东晋政权是皇权与高门世家之间共同发展维持的。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世家大族的权力往往超过了皇权。东晋时期的皇权,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低落的一段时期。除了广泛流传于世的“王与马,共天下”之外,还有一句名言:\u003C\u002Fp\u003E\u003Cpre\u003E政由桓氏,祭则寡人\u003Cbr\u003E\u003C\u002Fpre\u003E\u003Cp\u003E这是出自于东晋简文帝之口。这时候的皇权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大权,全部被桓温一族所掌握。其他的世家大族也都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作出选择。\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strong\u003E王敦第一次叛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东晋初年,江南政权的建立与稳固实际上全赖于琅琊王氏一族。其中王导居都城建康,总揽大权。王敦掌握兵权,占据荆州、江洲等上游地区。两人相互配合共同维持偏安一隅的东晋政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好景不长,晋元帝司马睿不甘心被琅琊王氏所摆布,所以开始重用忠于皇室的臣子,首当其冲的就是刁协与刘隗。这两个人站在皇室角度,撺掇晋元帝将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晋元帝也深以为然,开始培养自己势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晋元帝这么一搞,受到冲击的必然是当朝权力最大的家族琅琊王氏。王导的反应还不是很强烈,王敦就不一样了。王敦认为,晋元帝的皇帝宝座是琅琊王氏给的,现在当了皇帝就想过河拆桥,肯定不可以。另外一方面,王敦自始至终也看不上晋元帝司马睿,王敦认为应该让继承东海王司马越衣钵的司马冲做皇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王敦与晋元帝司马睿开始产生隔阂。王敦手握东晋绝大部分的兵权,所以先下手为强。公元322年,他以“清君侧”的名义杀进了都城建康,其中刁协被杀,刘隗跑到后赵。王敦彻底掌控了东晋政权。晋元帝郁郁寡欢,最终死于自闭。晋明帝司马绍继位。这是王敦第一次叛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王敦第一次叛乱时,郗鉴仍然滞留在北方。他正在率领着一批流民抵抗后赵的侵袭。这时候的他,还没有参与到东晋政权的核心部分。但是晋元帝司马睿已经开始留意这批流民与流民帅了。\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strong\u003E平定王敦第二次叛乱,维护东晋政权\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等郗鉴从北方受命南来都城建康之时,王敦第一次叛乱已经结束。当时的王敦准备取东晋而代之,但是其他的世家大族都极力反对,比如太原王氏、陈郡谢氏等,甚至于他自己的堂弟也反对。王敦迫于无奈,重新回到上游的武昌镇守,远程遥控都城建康的政权。晋明帝司马绍继位之后,仍然想摆脱王敦的控制,郗鉴所代表的流民军队成了晋明帝所依靠的力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首先我们先看下东晋初年的兵力部署图。东晋初年各地的流民涌入南方,实际充当士兵的人口不足,兵力紧张。其中雄踞长江上游的王敦是一支强大的力量,守卫的荆襄之地。另外还有南方陶侃的部队,其次是驻守在寿春的祖约一军,这支军队是由祖约的哥哥祖逖整合流民组建的。所以综合来看,属于皇室的的力量几乎没有,皇权不彰也理所当然。\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27bf329198d44e59315a2675b2606db\" img_width=\"1243\" img_height=\"1020\" alt=\"房玄龄称他为忠诚正直的榜样,胡三省赞他安天下之才\"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东晋主要兵力分布(绿色字体);图片来自网络,侵删\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而郗鉴则代表着另外一股军事力量,就是北方流民组成的流民军队,郗鉴属于流民帅。在东晋初,这类型的军队除了郗鉴之外,还有苏峻、刘遐等。郗鉴因为出身高门,又有学问,所以是这批流民军队的代表人物。这部分军事力量就是晋明帝司马绍所依仗的。郗鉴也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开始得到东晋皇权的重用。在《晋书·列传第三十七》中,记载了郗鉴与晋明帝谋划诛杀王敦的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re\u003E“时明帝初即位,王敦专制,内外危逼,谋杖鉴为外援,由是拜安西将军、兗州刺史、都督扬州江西诸军、假节,镇合肥”.......“鉴遂与帝谋灭敦”\u003Cbr\u003E\u003C\u002Fpre\u003E\u003Cp\u003E在同书的《晋书·列传第七十》中的《苏峻传》也记载了此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re\u003E“王敦复肆逆,尚书令郗鉴议召峻及刘遐援京都”\u003Cbr\u003E\u003C\u002Fpre\u003E\u003Cp\u003E晋明帝司马绍正是借助着以郗鉴为代表的流民军队的势力,才敢于与王敦正面对峙。当然,王敦的第二次叛乱因为支持他的人太少,同时王敦自身也是疾病缠身,所以第二次的叛乱并没有达到第一次的规模。不过正是郗鉴提成的,让晋明帝征召流民军作为皇权的依靠,这才让东晋的皇室有了暂时可以依靠的力量。也维系了东晋初年政权的平衡与稳定。郗鉴功不可没。\u003C\u002Fp\u003E\u003Chr\u003E\u003Ch1\u003E大局为重,斡旋帷幄\u003C\u002Fh1\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strong\u003E苏峻、祖约叛乱后,政治势力重新划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王敦之乱后,整个东晋的政治势力进入短暂的平衡时期。公元325年晋明帝驾崩,仅在位四年。年仅四岁的晋成帝司马衍继位,郗鉴也成为七位辅政大臣之一。好景不长,身为外戚的庾亮没事找事,经常刺激作为流民帅起家的苏峻与祖约。于是东晋再次陷入苏峻与祖约的叛乱之中。此次乱事起于327年,终于329年,在长达两年的战火之中,百姓再次经受了兵祸的摧残。苏峻、祖约叛乱之后,东晋的政治势力经过洗牌,重新进行了划分。下面我们就具体看下各方势力如何。\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dea194058aa47539a9942d719fa33e0\" img_width=\"797\" img_height=\"562\" alt=\"房玄龄称他为忠诚正直的榜样,胡三省赞他安天下之才\"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王敦、苏峻之乱后的形势图\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原来王敦占领的荆襄之地,已经由寒门出身的陶侃占据,同时陶侃又将荆州下游的江州占为己有,这样一来陶侃成为了各方势力中,势力最大的一支。其次是镇守在芜湖的庾亮。庾亮作为晋成帝的舅舅,是一股外戚力量,占据建康上游的芜湖,是屏蔽西方陶侃的首要屏障。都城建康则是由王导继续居中辅政。建康的右边京口则是由郗鉴率兵把守,拱卫都城东面与北面的防守。这四人中,虽然王导居中辅政,但是他的军事力量最弱。即使王导后期开始招揽武将,但是一直没有实质的改变。如果不是郗鉴的支持,王导也早就成了陶侃或者庾亮的刀下亡魂。下面我们就接着看下郗鉴在这段时期内,发挥的重要作用。\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strong\u003E郗鉴反对陶侃发兵讨伐王导\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陶侃、庾亮、王导三人互有嫌隙。陶侃与王导曾经在郭默事件上产生分歧,陶侃内心对王导充满了鄙视。所以陶侃曾想率兵沿江而下,讨伐王导。当然了,陶侃此举是针对王导,还是觊觎东晋政权,我们就不得而知了。陶侃在准备讨伐王导前,曾分别征询了郗鉴与庾亮的意见。郗鉴是坚决反对。庾亮虽然与王导也有矛盾,但是陶侃讨伐王导的路途中,必然要经过他的根据地芜湖,而且庾亮也不愿看到陶侃势力继续坐大,所以也是居中斡旋。得不到郗鉴与庾亮的支持,陶侃的发兵必然失败,所以最终陶侃也放弃了此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没有郗鉴的强力反对,陶侃将顺江而下,庾亮的势力是不足与陶侃抗衡的。所以此次郗鉴从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避免了刀兵四起。\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strong\u003E郗鉴反对庾亮发兵讨伐王导\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庾亮、陶侃、王导、郗鉴四人掌控东晋政权的时间也没持续多久,在公元334年,陶侃病逝。庾亮接任陶侃出镇江州、荆州等上游重镇,庾亮的驻守地点也从芜湖改成了武昌。庾亮离开芜湖后,建康的王导得到了部署自己力量的机会。此时东晋政治的内部最大的矛盾就是庾亮与王导之间的矛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终于,历史给了庾亮一个理由。到了公元335年,晋成帝已经长成了14岁的小伙子,在古代已经成年,按理说王导需要还政于晋成帝。不过,王导仍然没有放权。在《晋书·列传四十三庾亮传》中记载了庾亮写给郗鉴的书信:\u003C\u002Fp\u003E\u003Cpre\u003E“昔于芜湖反覆谓彼罪虽重,而时弊国危,且令方岳道胜,亦足有所镇压,故共隐忍,解释陶公。.......春秋既盛,宜复子明辟。不稽首归政,甫居师傅之尊......公与下官并蒙先朝厚顾,荷托付之重,大奸不扫,何以见先帝于地下!”\u003Cbr\u003E\u003C\u002Fpre\u003E\u003Cp\u003E在本封书信中,庾亮提到了陶侃曾经意欲讨伐王导的事情。同时也表明,王导不及时归政应该收到严惩。最后邀请郗鉴一起起兵除去王导这个“大奸”之人。同书中,写了郗鉴的意见:\u003C\u002Fp\u003E\u003Cpre\u003E“鉴又不许,故其事得息。”\u003Cbr\u003E\u003C\u002Fpre\u003E\u003Cp\u003E庾亮此次意图,又因郗鉴的反对而被搁置。再次免去了一次江东百姓的刀兵之祸。\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f110fe7bd9547e183a565c6a885cdb9\" img_width=\"640\" img_height=\"891\" alt=\"房玄龄称他为忠诚正直的榜样,胡三省赞他安天下之才\"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书圣王羲之》剧照--郗鉴的女儿郗璿\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hr\u003E\u003Ch1\u003E结语\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伏契克说: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事。郗鉴可以被称得上是一个英雄式的人物,他在几个关键节点的决定,对东晋政局的稳定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不论是在王敦之乱,还是在陶侃、庾亮准备讨伐王导的事件中,他都没有谋取私利。基本都是以国家大局为重,以维护东晋的政权为主。在东晋这种世家大族轮流执政的环境中,郗鉴能够出淤泥而不染,更是难能可贵。郗鉴留在京口的流民军也是北府兵的前身,他为东晋留下了一批忠于晋室的强大军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上就是本期的\u003Cstrong\u003E圆桌历史\u003C\u002Fstrong\u003E,欢迎关注、评论、转发,谢谢。\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63827259c001471690b02cc2f74d8062\" img_width=\"550\" img_height=\"291\" alt=\"房玄龄称他为忠诚正直的榜样,胡三省赞他安天下之才\"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书圣王羲之》剧照--王羲之与郗鉴的女儿郗璿\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u002Fdiv\u003E"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