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军阀姨太太”

"\u003Cp\u003E来源:扬子晚报\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VzHEnz2Dq9ttq\" img_width=\"400\" img_height=\"524\" alt=\"历史上真实的“军阀姨太太”\"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军阀杨森,曾枪杀自己的姨太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近抖音APP流行一个“军阀姨太太”的梗,很多漂亮的年轻女孩伴着动感音乐,展示各种旗袍配貂的造型。这事在微博上引发不小的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对历史的无知,有人认为“军阀姨太太”只是“漂亮”的代名词,一个标签,用不着上纲上线。 然而,细究起来,年轻人所展示的“军阀姨太太”形象,不过是影视剧中的造型罢了。历史上真实的军阀姨太太过着怎样的生活,她们未必知道。本期“史说”,我们通过史实来还原这些姨太太们的悲惨命运——她们大多出身穷苦人家,她们是一群被奴役被侮辱的女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扬子晚报\u002F扬眼记者 臧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妾的出身多为穷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说到军阀姨太太,首先要说一下“军阀”。 近代军阀要从晚清说起。1898年,清朝成立武卫军,归大学士荣禄节制,共有五个军。荣禄兼统中军,宋庆(后为马玉昆)统前军,董福祥统后军,聂士成统左军,袁世凯统亲军即右军。1900年庚子之役,与八国联军进行抵抗,前、后、左、中四军都被瓦解或大大削弱,只有袁世凯右军得以保全。李鸿章、荣禄相继死后,袁世凯即充当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武卫右军改名为北洋常备军,1905年扩充为六镇,形成北洋军阀系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袁世凯死后,其嫡系又分裂为以冯国璋及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和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直、皖、奉三系军阀,是民国乱局中的三股比较强的势力。 山西省为阎锡山所把持,形成历久不倒的晋系军阀;东北军中以袁世凯党羽张锡銮招抚的张作霖部势力做大,最终成为奉系军阀;蔡锷于辛亥革命后掌握云南军权。1913年蔡锷入北京,云南军权归唐继尧,后来形成滇系军阀;陆荣廷把持广西军政实权,形成桂系军阀;广东形成了陈炯明等粤系军阀。 这些军阀,在民国时期制造了不少战乱。直到解放战争时期,仍在明争暗斗。这些军阀,普遍存在纳妾的情况。因军阀人数众多,有的家庭情况不明,纳妾情况并不能逐一统计。略说一二可见一斑: 皖系:段祺瑞5个妾;徐树铮4个妾;直系:冯国璋3个妾以上(说法不一);曹锟3个妾;奉系:张作霖6个妾;张宗昌数十个妾(以张宗昌纳妾的传说最多,无法考订真实情况,有说23个,有说40多个);滇系:唐继尧妻妾8人(其妹唐芸庚言);桂系:陆荣廷7个妾;此外,还有热衷搞复辟的军阀张勋,他有5个妾;军阀郑金声4个妾,等等。 川军将领范绍增传闻很多,甚至有说他的姨太太多达四十位。有人曾以他为蓝本写了部《十七姨太外传》,一时风行。有民国小报称,1938年泳坛健将杨秀琼到重庆,被范绍增强纳为十八姨太。但据范绍增的四女婿王继光说,范只有7个太太,且抗战后才认识杨秀琼。范绍增的女儿范之俐也否认了这个传闻。 在妾的出身上,诚如学者所研究的,“或出于良家,或父亡母存,或母亡父存,家徒四壁,无以自保其生存,及债务日逼,不得不自鬻其身以纾亲困。或因饥馑之故,转移他境,返里无资,甘向富民自鬻”;或出身青楼,还有些是被收房的丫环。 如民国军阀陆荣廷,七个妾都是穷苦出身;张作霖六夫人是五夫人的贴身丫鬟,七夫人是张宗昌买来送他的;韩复榘两个妾,一位是名伶,一位是名妓;黎元洪两个妾,一位是买来的,一位是艺人;袁世凯一妻九妾,她的女儿袁静雪曾撰文称,大姨太沈氏是袁世凯在上海认识的苏州名妓,沈氏很看重他,出资让他谋取功名。袁世凯发迹后,立即娶了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妾的地位能有多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妾的地位从有它的存在开始,就一直低下。现在的影视剧中,一些姨太太打扮得很妖艳,依仗丈夫的宠爱,跟正妻明争暗斗。《情深深雨蒙蒙》里的雪姨,就因泼辣刻薄的形象走红。但这种就是影视剧,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少见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首先从礼法上,自古以来,就规定了妻子是明媒正娶过门的,与丈夫构成了夫妻关系。而妾,不能算是丈夫的配偶,妾的母家与夫家也构不成任何亲属关系。在家庭地位上,她不但要听从丈夫的,还处于正妻的管辖之下。妾以正妻为“女君”。在丈夫和正妻的双重枷锁的关系构建之中,妾如何敢兴风作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民国的法律与封建社会虽有不同,但在社会习俗方面,又是有所承接延续的。民国军阀的姨太太,地位都不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宗仁有一妾郭德洁。在家中,原配李秀文被称为九嫂(李宗仁行九),郭德洁只能被称为“郭嫂”。白崇禧家办丧事,李秀文和郭德洁都送去挽联,但只有李秀文送的被挂出来。这就是当时的礼法。即便在外被尊为“总统夫人”,在社会关系中仍要受到当时礼法的束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蔡文娜,14岁做了杨森的妾,先后生3子1女,1939年考入华西协和大学,就读文学院社会学系,1944年毕业。她的毕业论文是《一个过渡时代的家庭》。该论文共两章,第一章写中国家族主义与妇女地位,第二章便以杨森家庭为例,写了个案分析: 当时,杨森已经娶了9房妻妾,大姨太遵循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到杨家的,三姨太是杨森亡命云南时所娶,其余妾室要么是父亡母贫,被迫做妾;要么原就是其中一个妾的婢女,被收了房。在写杨森为何要娶某一个妾时,蔡文娜分析说,杨森就是“想得到一个有学识的妻子”,至于其他人,“无非是像养条猪一般养在家里,反正有的是钱”。这是身为杨森妾室对夫家清醒的认知。 文中,蔡文娜还透露,杨森在家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无论在言语行动上,都常带命令式的口吻。 据袁静雪讲述,袁世凯也曾立下“家规”,新进门的姨太太要服从早进门的姨太太的管教,所有礼法仪节、起居言谈、忌讳等琐事,均由早进门的随时指点。由此看,后进门的妾室的地位,不光不如正妻,也不如先进门的妾。在袁家,大姨太沈氏曾负责对二、三、四姨太的管教。后来,袁世凯又娶了商人之女杨氏为五姨太,认为杨氏有能力,就让她负责六、七、八、九姨太的管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袁世凯的三姨太金氏在临终前透露,当年她曾被大姨太绑起来,抽打到一条腿落下了残疾,至死不能弯曲。三姨太是朝鲜李王妃的亲戚,也算是贵族之女。她犹且如此,遑论其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妾的出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民国时期,一夫一妻制是婚姻的唯一合法形式,但纳妾也没被明确禁止。妾与丈夫间的关系是契约关系,妾随时可以选择离开家庭,同时没有正当理由她不可以被家长逐出家门。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什么变故,这些妾室会在家中沉默生活。有丈夫,依靠丈夫;无丈夫,依靠自己所生的孩子,但也是在正妻的监督下生活,直到终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蔡文娜的论文中,我们看到杨森大姨太的最终结局:因杨森又纳新妾,她与他们“不能相处”,便携次子随娘家赴北平独居二十余年。 张作霖的三姨太,最终削发为尼,原因不详。有说她与他人相恋被迫出家;有说她不满张作霖没有对其犯法亲友网开一面,一气出家。不管是何种原因,她最终会选择出家,也是和她没有与正妻才应有的、可与丈夫相抗衡的资本有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曾经做过中华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与原配吴氏先后去世后,如夫人黎本危有了新感情。因此,她被驱逐出门。当她选择在青岛举行婚礼时,却被逐出了青岛,因为青岛市长认为这有辱于前大总统。她只好选择只身南下。恰此时熊希龄续弦少妇,一时传为佳话。黎本危痛感男女不平等,写了一阕《贺新郎》发表在《申报》的《妇女园地》专栏上,词中有“欲树女权新生命”,“礼教吃人议沸腾”等句,这激起了人们的广泛同情,也引发了一场男女不平等问题的大讨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民国的历史上,黎本危她们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因为她们没有再继续过着自己不想过的生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一个过渡时代的家庭》中,蔡文娜透露了一件事,杨森的一个妾,进入南开大学读书(杨森喜欢知识女性,所以会送妻妾进学堂),闲游平津沪汉等地,于是有人向杨森密报,“谓其生活浪漫,行为不检”,杨森“遂将其召回,终于予以枪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这篇论文的作者蔡文娜,据说也因为在校期间,与同学相爱,相约赴法,结果被杨森发现,遭到枪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28年出版的《鬼的谈话》一书,谈到“妾”的另一条可怕的出路。这本书作者为金满成,曾和陈毅一同赴法国勤工俭学。他在书中写到:张宗昌因为觉得姨太太过多,于是决计取消一部分,决计只留二三十个。他将姨太太拿来赠与部下。可是因姨太太数目到底不多,张宗昌想到了用抽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没被送人的妾室呢?在张宗昌死后,她们也都四散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民国学者疾呼“废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民国,既有纳妾者,又有反纳妾者。民国著名学者朱采真曾主编《废妾号》,在《发刊宣言》中将民国社会形容为一个“妾的世界”。他说:民国成立了十一年,社会上逐渐发现一种极可痛心的坏现象,就是人们多传染“娶妾狂”的流行病……妾的种子播散在平民社会。随便什么人差不多都怀抱一种娶妾的志愿。你看,小商贾也娶妾,小工业家也娶妾;校长,教员也娶妾;大学生,专门学校学生也娶妾;医生,律师,书画家也娶妾;穷措大得着了五千洋钿头彩马上就娶妾……这岂不是变成了妾的世界么?唉! 正是出于对一个“妾的世界”的担心,朱采真才编辑了一本《废妾号》,大力宣扬“废妾是社会事业;废妾是维护人权;废妾是洗涤数千年来家庭龌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民国初年,北京也曾出现过一个由达官显贵们的媵妾成立的“姨太太团”,明确提出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也有官员反对纳妾的。如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他在庐山的一条山路上捐造了石磴子,每条石磴上刻着“有姨太太的不许坐”八个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对于现实而言,这样的作为也的确过于疲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真正废除纳妾制度,还是要到1949年以后。\u003C\u002Fp\u003E"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