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孙的亲军:明初皇室祖孙三代的恩怨纠葛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永乐十二年(1414)闰九月,第二次北征蒙古的明成祖朱棣率领大军返回京城(当时明朝首都为今天的南京),面对着前来迎驾的太子朱高炽及东宫辅臣,朱棣突然怒声呵斥:“朕不知金问何人,乃得侍太子!”这句明面上斥责时任司经局正字的金问不配担任太子侍从的话语,却流露出朱棣这位凭借武力夺取天下的皇帝对于太子的极端不信任——为了结党营私、培植党羽,竟然到了什么人都用的地步!\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5d1186973bb4a0cafb084aba26db020\" img_width=\"485\" img_height=\"574\" alt=\"皇太孙的亲军:明初皇室祖孙三代的恩怨纠葛\"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明成祖朱棣\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听到自己雄才大略的父亲的叱责后,年轻的太子面如死灰。这位后世以“明代最为仁德之君”著称于世的年轻人当然知道父亲对于自己的猜忌之心。因为同样的事情早在四年之前就已经发生过一次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四年前的永乐八年(1410),也是朱棣北征蒙古返回,次子汉王朱高煦借原任内阁学士后被贬谪出京的解缙在朱棣北征期间入京面见太子一事大加造谣,声称太子蓄意谋反。本就对太子大为不满的朱棣一怒之下,“径逮缙下诏狱,拷掠备至。”不仅如此,当时东宫的许多官员包括中允李贯、编修朱紘等人都一起被下狱拷打致死。一时之间,东宫内辅佐太子的年轻官员被扫除一空。然而,太子朱高炽很快就发现,比起现在,四年前的那场政治风波仅能算作是开胃小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快,曾被朱棣亲口针对的金问及太子的老师——黄淮、杨溥、王凯等人被抓进监狱。东宫几乎所有的官员都一同受到牵连而锒铛入狱。不仅如此,朱棣甚至动了更换太子的念头,他亲自召见在“靖难之役”中表现卓著、后被他安排在朝中监视太子的元老大臣金忠,太子究竟有什么大逆不道之举?听闻这种指向性、针对性都极强的问题,年迈的金忠不顾体统,叩头如捣蒜,拼死为太子开脱,甚至不惜以身家性命来担保,恳求皇帝不要轻易“动摇国本”。面对着这位曾拼死助自己登上皇位的老臣的苦苦哀求,一向心狠手辣的朱棣犹豫了,太子再一次得以苟延残喘。\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c081992b-03d8-492a-91d3-3ed37414b015\" img_width=\"634\" img_height=\"313\" alt=\"皇太孙的亲军:明初皇室祖孙三代的恩怨纠葛\"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力保太子的金忠之墓\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和所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一样,明成祖朱棣对于自己的长子有着非同一般的厌恶。尽管曾经得到太祖朱元璋的称赞,但这个儿子与自己格格不入。朱棣弓马娴熟、果健骁勇,而朱高炽则体型肥胖,甚至因为小时候生病而导致一条腿残疾。更加令朱棣心生愤恨的是,自己英武一生,对于胆敢反对自己的敌人向来都毫不手软、处置堪称残忍至极,方孝孺的“诛十族”便是最好的例子。而朱高炽则天性仁慈,对待所有人都温文尔雅,有一次在太祖朝代天子阅兵时,为了让士卒吃饱饭而耽误了时间,这一让朱元璋称为“爱惜士卒”的举动,在信奉“慈不掌兵”的朱棣眼中,简直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妇人之仁!\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8cec4dbf-f7aa-4c2e-b0d4-f3d5572c6834\" img_width=\"621\" img_height=\"820\" alt=\"皇太孙的亲军:明初皇室祖孙三代的恩怨纠葛\"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性格温和的明仁宗朱高炽\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与兄长完全相反,朱棣次子汉王朱高煦则与父亲像的多。在靖难之役进行到最为关键的时刻,正是朱高煦的奋力搏杀才让已入强弩之末的燕军得以成功南下,进而攻破南京。两个截然相反的儿子让朱棣长久以来一直有着废长立幼的想法,“太子不类吾”这句汉武帝、唐太宗等废掉太子时的理由便成为了朱棣与重臣商量军国大事时的口头禅。而永乐八年和十二年连续两次对太子的打击都是在这种思想主导下的行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幸运的是,除了因为太子仁厚而被其感召的元老大臣们的拼死保全之外,最令朱棣下不了废长立幼决心的便是朱高炽的儿子——日后的宣宗朱瞻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据后世保存的图像来看,尽管汉王朱高煦与其父颇为相似,但朱瞻基与祖父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更令朱棣喜爱的一点是,这个年幼的孙子与自己处处相似。朱棣喜欢策马塞北,宣宗日后也南下越南;朱棣喜欢珍奇宝物,宣宗同样以派遣太监四处搜罗珠玉而著名。就连曾经在朱高炽手中中断的郑和下西洋,在朱瞻基登基以后都得以恢复。如果朱棣想立汉王为太子是因为像自己的话,那这个孙子的存在则足以让朱棣打消这个一直存在于脑海中的念头。\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334eadc5-d138-4627-ab25-d3288766adfd\" img_width=\"576\" img_height=\"612\" alt=\"皇太孙的亲军:明初皇室祖孙三代的恩怨纠葛\"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与祖父极为相似的明宣宗朱瞻基\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事实上,就在永乐三年,初步稳固统治的朱棣已然下定了最后的决心。他将当时颇受信任的内阁学士解缙找来,商量废黜太子的事宜。机智的解缙一言不发,突然说道“好圣孙!”朱棣一愣,随即大笑,就此打消了这个念头。也正因为如此,解缙彻底得罪了对皇位虎视眈眈的汉王,埋下了日后被处死的祸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了能够传位给自己心爱的孙子,尽管非常厌恶,朱棣还是稳固了太子的地位,没有痛下杀手。但是,朱棣还干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在太子还活着的情况下,立朱瞻基为皇太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历朝历代都奉行着“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思想,皇位的继承人也因此只能有一个,建文帝朱允炆再怎么受朱元璋喜爱,也只是在太子朱标过世之后方才立其为皇太孙。而朱棣这一惊世骇俗之举在明确宣告自己不喜欢太子的同时,也将太子在成为皇帝之后自由选择继承人的权力彻底剥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虽然此举对太子的权威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爱孙心切的朱棣仍不满足。信奉“武力就是一切”的他甚至越过太子,准备为皇太孙配备了一支亲军。当朱棣着手进行这项工作时,手底下潜藏多年的密探却告诉他,大明的精锐部队几乎无一例外,都支持曾立下赫赫军功的汉王朱高煦。朱棣建立皇太孙亲军本来是为了防备太子的反复,可现在却要为防备汉王而忧心忡忡。就在此时,一支曾经如流星般光耀却又急速陨落的部队进入了皇帝的眼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洪武二十六年(1393),大将蓝玉被诛,蓝玉长期以来担任统帅的亲军卫——府军前卫也因此受到牵连。原本驻防京师、享受天子亲军的他们一半以上官员被屠戮殆尽,而剩下的军人也在被撤销编制之后被发配甘肃边疆。因为这个原因,这些骁勇善战的士卒与任何在朝势力都没有瓜葛,而回到京城、享受优待的条件,又可以使这些吃尽苦头的人对于新主子忠心耿耿。\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e6c9f6e80c9b4234bea78238d87707a7\" img_width=\"636\" img_height=\"403\" alt=\"皇太孙的亲军:明初皇室祖孙三代的恩怨纠葛\"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明初开国大将蓝玉\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于是,永乐五年,明成祖朱棣下令重新建立府军前卫,赦免原来牵涉蓝玉案的罪人,让他们重返京师。按照明代军卫建置,一个卫有五个千户所,一个千户所有1250人。而这个直属于皇太子的亲军卫建置高达了25个千户所,这就意味着,一个府军前卫相当于五个大明普通军卫。更令人吃惊的是,除了那些原先的骁将之外,全天下所有军官子弟都进入了府军前卫的选择范围。这也就意味着,一旦朱瞻基决心用武力来维护自己的正统地位,前来讨伐的军队将不得不面临着与自己子孙作战的尴尬境地,这就直接将皇太孙与天下所有军官牢牢捆绑在了一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永乐二十二年(1424),明成祖朱棣病逝于讨伐蒙古的途中。在经过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之后,提心吊胆整整二十二年的太子朱高炽终于登上了皇位,在十年前被抓入狱的黄淮、杨溥等人方才得以重见天日。明仁宗朱高炽在见到早已白发苍苍的老师后,不由得悲从中来,他指着龙椅对着因他入狱的大臣们说,“不是诸位先生的话,此位不得矣。”说完,众人皆泪如雨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后,新登基的仁宗展现了他一如既往的仁厚,他为在靖难之役中效忠建文帝的大臣平反,他免除了朱棣为满足一己之欲而派遣到各地采集珍宝的太监,他停止了耗费国帑无数的下西洋。甚至当地方发生旱灾时,大臣们建议皇帝调查清楚之后再宣布蠲免赋税时,朱高炽说道:“恐吾民等不得矣。”而就是这样一个仁厚的君主,面对着深受父亲疼爱的儿子,依然露出了狰狞的君主獠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在登基的当年,明仁宗宣布,府军前卫不符合太祖所制定的编制,缩减为五个千户所,而裁汰下来的亲军则分配给自己的其他儿子。除此之外,仁宗还认为迁都北京是明成祖违反太祖遗训做出的昏聩决定,宣布将都城迁回南京。而在这一切的过渡期,需要有一个人来镇守南京,已成为太子的朱瞻基便成为了最佳人选,仅剩五个千户所的亲军卫留守北京早已空荡荡的东宫。就这样,朱瞻基彻底失去了爷爷为自己精心准备的用于武力维护皇位的府军前卫,孤身一人踏上了赶赴南京的路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到一年,曾为天下兴利除弊的明仁宗撒手人寰。而留守南京的太子早在皇帝逝世的消息传到南京之前便带领心腹径直奔向北京,在一脸错愕的朝廷大臣的注视之下,登上了九五至尊的皇帝宝座。两年之后,早已随着各藩王就藩地方的府军前卫军卒突然集体上书,要求回到天子身边。而对于这一明显不合规定的僭越之举,明宣宗朱瞻基坦然受之,将他们从自己的弟弟们身边剥离开来,再次组建了保护东宫的庞大军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诞生于皇室祖孙三代恩怨纠葛中的府军前卫便成为了大明最为特殊的亲军卫,直到明朝的灭亡。\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