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圣贤神交、与时代同行,郑州有群追寻“诗”意人生的“银发族”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一宁

退休了,停下忙碌的脚步,可以拥有怎样与众不同的晚年生活?在郑州,有一群老人,他们以诗为媒,与圣贤神交、与时代同行。

“岁杪风华捷报传,雪霜历尽总逢春。不辞烟雨飞鸿雁,喜见功名系赤心……”12月27日,在郑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郑州老年诗词研究会会长姚待献和编辑人员一起诵读、打磨诗作。

“研究会获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不到10天,我们已经通过微信等方式收到140多首贺诗。”姚待献说。

对很多人来说,诗词是一种很难驾驭的文体,讲究平仄、意境、韵味等。但这群“银发族”不仅会写诗,还会在手机上写格律诗。

“每天早上六点,我都会在郑州诗词微信群里发三篇文章,和诗友们一起学诗、背诗。时间久了,他们都叫我‘老三贴’。”74岁的老党员喻文锐笑着说,诗词已融入他的日常生活,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喻文锐是郑州老年诗词研究会1600多名会员中的普通一员。退休后,喻文锐才开始学诗。如今,他已能熟练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走上讲台给郑州市老干部大学的学员讲古诗写作技巧、给新郑市中小学学生讲古诗赏析。

“我们这群人,年龄最大的已经104岁,大部分都是业余爱好者,60岁当学生、80岁当老师的情况很普遍。”喻文锐说,因为热爱,大家经常聚在一起交流、切磋,进步都很快,现在每年都有人捧回全国诗词大赛的奖杯。

这些畅游在诗歌王国里的老同志,还通过诗词与千古圣贤神交。“我们把‘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当成创作准则。”姚待献说,这或多或少受到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易的影响。

有“诗王”“诗魔”之称的白居易,出生在新郑市城关乡东郭寺村。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和创作主张已穿越时空,在这群“银发族”中激起阵阵回响。

感受到脚下这片土地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很多“老诗人”自然而然地以诗咏郑,以发乎于情、形诸于诗的方式关注新郑州、歌颂新时代。

“五世为都,八代为州,六千年历史辉煌。忆轩辕植德,嫘母赴功,姬侨遗爱,列子乘风……”姚待献说,他们要扼守这片纯净的诗歌天地,用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用诗歌记录城市的发展变迁,让那些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之歌响彻中原大地。

编辑:彭长香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