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陵博物院利用“互联网+文物教育”平台传承优秀历史文化

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1月24日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开始闭馆,为发挥博物馆社会效益和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将优秀历史文化传承与抗击疫情紧密结合,在网上对博物馆文化课程进行系列化、分众化设计,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积极弘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并讲好阳陵故事。

首先,博物院对公众微信号版面进行重新设计,加入“云展览”专栏,发布“帝国殷昌、齐美成康——汉阳陵精品文物展”“汉家衣裳——汉代服饰艺术再现展”“千年一叶——汉阳陵出土世界最早的茶叶展”“遗古珍彭——徐州汉代诸侯王陵及王室墓出土文物特展”共6个网上展览,其中举办4期“阳陵印记——汉阳陵文化遗珍篆刻艺术展”作品赏析的阅读量约5.1万人次。

同时,在公众微信号加入“微课堂”专栏,课程涉及汉阳陵馆藏文物和文化资源各个方面,既有馆藏文物介绍、相关历史故事、文物背后的科技文化,同时设计汉帝国与罗马帝国横向比较课程。课程形式多样,既有公众喜闻乐见的漫画、语音讲解、抖音,又通过互动答题和教学视频增加观众参与。在课程最后有“我们活动的提升需要您的积极建议”,邀请参与者在微信“留言板”互动留言,对问卷调查环节进行提升,设计学生和公众两个分众化问卷调查表,通过有奖填写形式增加问卷调查活动参与,为后期活动的提升收集数据基础。目前微课程阅读量累积达6万人次以上。

在微课堂中,对原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重新设计,如“画游汉阳陵”“不一样的陶俑”“我是小小考古家”“我们一起做运动”“有趣的纸”“衣冠上国”等,还有设计制作文物故事一分钟、文物中的黑科技等课程目前已完成课程推送26期,另有3期课程已于3月8日开始推送。 还根据不同受众的生理特点、知识储备等差异,对课程进行系列化和分众化设计,比如“汉阳陵与24节气”、画游阳陵等公众系列课堂以漫画形式介绍,文字量很少,满足现代人快速阅读习惯;“阳陵动物城”小学生系列加入相关成语链接,设计学生可以互动参与的简笔画,同时考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语言通俗、知识量相对较少;“巍巍阙楼”中学生系列选取与网络热点游戏和动漫相关的“四神”主题,与中学生美术和历史课本相关的“瓦当”主题,同时加入互动问答题,吸引中学生注意;“丝路物语”大学生系列注重知识重新组合和横向对比,选取特定知识点,满足大学生对古代东西两大帝国基础知识了解的需要。

此外,发挥博物馆职能与“互联网+文物教育”平台推出抗击疫情文物表情包,以汉阳陵文物为原型设计“抗击疫情”文物表情包,助力疫情阻击战;表情包形象来源于汉阳陵出土的代表性文物“塑衣式彩绘跽坐拱手女俑”,内容包括“辛苦了、戴口罩、战胜疫情、不出门、勤洗手、不传谣、不吃野味”共16个表情,这是省内首个由博物馆出品以抗击疫情为主题的文物表情包,完成3次疫情主题教育和“文物系荆楚,祝福颂祖国”文物传递祝福接力活动。(记者 王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