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审旗,到底“神奇”在哪里「旅游篇」

现今的这片土地于1649年置鄂尔多斯右翼前旗,俗称乌审旗,隶属伊克昭盟。这是其称谓最早记载,民国成立初期,承袭清制,设旗衙门为政权机构。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民国政府将乌审旗衙门改为乌审旗政府。(最早的正式称谓)

其来历是乌审蒙古族形成早期的小部落,其含义有两种说法:一为用网套的人,二为古乌孙族后裔形成部落.....时代的奔跑,层层石头的沉积,乌审蒙古人代代的发展形成了这片广袤厚重的乌审大地,今天的我们跟着历史的痕迹来看看在这片土地上我们能发现什么,探寻乌审旗到底神奇在哪里.....

一.察罕苏力德旅游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您想在毛乌素沙漠腹地感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秀美景色吗?请到承载厚重蒙古历史文明的察罕苏力德旅游区。被列为"中国十大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之一的察罕苏力德旅游区距旗府所在地13公里,景区以察罕苏力德为中心,呈现分层环状分布格局。旁边美丽的查干宝力格河迂回蜿蜒,小河两岸草木葳蕤,牧草滴翠。一年四季都在查干宝力格河畔开展丰富多彩、民族风情浓郁的旅游活动项目,主要有马队迎宾、苏力德祭祀、祭敖包、牧户做客、骑马漫游、赛马、射箭、博克、乘坐勒勒车、湖中乘船、篝火晚会、民族歌舞、民俗表演、彩车-、美食品尝、沙丘日光浴、狂欢节等。那高亢的牧歌,苍劲的马头琴声将令您回味无穷,来内蒙,你幻想的我们都能满足。

二.乌审召旅游区位于乌审召镇政府所在地,距旗府所在地78公里,国家AAA级景区。主要由乌审召庙、牧区大寨陈列室和乌审召生态化工园区等景点组成,乌审召是鄂尔多斯四大召庙之一,也是鄂尔多斯佛教协会所在地,清朝康熙52年正式赐匾命名。2005年至2006年对寺庙进行大规模修缮以来,香客络绎不绝,到此感受乌审召深厚佛教文化的熏陶,无不十分恭敬地顶礼膜拜,共沾法喜。整个寺庙呈现出一派香火旺盛、幸福和谐、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乌审召庙每年举行6次大型的法会活动,其中最大的一次活动是农历6月15日举行的集佛教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体育活动为一体的查木文化节,所以,正值暑期好时光,感受一下内蒙独有的文化氛围。乌审召始建于清康熙末年,由西藏-囊素兴建,时称囊素音苏莫(庙)。寺院内设三所扎仓(学院),即咱尼德扎仓、栋阔尔扎仓、纠得巴扎仓。共有殿宇24座,-住仓21间,主塔3座,附塔108座。另有分布于寺院四周的僧舍数百间,形成格局迥然、色彩缤纷的汉藏式建筑群。鼎盛时期-多达千余人。后来,文革期间中建筑物被拆,最后只剩两座小殿和一座白塔。1985年由政府拨出专款,修复经堂一座,现有少数常住-,且定期举行经会,带着虔诚的心去感受自然之呵护,用身体去感受爱,让你感受不同的内蒙古。

三.巴图湾景区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AAA级景区,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最南端,与陕北高原相连,距旗府所在地90公里,水湾蜿蜒跌荡,湾长20多公里。河水清澈见底,河岸蜿蜒迂回,景色各异,林木苍翠,清泉欢畅;金沙与蓝天连成一片,有"塞北小江南"之美称。高岗、宋时轮、曹洞之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留下的足迹传唱至今,你想要的同款旅游地,就在这里!

四.内蒙古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批准建设于2012年12月,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南部。公园内的湿地主要由无定河流域河流湿地及巴图湾水库湖泊湿地组成,北靠广袤的毛乌素沙地,南接沟壑纵横的黄土丘陵,横亘在两大自然地理区的分界线上,南北景观迥异,森林、沙地和草地呈斑块状分布于公园水域两岸,公园内主要由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构成,是我国少有的沙漠大峡谷湿地。丰富的湿地资源孕育了河套人文化、大夏文化和蒙古文化等人类古代文明。对保护黄河上游一级支流无定河水源水质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保护水资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生境,特别是河谷湿地资源为鸟类繁衍生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是我国候鸟迁徙中转、越冬和繁殖地之一。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有植物162 种,其中有被子植物148 种,裸子植物9 种,蕨类植物2 种,菌类植物3 种。有水生和陆生脊椎动物163 种,其中候鸟62 种,占76.5%。

萨拉乌苏湿地公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 种,有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4 种,为黑鹳、东方白鹳、金雕和大鸨;国家II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 种,为白琵鹭、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蓑羽鹤、长耳鸮、红角鸮、纵纹腹小鸮和兔狲,其中8 种为鸟类。主要分布于湿地公园南部的范家沟湾、杨四沟湾、米浪沟湾、三岔沟湾和巴图湾水库库尾地带。

享有"大漠碧湖 飞鸟天堂"的美誉之地乌审旗,沙漠与绿洲交汇,天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景象有多美,来就知道!

五.农牧家乐

"农牧家乐"本是农牧民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牧区民俗文化及生活劳动特色,自发参与旅游业的一种方式。

生活于钢筋水泥之中,喧嚣之音早已让现代人浮躁不堪,来农家乐感受向往的田园生活,一花一草一狗一人,有这些就足够。

六.牧民根雕博物馆

骏马、骆驼、雄鹰、牛羊、马鞍、马头琴……在乌审旗嘎鲁图镇巴音嘎查牧民达布的家里,摆满了形态逼真的根雕作品。2006年,达布又在自家草场建设根雕博物馆,他想借此留住心目中的草原,并唤醒人们保护生态的意识。

达布的家乡乌审旗在毛乌素沙漠腹地,过去这里生长着茂密的鼠李树,如今大多都枯死了。生长在干旱地区的鼠李树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为了给它赋予新的生命,达布选择根雕作为自己的职业。

"我的灵感是在放羊的时候突然蹦出来的。"今年36岁的达布憨憨地说。

达布在牧场上放牧羊群,无聊的时候便经常盯着那些形态各异的鼠李木枯树干和被风吹雨淋露出地面的枯死的树根,想像着它们曾经的枝繁叶茂。他雕刻的第一件作品是一只啄木鸟。现在看来,那件作品是那么的粗略,只是有一点点的形似而已,但从那件作品之后,他一发不可收拾,用家里的剔骨刀一件又一件,凭借着自己上学时的绘画基础,开始了根雕艺术创作,草原上的羊、马、骆驼、鸟儿、花儿,都是他雕刻的内容。

经他六年精心雕琢的作品《森吉德玛》,大气磅礴,浑然天成,在首届内蒙古赏石根艺展中获金奖。记者看到,一件《马鞍》的作品标价一万八,规模较小的作品售价也上万元人民币。达布前几年每年靠出售根雕、木雕和木刻作品,收入达十多万元,2006年达到了近60万元。

在自家的牧场上建一个现代化的根雕手工艺厂和根雕博物馆,将草原上的根雕手艺一代代传承下去,是藏在达布心中许久的一个梦想。因为他忧虑地看到,过去诸如鼠李木之类的树种在他的家乡几近绝种,而蒙古族一些传统的文化和艺术也正在无可避免地走向消失,他的孩子甚至都没有挨过马背。他想用根雕留住草原以及草原上正在消失的文化,并唤醒人们保护生态的意识。

七.巴图湾水库位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境内,河南乡巴图湾村西约200米处,距旗政府所在地达布察克镇90公里。库区内有渔场一处,有1100亩苹果基地,元鱼养殖场,门市部、加油站、防汛调度大楼、旅游局大楼等,这里的整个鱼塘,我都为你包下了!

八.萨拉乌苏文化遗址景区

萨拉乌苏文化遗址景区即"河套人"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专家们誉为"天然地质公园",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最大的沙漠大峡谷(长34公里),属典型的高原峡谷QP3地形和喀斯特地貌,是罕见的旱地自然奇观。峡谷内发现的包括34种哺乳动物和11种鸟类在内的庞大动物群,被学术界命名为"萨拉乌苏动物群"。景区以真、奇、幽为特点。瀑流飞溅,群峰竞秀,秀美如画,曲径通幽,苑如仙境;8大沟湾湾回水转,草木葳蕤,林果飘香,壮美如歌;峡谷步移景换,时迁景异,堪称世外桃源,天然氧吧,是您休疗养生、探险爬攀、避暑度假、绘画写生、寻古探幽、旅游观光的好地方。最早发现于1922年的一枚小孩门齿,被称为河套人。脊椎动物化石包括哺乳类及鸟类等共45种,其中羚羊角化石多达300余件。

萨拉乌苏遗址丰富的石制品与人类化石为研究中国及东亚地区晚期智人及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连续的地层剖面与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已成为复原当时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依据,到这里,想想象一下那年今日的人在做些什么,你相不相信异次时空?

九.独贵龙

文化"独贵龙"是以文化户、民间艺人为一体,以配合草原文化促进会和文化部门带动农牧民开展文体活动、提高农牧民综合素质为主要任务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间文化组织,上接文化站、文化室,下衔文化户,可弥补文化站服务距离远的不足,解决文化户实力单薄、能力有限等问题。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已建成的31个文化"独贵龙"档案现已建立,并已着手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