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马灯见证红军长征路上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6月24-27日,由中宣部组织的“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来到我县。来自中央和省内的媒体记者采访团对当年红军长征经过我县时的事迹进行采访报道,挖掘感人故事。这其中,一盏马灯的故事见证了红军与当地村民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1934年9月10日,红六军团进抵我县丹口镇下团村,当时已经占据了有利地形的敌军妄图将红军将士歼灭在丹口镇,红六军团三营将士奉命迅速在莲花桥头设立了防御阵地阻击敌军,掩护大部队撤离。战斗于11日晚上九点左右打响,敌方部队向红军阵地发起了猛烈攻击,红军将士与敌人斗智斗勇,经过一夜激战,红军方面以牺牲两名战士的代价于12日拂晓成功击退敌军,并毙敌30多人,大部队成功撤离到绥宁境内。

【现场音: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杨宗兴:这次战斗多次打退了保安部队的多次进攻,迫使他们也不敢贸然再进行攻击,顺利的完成了阻击任务,保证了六军团主力的转移。】

战斗结束后,受伤的十多名红军战士被送到下团村杨锡成、吴老福(杨光清的爷爷和奶奶)开的“伙铺”,稍作停顿。当时34岁的吴老福看到几位红军伤员急需治疗,就用苗药为他们处理伤口。

【现场音:丹口镇下团村村民杨光清:我奶奶(吴老福)就身背背篓、手拿锄头和镰刀到山上去采集草药,两天之后,红军要走了,红军首长周仁杰就跟我奶奶讲:“大娘,我们是穷人的队伍,我们是为穷人打天下的,我们现在还很穷,身上拿不出一块铜板,拿不出一粒粮食,我们部队里面最值钱的就是这盏马灯了,我把这盏马灯送给您,一是做为酬谢,二是作为纪念。】

推辞不下的吴老福老人接受了这一份特殊的礼物,并叮嘱家人,一定要将马灯保管好,因为它是红军与人民群众深厚军民鱼水情的见证。

虽然年代久远,但这盏马在杨家三代人的精心呵护下灯依旧完好无损,目前马灯由吴老福的孙子杨光清珍藏着。杨光清老人常向前去参观的游客介绍,马灯是红军长征过丹口时送给他奶奶的,家里一直把它看做是最贵重的宝贝。

【现场音:丹口镇下团村村民杨光清:我们把它做为传家之宝、镇宅之宝,保存了85年了,一直传承至今,我还要继续、永远的保存下去,把红军的光荣传统继承和发扬。】

这盏“美最时”马灯是当年德国制造商在我国青岛制造,民国时期普遍配备于国民党军队。据载,当时这种制造精美的马灯,售价相当于一个劳动力一个月的收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