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新四军战士谷虹:战争硝烟远去,更应知道胜利来之不易

"

历史不论走过多远,有些日子永远不应忘记。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1945年9月2日,日本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在投降书上签字,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作为这个历史时刻的次日,9月3日,被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74年后的今天,战争硝烟已离我们远去。斗转星移,世界格局也发生了重大改变。我们在纪念这场伟大胜利的时刻,更应该知道胜利的来之不易!

2019年8月30日,吉林大学前卫校区离退办工作人员及离退休职工代表一行四人,走访慰问了前卫校区唯一健在的抗战老兵——谷虹。

来到吉大一院干部病房,93岁的谷老高兴地从床上坐起来,并在护理人员的搀扶下挪到轮椅上,与大家一一握手寒暄。老人家虽然腿脚不太好,但头脑清晰,记忆的大门一经打开,便如决堤之水,侃侃而谈。

1941年3月,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最残烈的时段,在中学读书的十五岁的谷虹,毅然参加新四军,投身到民族解放斗争的伟大事业。

当时刚刚经过“皖南事变”重创的新四军,立足未稳,元气大伤,各方面条件都非常艰苦。国民政府对新四军的军饷不能按时发放,红薯干就成了家常便饭。特别是日本鬼子丧心病狂地进行大扫荡,新四军只能隐蔽在芦苇荡中与鬼子周旋,经常是昼夜行军,有时候一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谷虹仍和文工团的同志们一起,坚持为战斗空隙中的战士慰问演出,鼓舞士气,激励斗志。残酷的斗争磨炼了谷虹的意志,少年谷虹在战斗中成长。

谷虹老人一再强调,新四军和老百姓的鱼水关系。沒有老百姓的拥戴支持,我们就不可能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取得胜利。那个时候,狡猾的敌人往往在凌晨,也就是黎明前最黑暗人们睡得最沉的时候发动突然袭击。危急时刻,是当地老乡的掩护,才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1943年,在军长陈毅同志的倡导和亲自主持下,新四军鲁迅艺术学院成立,经过战火洗礼的17岁谷虹被选送鲁艺学习深造,并在此结识黄毅平同志,共同的理想、信仰和奋斗目标,把他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终于将日本鬼子驱逐于国土之东。谷虹、黄毅平伉俪在党组织安排下,北上收复东北,先后在黑龙江、吉林、沈阳等地搞土改及宣传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调至北京,1958年复返吉林市。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刼中,曾经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出生入死的他们也蒙冤受屈,遭受不公正待遇。1970年下乡走“五七”道路,“9.13”事件后重新工作。197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任命黄毅平同志任中共吉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校长,分管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谷虹随之来校,任吉大出版社编审,共同为吉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数年前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同志到家中探访,自左至右:谷虹、黄毅平、杨振斌。

如今,老人孑然一身,三个子女均在外地,老伴儿也在几年前先她而去。平日生活起居,只能靠保姆。老人坦然面对现实,达观而坚强,令人肃然起敬。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摄影:何清瑞

作者:佟多人

编辑:吴茗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