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美贸易摩擦,中国一定会笑到最后!因为中国有两大致胜法宝

摘要:中美贸易战,中国最后一定会赢

很多中国学者在讨论中美贸易摩擦时,纯粹是从理论的逻辑来推演的。视野不大,没有看到这样一场贸易战背后的较量是什么。

现在有一些学者谈到中外贸易摩擦,总是有一种悲观情绪,认为中国太强硬,导致美国掀起贸易战。在他们看来,中国应对贸易战需要的是妥协。然而能妥协吗?前些天中国宣布汽车行业的五年过渡期,全部实现市场开放,海南岛建立自由贸易港等,这些信号似乎表明,中国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的态度是不断地退让。

然而,中国一再退让,美国满意了吗?美国仍然没有满意,美国仍然咄咄逼人。 这就引发大家的思考。这不是一场经济战,背后是一种政治的较量。

今天的贸易战使我们想起了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使我想起了马克思说的非常经典的一句名言,他引用了黑格尔的一句话“一切历史事实与人物都出现两次,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喜剧。”这让我联想到1840年鸦片战争。显然鸦片战争,我们是悲剧。那么,今天的中美贸易战,会不会以“喜剧”收场呢?

首先来看鸦片战争,历史惊人相似。中英鸦片战争的起因与今天中美贸易战的起因,何等相似。清朝那个时候,英国需要中国的茶叶,但不需要英国的工业产品。马戛尔尼1793年来到中国的时候,带着他的马车模型,带着他的挂钟等产品。他见到乾隆皇帝,乾隆皇帝说,这些都是奇淫巧技。清朝不需要英国的产品。由于这样的分歧没法改变,英国后来通过走私来销售鸦片,改变了中英的贸易状况,由逆差变为顺差,清政府当然不同意,由此导致了历史上的鸦片战争。

这样一个历史事件放到今天的中美贸易战来看,大家可以感受到这是如此相似的历史事件。今天特朗普掀起中美贸易战,源于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美国认为我们是世界第一,中国不应该、也没有资格有贸易顺差,于是单方面掀起了贸易战,就是这样一个事件。我用马克思的引言,想说明一个观点:如果说鸦片战争是悲剧,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那么今天的中美贸易战,在历史上第二次出现,就有可能是喜剧收场。我的意思是,中美贸易战,中国最后一定会赢。这就是我的结论。

下面我解释上面的这个结论。我谈两个方面。第一,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世界的贡献已超过了35%,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这就是一个最大的底气。美国、欧盟、日本这么多年反复指责中国。他们说,中国不是一个市场经济的国家,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是典型的强盗逻辑。学经济的人都知道,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面有句经典名言:“你给我所需要的东西,我也同时能够给你所需要的东西”,这就是自由贸易的基本原理。

美国这么多年,特别从二战以来,仗着自己的强大的霸权,和美元铸币税的影响,猎取全世界的财富。美国把金融和货币玩得风雨水起,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产业空心化、金融泡沫化和实体经济空心化已是越来越严重。实际上自2000年以来,美国的离岸生产已经很多,但没有实体经济。没有实体经济,就没有自身的生产能力,就没有实体经济的产品。老百姓总要吃喝拉撒。这样的贸易结果必然导致美国的逆差。

美国的逻辑很简单,认为自己衰落了是因为中国强大了。好像没有美国的衰落就没有中国的强大。这个逻辑成立吗?很显然不成立。世界的发展是平行的。中国的强大、中国的复兴不是源于美国的衰落,而是源于中国坚持走自己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的成就,取得了今天世界上所看到的中国奇迹。中国奇迹,是从西方经济学理论来看,没办法去解释的现象,所以才叫奇迹。按照西方的理论,中国不可能成功。所以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对中国的看法老是“崩溃论”。中国即使有成绩也是暂时的。现在我们看到了,西方人也承认了,不是中国崩溃,而是西方“崩溃论”的崩溃。所以,改革开放的成就使我们拥有了中美贸易战必胜的底气。

第二,中国人在贸易战中要有信心。这个信心主要源于美国是消费者,中国是生产者。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是“世界工厂”。中国人有能力制造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老百姓所需要的产品。特朗普要打贸易战,那是政治家的盘算。但是老百姓要过自己的日常生活,老百姓总是要消费产品。美国的消费者跟产业链上的生产者是永远站在一起的。我们毫不怀疑,美国人不会生产这样一些产品。这些产品只能靠中国人来生产。所以打来打去,中美较量的是政治,不是经济。我们现在有生产能力,我们有需求,我们市场空间这么大,西方不亮东方亮,美国不过三亿人口,中国有13亿人口,亚洲还有这么大的市场容量。中国的经济空间大、柔韧性好,不会畏惧美国的贸易战。

那么接下怎么办?我的观点有三条:第一,我们的资本市场一定要谨慎开放,一定要警惕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在资本市场上,我们要建立起一个健全的、完善的运作机制,一定要注意防范美国利用美元来攫取世界的财富。

第二,大国经济的发展一定要有独立的、创新的生产体系。大国的经济和小国的经济不一样。小国的依附性强,借助国际分工得以生存发展。但大国一定要有经济独立性,产业要强,产业要独立,国家才会有经济实力。

最近我到安徽调研,考察科大讯飞、量子通信实验室等。我得到一个结论:上海今天面临的最大问题,表面看是创新的问题,其背后深层次的问题,是当我们的土地价格越来越高,房价越来越高的时候,上海的实体经济没有生存发展的空间。 这样,上海的经济就会空心化。科大讯飞,高端的研发在上海,但产业链条的大部分在合肥。上海这样发展下去的话,非常让人忧虑。十年或者二十年以后,上海能保持住今天这样的地位吗。过去我们讲这个产品来自于上海,那个产品来自于上海,今天大家还能够举出什么样的品牌是来自于上海的吗?所以高端的创新没有实体经济支撑,最后一定是一个空城。

深圳表面来看,我们说是一个创新的城市,有很多创新。但是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深圳今天的成功,前端光鲜的是科技创新,背后则是由实体经济来支撑的。大量的湖北、湖南、四川的打工仔在深圳,这才是深圳财富的支撑。深圳经济不是靠少数的,如腾讯这样的公司在支撑。只有创新者,没有创业者,这样的经济也是活不起来的。这是第二个问题——生产体系。

第三,美国拿中国的开放问题说事,美国认为中国不开放,这实际上是一个单方面的判断。不能因为中美贸易战,打乱中国开放的进程、开放的节奏。因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发展成就,对内来自于改革,对外来自于开放。改革要深化,开放要扩大,这两条是改革开放40年我们取得巨大成就的两大法宝。

我相信这两大法宝必将支撑整个中华民族走向复兴、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作者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本文根据4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与上观新闻“上观学习”栏目联合主办的“智享新时代”论坛上的演讲速记稿整理而成。

主编: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