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浪共识”,中国制造转型的创新路径

"

物联网带来的大变革,正在改变“工厂”,改写传统制造业的产业链逻辑,中国制造正在找到一条转型升级的新路。

101号美国国道是硅谷的动脉,谷歌、脸书、苹果等引领IT行业的科技巨头沿着公路一字排开。开车从南到北穿越加州圣塔克拉拉谷,车程大约需要两小时。

而太平洋的另一边,顺着长深高速—练杭高速—常台高速,开车从 “云计算产业生态聚集地”杭州云栖小镇出发、途径“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地”嘉兴乌镇、到达“物联网新兴产业园”无锡雪浪小镇,车程同样需要两小时。

一方是北美大陆西海岸的狭长山谷,一方是东亚大陆东海岸的下游平原。相隔一万公里之远的中美两国,彼此最顶端的科技生态产业区域,冥冥之中,似乎有着互相呼应的默契。

在乌镇与云栖小镇的运营逐渐成熟的基础上,“长三角地区的新经济走廊”格局的最终形成,这与2017年秉承“万物互联”宗旨,抢占世界物联网产业发展高地的无锡建设“雪浪小镇”的举措是紧密相连的。作为中国物联网产业的高地,无锡正越发成为这个走廊的支点。

构建中国制造的“武藏曲线”

2018年6月30日,位于太湖之滨的中国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人们带着对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困惑与关注,来到了这里,参加了一场主题为“从制造业中来,到制造业中去”的大会。

大会的名字叫“雪浪大会”,取自未来无锡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基地“雪浪小镇”。但云栖小镇与雪浪小镇的双料投资人陈向明也赋予它一个新的定义。

“云栖小镇和雪浪小镇,一个是云,一个是端。代表云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IT技术,需要化雨化雪成海成浪,落地于制造业,滋润当地经济。”

这场以制造业为中心的大会吸引了苏南地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范围的业内知名企业的目光。入世之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化红利和政府主导的基建优势中,迅速崛起。然而,近年来在实业不景气,资本普遍涌入房地产与金融市场的大环境下,中美贸易摩擦更使得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到了转型关口。

在这种背景下,行业相关人士都寄希望于新技术给中国制造业带来变化和转机,作为物联网产业集聚地的无锡,自然被赋予众望。因此,无锡的转型升级,将是中国制造业的风向标和经验输出者。

大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制造业痛点分析报告》使人眼前一亮。针对中国制造业被人诟病的“大而不强”,报告没有回避,给出充足数据的基础上,直接点明了无锡制造业与中国制造业升级过程中面临的几大痛点—工业设备终端连接率低,数字化程度低;缺乏互通互联的数据标准;企业信息安全与设备数据安全存在风险。

为何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如此重要?为何无锡和雪浪大会依然对制造业“咬定青山不放松”?

按照国际产业分工的一般理论,制造业并非利润丰厚环节。比如,1992年,台湾企业家施振荣提出了“微笑曲线”理论。微笑曲线认为,曲线左右两侧的“研发”和“销售”附加价值高,利润空间大;而处在曲线中间弧底位置的加工、组装、制造等,技术含量不高,附加价值低,利润微薄。

当年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向所谓的价值链高端延伸。由于在很多领域缺乏原创性的技术,企业多半选了走品牌化的道路。通过这条路,不少企业成功崛起,但这条路也并非适合所有的制造业企业。

产业界的另一变革趋势,颠覆了前路。2004年,日本索尼中村研究所所长中村末广提出了“武藏曲线”,即和微笑曲线相反的拱形曲线—真正最丰厚的利润源正是在“制造”上。

制造业升级的核心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相互融合,标准数据化、精细化、自动化、智能化、去中间渠道化。从“制造与组装”出发,制造业环节将有机会在产业链上重新获得议价优势,然后不断整合两端,斩获高额回报和实现产业升级。富士康,美的、格力的成功都说明了这一点。

无锡敏锐地意识到这个新的趋势,而物联网产业的基础也让这座城市具备了自我跨越和带动中国制造业整体变革的条件。

工业大数据中心城市初现

转型压力之下,才有创新的内生动力。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在雪浪大会上说,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压力也是无锡制造业面临的压力,冲破这个压力,唯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唯有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在这方面,无锡是有认识、有行动的。”

作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无锡制造业种类齐全,历史悠久。2017年,无锡制造业贡献了当地43.3%的GDP。12家制造业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24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

无锡雪浪数制科技有限公司是雪浪大会的发起企业之一,他的创始人王峰曾在阿里巴巴大数据部门工作,因工作机会来到无锡几所制造业企业考察,当时即被无锡的制造业基础与氛围所打动。“无锡的制造业基础,与政府营造的扶持氛围在中国是仅有的,中国应该为有无锡而感到幸运。”

另一方面,则是无锡物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自2009年无锡获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以来,无锡物联网产业步入快车道,吸引了众多新生企业进驻,如今无锡物联网企业早已超过2000家,形成了全球首屈一指的产业集群。

物联网企业与传统制造业空间距离如此之近,自然会迸发出交流的火花。王峰也正是看到了无锡的优势,同时感受到制造业企业关于物联网解决方案旺盛的需求,他果断从阿里辞职,来到雪浪小镇,创办了一家专门为当地制造业企业解决问题,提供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工业数据智能解决方案的企业。

和王峰持同样想法的还有阿里云。阿里云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提供云计算与云服务的数据供应商。创始人兼雪浪小镇名誉镇长王坚博士明确指出,在未来80%的数据是由企业产生的,而制造业是企业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谁能及时进入,克服困难,利用互联网技术帮助企业改造生产线,谁就在未来的数字工业市场份额争夺中占据主动。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好当。”王坚坦言,但是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技术服务供应商,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挑战,也是一份不应该推卸的社会责任。阿里云这样的企业,带来了诸如银杏谷投资这样的优质资本,带来了顶级的互联网技术,同时也带来了优秀的人才。“钱,术,人”齐全,这为当地制造业升级成功加重了砝码。

制造业产业升级自身需求与市场技术入驻需求,两者各取所需,而彼此之所以可以顺利地融汇交流,基础则是始终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引导相关资源合理配置的无锡政府所搭建的台子。

2015年,无锡制定出台了《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要把无锡建成自主创新体系完备、科技创新驱动、高端产业引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

给予政策优惠,积极招商引资,引进高端人才,做好企业服务,举办物联网大会,创立雪浪小镇……无锡目前已经集聚物联网企业超过2000家、高端人才超过3000人、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

可以说,在短短几年间,无锡这座城市已在世界物联网发展史上烙下了鲜明的“太湖印记”。

这些企业集聚在无锡,将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利用,实现产业的全面智慧化升级。最终,将可能在无锡形成一个中国制造业的“大数据中心”或者说工业大数据平台,对外输出技术和解决方案,从而推动中国工业物联网、工厂智能化建设的整体进步。

这种推动,正在成为现实。

传统产业智能化的无限可能

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率先做出成绩的弄潮儿显得格外显眼。

无锡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用智能生产线串联起了轮毂生产人员与十几道工序。如今的车间里,几乎看不到几个工作人员,机器手臂、轮毂生产线“自动”忙碌着,一个个锃亮的铝合金轮毂被送往生产线终端,不仅减少了人力,还提高了产品精密度。

无锡贝斯特精机股份有限公司是离散型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样本。经过自主研发,形成了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及各类精密零部件大批量自动化、柔性化生产领域的先进生产制造系统,全员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营收增幅、利润率均超20%。

江阴兴澄特钢,在国内钢铁行业尚无智能制造样板的情况下,摸索建设起特钢智能车间,并于2015年被江苏省经信委列入第二批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

当然,在工业物联网化的进程中,依然存在一些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尤其在以自动化设备、批量生产、降低制造成本为导向的“机器换人”上。

比如,自动缝纫机一台可以替代6个缝纫工,确实提高了产能和节省了人工。但自动缝纫机要求针对不同服装款式,不同缝制要求,预先制作工装夹具,还需要人工编程打板,制作缝迹文件。这些额外成本使得自动缝纫机依然最适合的是单一款式大批量生产,而这与服装行业柔性化生产的整体发展方向还有一定的磨合空间。

因此,“机器换人”的关键是如何实现软件的柔性化、敏捷编程,或自动编程,在这方面,技术的进步依然不可或缺。这是挑战,更是机遇。而雪浪大会正是企业家、专家和业内精英应对挑战,寻找机遇的最好平台。在这里,业界精英正在形成一种共识:作为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国具备哺育任何智能制造技术大变革的市场空间。唯有创新,能够帮助中国制造找到这场变革大门的钥匙。

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展开他的智慧家居狂想,成为物联网概念的最早启蒙之一。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任艾斯顿提出物联网一词,指出未来实体物件将与虚拟数据相连接,进行各类控制、识别、计算与服务,从此这词广为流传。

2013年,德国政府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工业4.0”战略,旨在利用物联网技术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的智慧工厂,这一战略引得各国竞相模仿。2015年,中国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以制造业产业升级为核心的《中国制造2025》,中国正式走上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