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鑫:换个思维搞航天发展

当地时间1月19日,美国Space X太空公司进行了载人版“龙”飞船的紧急逃生系统的测试,用以模拟火箭在载人航天发生意外时,将航天员安全带回地面。外媒普遍形容此次发射有“里程碑”色彩,对于NASA来说则颇具历史意义。毕竟,自2011年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后,只能依靠俄罗斯的宇宙飞船来完成航天员往返空间站。

从太空探索的角度说,几年前批评马斯克做“白日梦”的人可能难以想象今天Space X取得的成绩。如果这项测试和“龙”飞船的最终认证程序成功完成,预计Space X将在今年用载人版“龙”飞船,将两位航天员送入国际空间站。这将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由民间商用飞船完成航天员运送任务。自美国航天飞机退役之后,美国开始在太空探索中寻求“灵活途径”,尤其是将近地轨道市场让给蓬勃发展的私营航天业。这一系列的改变,带来的是以SpaceX为代表的民间航天公司的快速发展。由于其灵活的商业模式、低廉的价格,不但在商业航天市场大杀四方,更是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说起航天探索,人们总认为它是各国间实力的竞争,由于航天事业的投入巨大,回报则遥遥无期甚至有时很难有回报,因此难以用资本运作的一般规律来推进航天技术及相关产品开发。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民营资本具有“唯利是图”的天性,对于像太空探索这种前景渺茫且不确定的投资,从骨子里来说应该不会感兴趣。

但是,另一点也不能忽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追求,这种追求伴随着人类的整个文明发展史。在西方尤其是美英国家,一些事业有成的民营企业家,出于对太空探索的个人爱好,更愿意把自己的资产投入到这种开创性的事业中,而他们在拥有了足够雄厚的财力以后,其资金运用不像国家投入那样需要层层审核,更能提高效率。而当其在航天市场商业化上取得成功,又会在资本市场上得到进一步的回报,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对于像航天这样的高投入、高风险项目,也就带来了信心和推动力。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积极投入太空探索,从“神舟”到“天宫”,从“嫦娥”到“玉兔”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而这几十年里,基本上由国家资金在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也已经开放民间航天市场,并诞生了100多家涉足航天的民营企业。中国航天民间初创企业正在崛起,它们已经参与到火箭的研发与发射,以及人造卫星的制造与应用等方面。这些公司在探索如何最大限度降低太空探索的成本,实现更高效、更具商业价值的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诸多值得认可的成绩。

当前,航天技术依然是大国、富国的游戏,前期研发的大量资金投入是目前各个航天大国都十分头痛的问题。同时,航天技术的商业化难度也更大,如何让技术产生经济价值也是各国需要考虑的。而民间资本涌入这一高端行业,或许能用商人思维改变过去传统国与国竞争的发展路径,开辟出一条更符合市场需求、更有助于促进技术合理开发的新道路。(作者是中国航空工业影像中心策划总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