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日本“粉碎小行星”探测器发现了相当年轻的太空岩石!

本文参加百家号 #科学了不起# 系列征文赛。

富含碳的小行星“龙宫”可能在大约1000万年前就形成了。

2019年4月,日本隼鸟2号探测器撞向了小行星“龙宫”,撞击产生的冲击波向四周蔓延。

一项新的研究报告称,日本宇宙飞船向小行星发射的炮弹正在“照亮”太阳系中最常见的小行星。

含碳或者C型的太空岩石组成了已知小行星的四分之三,以前的研究表明,他们是早期的太阳系遗骸,其中包含了来自大约46亿年前产生太阳和它的行星的星云中的物质。这使得研究这些含碳丰富的行星成为了了解行星构成的关键。

为了了解更多关于C型行星,日本宇宙航空开发机构将隼鸟2号宇宙飞船安排到龙宫,这是一个2790英尺宽(850米)的近地小行星,是太阳系最黑暗的天体之一。C型小行星的名字,意思是龙宫,指的是日本民间传说中神奇的水下城堡。

2018年,隼鸟2号抵达龙宫,从轨道上扫描它,并且在这个布满卵石的小行星上部署多个探测车。科学家发现,龙宫可能是一堆松散的,多孔的碎石,大约有50%的空间是空的。

为了弄清龙宫的组成和构造,隼鸟2号发射了4.4磅(2公斤)重,比网球稍大一点的铜质炮弹,它在行星上的速度为每小时约4475英里(7200km/h)。这次撞击形成了一个人造陨石坑,远程分析并喷射一股烟状物质暴露了在龙宫表面下的原始物质。隼鸟2号的照相机详细记录了这个烟柱的演变过程。像龙宫这样留下弹坑数量和大小的小行星可以帮助科学家估计小行星表面年龄和性质。这些分析是基于这些陨石坑如何形成的模型和来自人工撞击,像在龙宫上的数据,去帮助测试模型。

这颗被称为小型随身携带撞机器的炮弹炸出了一个约47.5英尺(14.5米)的大坑,有一个凸起的边缘和一个约10英尺(3米)宽,2英尺(0.6米)深的圆锥形坑。日本神户大学的行星研究家,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荒川正彦告诉天文在线:“我对SCI的陨石坑这么大感到非常惊讶,”他补充说,这个陨石坑比地球上类似情况的陨石坑大七倍左右

人造火山坑呈半圆形,且喷出物质幕状不对称。研究者们表示,这两个细节暗示在撞击地点附近地下藏有一块巨石。这一结论与科学家们早前掌握的”龙宫“砾石堆照片情况相吻合。

人工火山坑及其羽流特征显示火山坑的形成多局限于小行星的重力而非空间岩石表面的强度。反而言之,这也显示出“龙宫”拥有相对易破的表面,其硬度仅相当于疏松砂岩。这一新发现也佐证了“龙宫”是由多孔且易碎的物质构成。

这些新发现表明“龙宫”表面拥有约890万年历史,同时其他模型也显示其小行星表面历史或许长达1亿5800万年。总而言之,荒川说,构成“龙宫”的物质拥有46亿年历史,这颗小行星或许仅仅在1000万年前由其他解体小行星的残骸并合而成。

科学家们针对他们的新发现在科学杂志作了详细的线上介绍。

相关知识

“龙宫162173”(Ryugu 162173),临时编号1999JU3,是一个近地天体, 位于阿波罗群且对地球具有潜在威胁。它直径大小约1公里(0.6英里),是一个罕见的Cb光谱型暗星体,它同时具备C型小行星和B型小行星的特性。2018年6月,探测器隼鸟2号在这颗小行星着陆。在完成测距和样本采集之后,隼鸟2号于2019年11月离开“龙宫”返回地球。

“龙宫”于1999年5月1日被天文学家们在研究林肯近地小行星时发现,发现地点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靠近索科伦市的林肯研究室实验测试场。它随即被临时编号1999JU3。2015年9月28日这颗小行星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正式命名“龙宫”(Ryugu)(小行星中心编号95804)。名字Ryugu来源于“竜宫”(龙宫),日本民间传说一座不可思议的海底宫殿。传说一个叫浦岛太郎的渔夫由海龟驼至龙宫,当他回来时带回了一个神秘的玉盒,故事很像隼鸟2号采回样本的经历。

参考资料

1.Wikipedia百科全书

2.天文学名词

3.Charles Q. Choi-Patrick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