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北疆教育风景独好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万里边疆教育行

车行在草原公路上,远处曲折蜿蜒的额尔古纳河在中俄边境上静静地流淌,成群的牛羊悠闲地穿过公路,汽车放慢速度,车窗外是大片大片的草原,辽阔至极。耳机里适时响起歌曲《呼伦贝尔大草原》,十分应景。

呼伦贝尔位于内蒙古东北部,毗邻俄罗斯和蒙古国,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东和江苏两省面积之和,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地理位置最北的地级市。辽阔的草原,人迹罕至的林海,众多的河湖湿地,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赋予了呼伦贝尔中国版图“鸡冠上的明珠”美誉。

边疆地区、地广人稀、多民族聚居的现状也给呼伦贝尔市教育发展带来挑战。近年来,呼伦贝尔市紧紧抓住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会,所辖14个旗(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城乡272所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呼伦贝尔的教育和她的自然风光一样,成为祖国北疆的亮丽风景。

抓前抢早,破办学条件难题

呼伦贝尔全市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全年取暖期长达8个多月,漫长寒冷的冬季带来丰富冰雪资源的同时,也让学生室外体育活动很多时候无法正常开展。

如今,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历史,呼伦贝尔市几乎所有中小学都建设了标准的风雨操场(能在恶劣天气下进行体育活动的室内体育场),无论外面天气如何寒冷,学生们都能在温暖如春的室内体育场尽情活动。

这是呼伦贝尔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的一个缩影。早在2011年,呼伦贝尔市就开始以高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的标准,高位推动学校办学条件改善。

“动手准备早、执行标准坚决,为均衡县创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呼伦贝尔市教育局原督导室主任宋景民介绍,呼伦贝尔以每年至少22%的增幅稳步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目前全市已有98%以上的学校通过了自治区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验收。

“每一寸土地都发生了变化。”海拉尔区第五中学校长李君龙站在扩大了一倍面积的校园里感慨地说,作为校长,他亲眼见证了呼伦贝尔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来,学校发生的每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班额变小了,400米标准塑胶跑道代替了坑坑洼洼的土操场,音乐、美术、舞蹈等功能教室建起来了,新教师招来了……

对于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呼伦贝尔教育人有一个共识:抓住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机会,不折不扣认真整改,彻底补上历史欠账。

扎兰屯市位于大兴安岭东麓,是呼伦贝尔市人口最多、底子最薄的一个县级市,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形势严峻。2017年,扎兰屯市第一次迎接自治区级均衡县验收,因部分指标未达标没有通过。

“我们不希望任何一个地区勉勉强强通过验收,那样很多学校容易留下 ‘半截子’工程,后面很难补上,这样反而耽误了学校未来发展。”宋景民说,通过一年努力,扎兰屯市在2018年的第二次验收中,保质保量完成了各项工程,在自治区迎检的8个旗县中,以92.7分位居第一,这标志着呼伦贝尔市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完美收官。

“各地区和学校能严格执行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能按照检查组下发的问题清单不折不扣逐项整改,有效补齐了达标工作的诸多短板,确保了高分通过验收。”呼伦贝尔市副市长吕贵和在回顾均衡县创建工作经验时说。

2013年至2018年,呼伦贝尔市各地累计投入资金46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235所,增加校舍面积72.6万平方米,新增学位近两万个,“大班额”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同时,累计投入资金1.17亿元,建设乡村教师周转宿舍1640套,切实改善了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基本实现教师周转宿舍全覆盖。

呼伦贝尔地域广阔,城乡距离较远,有的地方学生上学存在困难。对此,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扎兰屯市四个旗市由政府主导推进校车接送学生,已取得了明显成果。经过几年努力,呼伦贝尔全市寄宿制学校食堂、宿舍也已基本满足学生需求。

搭台唱戏,促学校内涵式发展

如果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是政府为教育发展搭的“台”,那么,如何唱好人民满意的“戏”、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就是教育人必须要思考的事。

行走在额尔古纳市这座边疆小城,随处可见充满民族特色的建筑,整洁干净的街道罕逢行人,直到记者一行来到城里的萨哈尔广场,这里正在举办额尔古纳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人山人海,似乎全城的人都来了。

威风的锣鼓声气势恢宏,“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皮筋舞活泼灵动……各学校展示的传统体育项目赢得围观人群的热烈掌声。此外,各中小学校师生创作的剪纸、盘子画、石头画、籽粒画等艺术作品,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观看和体验。

穿梭在各个学校的展位之间可以看到,虽然艺术作品风格多样,但是都没有脱离当地民俗风情和地域特色。农区学校用植物籽粒作画,林区学校把树皮、树根制作成工艺品,当地最常见的“柳树毛”“毛毛狗”变成了颇有童趣的粘贴画,许多绘本、剪纸也充满了民俗味儿。

“边疆地区没有足够的经费像发达地区那样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开展美育,老师们就地取材,寻找最廉价和最易获得的材料,效果同样很好。”额尔古纳市教科局局长范红枫说。

走访呼伦贝尔市的中小学校,可以感受到“每面墙壁都说话,一草一木都育人”。在额尔古纳市第二小学,师生们利用有限的空间,搭建出了小型的白桦林、锦鲤池,当地随处可见的树皮、花草、石头被制作成了工艺品装饰墙壁,每一处墙面、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美,当真是一所小而美的边疆学校。

在额尔古纳,美育不是简单的“唱歌课”“图画课”,而是融综合能力提高、情感培养、个性塑造于一体“素质教育综合课”。近3年,额尔古纳通过公开招聘、特岗教师招录、校园招聘等途径,招聘专业艺术教师30余名,各级各类培训名额15%的比例向美育教师倾斜,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关于学校美育,额尔古纳市上库力小学校长李本生有很多高兴事要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学校配齐了音乐、美术等功能教室,新来的年轻音乐教师为学生们编排的舞蹈《马蹄哒哒》参加市里的文艺比赛拿了奖,学生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宋景民介绍,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学校的内涵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也纳入了对各地区的年度督导评估体系。如呼伦贝尔已经连续5年在全市推进中小学书香校园建设,每年开展书香校园、博雅教师、阅读之星等评比活动,影响广泛,收效显著。

关心扶助,为了每一个孩子

沿着额尔古纳河溯游而上,公路往草原深处延伸,当窗外的景色出现风力发电的大风车之后,满洲里就到了。这座因为中东铁路而起、因中俄边贸而兴的边境城市,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近几年随着边境贸易的繁荣,外地人口流入速度加快。

“我想考北科大,为国家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满洲里市第六学校学生初越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她参加了学校的科技模型队,在校期间一共拿了3块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竞赛奖牌,因表现优异保送高中。在毕业感言中她说:“是这些比赛让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开始向往以后的生活,有了坚定的理想。”

初越所在的满洲里市第六学校9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校长洪金光说,因此学校大力发展航模、机器人、校园足球等课外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

“满洲里市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实行同城待遇,确保他们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满洲里市教育局副局长赵晶说,满洲里推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等特情学生分类台账制度,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不让一个学生因学习困难、家庭困难等原因中断义务教育,过早流入社会。

国家没有忘了边疆教育,边疆教育也关注着每一个孩子。

今年夏天,在鄂伦春全旗中小学和幼儿园文艺汇演的舞台上,有一群人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发音不那么标准,动作不那么协调,却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他们是鄂伦春旗阿里河民族特殊教育学校的自闭症孩子们。

根据呼伦贝尔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应该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2018年,鄂伦春旗阿里河第三小学由普通学校改建成为特殊教育学校,目前学校有60多个孩子,自闭症孩子居多。从冰雪覆盖的冬天到绿意盎然的夏日,不到一年时间,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校园无障碍设施、康复训练用房、教学用房、公共活动房等硬件设施逐渐配备齐全,相比于硬件设施,最大的变化还是孩子们的成长。该校校长丁丽介绍,几个月里,孩子们逐渐能够控制情绪、听懂口令、积极快乐地进行每天的阳光大课间活动,他们用每天的一点点进步感动着学校所有老师和陪读父母。

呼伦贝尔市共有4所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设有特教班3个,随班就读学校177所,截至2018年,呼伦贝尔市适龄残疾儿童在校学生2156人,他们或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或随班就读,或送教上门,义务教育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24%。

“关注和扶助特殊群体,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是呼伦贝尔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之一。该市成立了全市特殊教育研究指导中心,负责指导全市14个旗市区的特殊教育工作。市指导中心3名专职教研员,每年两次行程上万公里,利用飞机、火车、客车、货车等交通工具,甚至是步行,深入各旗市区巡回指导。

谈到未来发展,呼伦贝尔市教育局局长印文忠说,下一步要继续巩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成果,确保“三个增长”逐年提高,各项监测指标不“倒退”。同时,提早谋划、科学实施,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发展向优质均衡的目标迈进,让边疆地区孩子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打造祖国北疆教育亮丽风景线。

(本报“万里边疆教育行”内蒙古报道组成员:欧媚 连保军 储召生 董鲁皖龙 郝文婷 彭诗韵)

《中国教育报》2019年09月08日第1版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