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带您看乘风破浪的厦门体育

  

我市将依托自身优势,持续重点构建蓝色水上运动休闲产业带。(田 野  摄)

  

  上周一则喜讯传来!我市被列入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体育产业发展迎来新契机。

  国家体育总局26日在官网公布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共有40个城市(区)进入本次名单,厦门位列其中。

  体育总局官网介绍,入选国家体育消费试点的城市将在推动体育消费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等方面落实和开展试点工作。根据厦门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目标,到2022年,我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将达到42.3%,体质达标比例达到91.7%,体育产业年均增长10.8%,实现增加值238亿元,占GDP4%以上,其中体育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3亿元,年均增长11%。市体育局表示,入选试点城市,对市民而言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的体育场地、更丰富的赛事活动、更多元的体育消费模式、更多的体育行业就业机会。

  纵观厦门体育的这几年,无疑是“乘风破浪”的几年,“改革创新”是最亮眼的关键词:体育设施不断完善,校园体育场地设施在全省率先开放,厦门东部体育会展新城建设再提速,白鹭体育场建设正式启幕;政府购买服务模式逐渐成熟,市场活力被充分调动,一批包括注册资本10亿元的路桥体育产业集团在内的国企和民营企业纷纷入场;积极引入国际攀岩世界杯、世界铁人三项赛、F1摩托艇世锦赛、亚洲大满贯拳王赛等一批高质量赛事登“鹭”;厦门智慧体育服务平台“Ai运动”上线,互联网+体育发展迈入新台阶……

  未来,市体育局将在市委市政府指导下,继续推动体育优势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升级化,提升体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辐射力,为增加就业岗位,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

  数读厦门体育发展

  试点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出炉

  打造15分钟健身圈

  探索利用闲置用地建设体育设施

  针对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我市从管理机制、体育场地、体育消费、智能制造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我市体育部门将充分利用滨海城市特点及对台资源优势,建立体育消费创新机制,促进厦门体育消费规模持续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

  充分发挥

  区位优势

  结合厦门实际,将试点城市建设工作纳入厦门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整体规划,充分利用厦门绿色生态及蓝色海洋资源优势、海丝和闽台资源优势,促进厦门体育消费规模持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以奖代补

  激励体育社团

  一是完善赛事管理服务机制,优化体育赛事行政审批流程;二是深化场馆设施运营管理改革,大力推进公共体育场馆“改造功能、改革机制”工程;三是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发展,通过购买服务、以奖代补形式引导高水平体育社团承担更多体育赛事组织和服务职能。

  构建内循环

  体育消费模式

  加强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动体育消费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优化体育消费环境,构建内循环体育消费新模式;实施线上线下全民健身行动,培养市民终身运动习惯;以全民健身季和全民健身运动会为依托,构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良性互动作用,推动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增加

  体育场地供给

  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符合条件的“四荒”土地发展体育产业,优化体育产业供地;利用既有建筑和闲置用地改造为体育设施,加大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力度,打造15分钟健身圈。

  推动

  智慧体育建设

  加速推进体育智能制造,推动智能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体育制造领域应用;引入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学习、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加强包括“Ai 运动”平台在内的智慧体育平台建设,推进“互联网+体育”发展。

  大力培育

  服务业态

  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体育经纪、体育培训等服务业态,扩大体育服务业;立足山海优势,重点建设绿色生态山林户外运动产业带、蓝色水上运动休闲产业带;支持建设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效益良好的孵化器、综合体项目等体育服务载体。

  【链接】

  市体育局积极落实“六稳”“六保”工作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市体育局在抓细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助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市体育局积极组织开展“一对一”挂钩帮扶活动,指导和督促体育场馆、体育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推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在非教学时段向社会开放,并因地制宜组织开展相关运动项目,在全国率先推出居家健身线上运动会,举办“为蓝一小时”厦门马拉松线上活动和“局长带你去打卡”直播带货活动,进一步激活市场活力,推动体育消费升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记者 李翔宇 

通讯员  陈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