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类不捕杀野生动物,多年后野生动物会泛滥到威胁人类吗?

本文参加百家号 #科学了不起# 系列征文赛。

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并不是直接捕杀,而是人类侵占了它们的地盘,导致野生动物大量灭绝。所以即使我们不捕杀野生动物,多年之后野生动物也不会泛滥成灾,而是仍然会面临灭绝危险。

大熊猫的濒危之路

大熊猫在我国属于珍稀保护动物,国宝的形象深入人心,即使是深山老林中的农民,也知道不能捕杀大熊猫,很多村民遇到大熊猫还会做到不打扰它们,让它们自行离开。

除此之外,大熊猫在我国动物园中繁殖了数十代,每只出生的大熊猫幼崽都能够得到最好的照顾,成活率非常高。按理说,大熊猫的保护规格已经是最高的,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大熊猫数量仍旧没有显著提升,更没有泛滥成灾。

其实,如果没有人类大力保护大熊猫的话,即使没有人捕杀大熊猫,大熊猫也早就灭绝了。这是因为人类的活动已经影响到大熊猫的生存了。

大熊猫是食草动物,但你知道吗?它们的胃部更适合消化肉类,只不过由于大熊猫所生活的地方环境发生了变化,使得大型食草动物灭绝了,而大熊猫捕食体型较小的动物既浪费体力,而且捕获的能量还没有消耗的多。而且,当地没有大型食肉动物威胁大熊猫,所以大熊猫也不用演化出较快的奔跑速度躲避天敌,因此它们的行动看起来非常笨拙,做什么都慢吞吞的样子。

为了生存,大熊猫渐渐地不再捕食猎物,而是以竹子为食。在过去,大熊猫所生活的地区人烟稀少,竹林茂密,大熊猫不用长途跋涉就能获得足够的能量来源。

大熊猫虽然以竹子为食,但它的胃部能够从竹子中获取的营养非常少,这是因为大熊猫的肠道较短,食物不能在体内停留较长的时间,就会被排泄到体外。为了获取足够的能量,大熊猫会长时间进食,其余时间用来睡觉。

大熊猫有发情期,但每次只有3天。大熊猫属于独居生物,当它们发情时,雌性会通过气味或者声音来吸引雄性。但当雄性赶来时,很可能已经错过了大熊猫的发情期,所以交配失败。

还有,大熊猫在正式交配之前,要先通过观摩其他大熊猫交配来学习技巧,否则交配成功率较低。而在自然界,观摩学习的机会比较少,所以交配比较困难。

更重要的是,由于人类活动,使得很多竹林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耕地、林地等,导致大熊猫食物来源减少,种群数量也会减少。

还有,竹林一旦开花,当地该品种所有的竹子都会开花,此时大熊猫就会失去食物,面临灭绝危机。

从大熊猫的生存状态来看,即使没有人类捕杀,它们仍然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人类破坏环境

我国有一句古话: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人类虽然没有直接捕杀野生动物,但是有大量野生动物因为人类的存在而灭绝了。

亚马逊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这里不仅有大量的树木,还有许多生物生活在这里。研究当地生态环境的Magnusson介绍说:一旦亚马逊雨林消失,那么当地99%的物种也会随之而消失。

如今,巴西政府出于各种目的,开始鼓励砍伐森林,并且要开放亚马逊地区的雨林进行商业开发,甚至还有人在亚马逊雨林纵火。

在去年,亚马逊地区同时有9000场森林大火,这些大火都是人类故意纵火,目的就是为了清理林地,为牧场、农场以及耕地腾出更多空间。大火的发生,会使得这里的生物难以继续生存。比如:很多动物都有保护色,一旦林地消失,它们将会完全暴露在外界,被天敌捕获。

还有一些生物,以森林中的食物为生,以及以林地中的树木作为巢穴繁衍后代。而当地森林的消失,将会导致它们食物来源减少,栖息环境变得破碎而灭绝。

比如:蜘蛛猴,这是一种生活在高高树上的猴子,很少会下到地面上来。但现在高大的林地没有了,它们又能去哪里生存呢?

从亚马逊雨林的大火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我们没有直接捕杀森林中的动物,但所有的动物都要为人类的行为而买单,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提倡保护生态系统,保护森林的原因。

其实,亚马逊雨林并不是孤立的案件,地球上生态系统改变的事情正在发生,比如:北极地区温度升高,导致浮冰减少,使得北极熊面临灭绝风险。

想要彻底保护动物,并不仅仅是不滥捕滥杀,而是要保护它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它们的家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