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停摆、资金链断裂、从业者被迫转行……如今这个行业缓过来了吗?



如何用一句话,形容今年以来的旅游业?

“好比万丈高楼瞬间崩塌,满地尘埃。”一位从业者这样描述。

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旅游业可谓是遭受重创的典型代表。好在目前看来,最困难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在一系列及时出手的助企政策加持下,旅游市场逐渐呈现出复苏迹象,做旅游生意的人们无不期待着,触底后的反弹来得再猛烈些……

困境之下,谁出手了?

各地景区关闭,酒店歇业,在线旅游商退改客服电话被打爆,大批导游被迫转行……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退改、赔付、员工工资、场地租金等各类运营成本,随时可能成为压垮一家旅游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众多旅游企业面临困难时,一系列助企政策紧急出台。

1、文旅部:已退还34.62亿元保证金

2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下发通知,向旅行社暂退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暂退标准为交纳数额的80%。

截至2月25日,全国3.9万家旅行社共有3.52万家提出暂退质保金,应退保证金总额为80亿元,目前已退还34.62亿元。

 

2、湖北省:提供1亿元纾困资金

湖北印发《支持文化旅游产业恢复振兴若干措施》,包括统筹安排1亿元为文旅企业纾困解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外出旅游创造有利条件、对文旅企业开展湖北文旅宣传推广给予品牌激励和资金奖补等。

 

3、陕西省:导游每人补助1000元

陕西省以每人1000元的标准对旅行社专职导游进行岗位困难补助,并对重点旅行社给予每家2万元到22万元不等的资金补助。

 

4、云南省:“旅游消费券+补贴”

云南省印发《云南省支持文旅产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快转型发展若干措施》,开展系列市场营销活动、优惠旅游景区门票、对自驾游客予以油票补贴。

昆明市推出“消费券+文化旅游组合产品”,市民持券除了能在全市所有收费的A级景区、星级饭店等消费外,还能泡温泉、吃自助、购买文创产品等。

 

5、安徽省:提供贷款支持

安徽各市文旅部门加强与人民银行市级中心支行的沟通协调,积极协助金融机构对企业开展信贷资质审核。金融机构与文旅企业“一对一”供需对接,建立绿色通道,简化贷款审批流程,及时发放贷款。

 

政策效果如何?

北京盈悦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健说:“暂退质保金能在短期内保障员工的保险和基本工资,缓解了现金流压力,鼓舞了人心。”但他同时指出,目前公司支出仍然远超收入,暂退质保金仍是杯水车薪,企业只依靠政策补贴还远远不够

 

旅游企业自救都用了哪些招?

困难这么多,怎么办?难道坐以待毙?当然不行!旅游从业者正在想尽办法谋生机。

1、在线旅游商:跨界直播带货

6人游旅行网开始跨界卖护肤品,贾建强带着员工在各大平台直播带货。

“疫情对主营业务的冲击太大了,必须多条腿走路,开展新业务。”贾建强表示,后期将在护肤产品和旅游产品间策划联合营销,以实现两方面客户的有效转化。该公司从4月中旬开始做护肤品直播,一个多月时间收入突破60万元。

同时,三年前推出的“6人游严选商城”也在今年疫情期间弥补了旅游业务的亏损,一个月能够获得200万元左右的收入。贾建强算了一笔账,6月份商城、护肤品、旅游等各项业务共带来接近1000万元的收入,经营压力得到缓解。

 

2、旅游公司:“全员营销”提升收入

湄公河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启动了“全员营销”活动,该公司为全体员工提供各景区和酒店产品“内部价”,全员参与营销工作。

全体员工齐上阵,人人化身销售员,提高了团队凝聚力,该公司小熊猫庄园酒店预售活动,在全员营销的助力下,半个月售出3842间,回款230万元。

 

3、旅行社:控制成本加大投资

盈悦游旅行社退掉了对外大规模经营场所,只保留了总部办公点,领导岗位全员停发工资。“节衣缩食”的同时,该公司加大力度开拓京津冀周边游项目。

“尽管现金流有压力,但今年产品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都大幅下降,为产业投资提供了条件。”丁健表示,目前国内旅游市场已有起色,清明、“五一”、端午假期以及暑期旅游市场显示出了行业复苏动力,周边游率先恢复,跨省团队游也有序复苏,自己要做好充足准备。

 

“门票经济”会退场?

疫情袭来,危机突至。我们突然发现,旅游业是那么的敏感。但怨天尤人、悲观失望大可不必,因为旅游业绝不是脆弱的

当前市场已经进入稳步振兴阶段,行业的企稳回暖值得期待。数据也支撑旅游业回暖的结论,端午小长假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4880.9万人次,同比恢复50.9%;实现旅游收入122.8亿元,同比恢复31.2%。与清明假期相比,恢复进度分别提高12.3和11.9个百分点。

可以说,消费需求已被唤醒,市场信心逐渐恢复。此次疫情也如同一块试金石,经营结构和投资规模不合理的企业将被迅速淘汰。长远来看,中国旅游业不会衰败,但我们要正视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低效投资过热、过度依赖人口红利和门票经济的问题,认真反思、重新梳理产品构成、运营模式和风控机制,以更稳健的步伐迎接未来的挑战。

如今,有人悲观地认为“中国旅游业很难回到从前了”。其实,不回到从前也没什么,再出发时,也许“风景”会更美!

来源: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号(ID:jjrbwx)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