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是父亲的第二故乡”——访中国改革开放中第一位“洋厂长”之子

伯恩特代父亲领取的中国改革友谊奖章与证书

伯恩特向记者讲述父亲与武汉的结缘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阮佳闻):在12月18日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十名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国际友人被授予“中国改革友谊奖章”。德国工程师、技术顾问威尔纳·格里希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中德人员交流的先行者,威尔纳在改革开放初期将先进的理念、经验和技术带到中国企业,被称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位“洋厂长”。由于威尔纳已于2003年去世,他的奖章则由他的儿子伯恩特·格里希专程赴北京代领。日前,刚刚返回德国的伯恩特在位于布赫霍尔茨的家中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虽然目前德国正处在圣诞新年假期,但当记者联系到伯恩特时,他极其爽快地答应了采访的请求。12月29日下午,在德国西部小城亨内夫的火车站,记者见到了特地驱车前来接站的伯恩特。71岁的伯恩特精神矍铄、步履矫健,声音洪亮。在他的家中,各种荣誉证书和勋章就摆在客厅最显眼的架子上。伯恩特指着他父亲的小型雕塑摆件感慨道:“我父亲2003年就过世了。2005年,武汉建了一座跟这个小雕塑一样的铜像来纪念他(上世纪)90年代在那里工作的两年多时间,以及此后与中国难解的深厚缘分——即使回国后,我父亲依旧定期去中国,保持着和中国朋友的联系。而在德国,他更是一直致力于促成当地企业开展对华合作。如今他已经去世十多年了,而中国并没有忘记他。这一点在德国几乎是难以想象的,所以这让我们全家都特别感动,也为我父亲感到自豪。”

据伯恩特回忆,1984年,65岁的威尔纳刚刚退休,闲不住的他在得知德国退休专家服务局成立的消息之后成为报名的第一批成员,因为该服务局支持退休人员出国发挥余热的宗旨正合他的心意。由于中国武汉与德国杜伊斯堡在1982年就结成了两国的第一对友城关系,德国退休专家服务局1984年8月介绍威尔纳前往武汉柴油机厂提供技术咨询。虽然威尔纳前往中国的决定得到了全家的支持,但在那个时候,中国对德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非常遥远和陌生的国度。同年11月,通过深入调查和系统研究,威尔纳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就向武柴提交了100多条改进意见,并被正式聘为武柴厂长,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位“洋厂长”。伯恩特表示:“在武汉的工作特别适合我父亲。因为他做了一辈子工程师,从专业上来讲就非常对口。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以前在民主德国的工作经验十分有借鉴意义。因为当时中国的经济形势跟民主德国很相似,人们对职业的想法也极其类似。父亲刚去武柴所看到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工人士气低落等问题,这些他在民主德国的工厂全都经历过,所以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如何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威尔纳一方面提出按劳分配、奖惩分明的结构工资制,规范上班纪律、改善工作条件;另一方面在节约生产成本的基础上严抓产品质量,提高柴油机的产量并延长其使用寿命。伯恩特告诉记者,改革遭遇阻碍是不可避免的。他父亲一开始也遭受过员工的不理解和抵制,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坚持以身作则、一丝不苟地贯彻“质量为先、从严治厂”的原则。最终,武柴在威尔纳担任厂长的两年里凤凰涅槃,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都获得了“新生”:柴油机的多项性能指标实现质的飞跃,年亏损500万元的颓势被扭转,实现年盈利600万元,员工们的工作效率和精神风貌大为改观。伯恩特告诉记者:“我父亲看到自己两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也很欣慰。他还给自己列了一张中国‘编年表’,记录下了1984年到2000年期间他在中国的所有大事记。我父亲在结束任期后依旧每年都会重返中国,去很多城市,其中自然也少不了武汉,比如去授课、分享自己的经验等等。中国,尤其是武汉在他的心目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毫无疑问,他不会忘记这座自己曾经发光发热过的城市——武汉是他的第二故乡。”

伯恩特说,2005年,他参加了父亲铜像的揭幕仪式,那是他第一次去武汉。而这次受邀赴华参加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让他能够有机会第二次前往武汉,对中国城市近年来的飞速发展有了更切身的体会:“2005年的武汉其实就让我挺震撼的。举例来说,(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自行车之国,而2005年在武汉自行车几乎全被汽车所取代。如今,我想或许那里自行车的数量又超过了汽车,因为人们的观念发生了转变,开始更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了。这次,我在北京前往武汉的飞机上就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巨大变化,它的现代化程度甚至已经超过了美国的任何一座城市。”

四十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取得的成就全世界有目共睹。尤其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揽子方案之后,中国在过去的五年里实现了全方位的突破,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再上新台阶。伯恩特表示,很荣幸能够去到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现场。他认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强调中国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是全世界都乐见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像中国这样,在短短四十年的时间里取得经济上如此惊人的成就和发展。与此同时,我很欣赏习近平主席支持开放型经济的态度,而不是像美国那样一切以‘美国优先’。而且,习主席还明确表示,中国将在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基础上将改革进行到底,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在这个过程中,‘质量为先’适用于所有领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