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在呢”并不是一句敷衍的话

  居家办公、手忙脚乱的几个月固然是一场考验,但更是大方馈赠了我一段与女儿共处的宝贵时光。

  当妈之后,我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妈妈在呢。”

  半夜惊醒大哭,就抱起来拍着:“不哭不哭,妈妈在呢。”有个什么响动吓得一抖,就搂住摸摸头:“别怕别怕,妈妈在呢。”当了妈之后才知道,“妈妈在呢”并不是一句敷衍孩子的套话。虽然时常挂在嘴边,但每次说的时候都一样是发自肺腑、一片真心。

  只是妈妈没有办法一直都在。产假结束之后我就上班了,只能拜托老人照看女儿,自己在工间抽空透过监控看看情况。看监控时,我常常会按捺不住新手妈妈的焦虑,隔空就指挥起来:“她揉眼睛了,该哄睡了。”“穿太多了,宝宝要比大人少穿一件。”“不要老抱,放地垫上爬一爬。”监控视频里,女儿听到妈妈的声音突然响起会怔怔地盯着镜头发呆,有时还扁扁嘴要哭。这时我妈就会隔着监控骂我:“上个班还搞得无处不在,快关上!关上!”

  因为育儿观念不一致,我和我妈没少吵架。我为此专门设置了一个朋友圈分组,只对爸妈可见,找了各种各样母婴公号和医学公号科普文章转发,什么“宝宝多爬好处多”“1岁以下婴儿的饭菜要加盐吗”“孩子哭闹找妈妈怎么办”……我妈被刷屏刷得直抱怨:“朋友圈里看不见别人,光看你了。”

  直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我居家办公,为了减少传染风险,也不让爸妈过来了,白天自己一个人带娃。于是轮到我妈对我进行信息轰炸了,每天都会发来三五条微信:“一个人在家,宝宝学扶走一定要看好,万一她没扶稳会摔到后脑勺,就算在地垫上也可能被玩具硌到,千万不能大意。”“今天阳光好,带宝宝出门转转,记得给戴上口罩。”“在网上看到张文宏医生说喝粥不好,要补充蛋白质。你和宝宝今天午饭吃什么?”……我妈不会拼音输入法,教她发语音又总说不习惯,看着她长篇大论、不时蹦出几个错别字的信息,想象一下她带着老花镜、一个字一个字在手机屏幕上划拉的模样,我真有些哭笑不得,于是简单3个字回复过去:“知道了。”

  其实也经常顾不上回复她。又要带娃,又要处理工作,几乎每天都焦头烂额。有时好不容易哄睡了,一边做饭,一边在线开会。开到一半娃醒了发现居然没人陪睡,一嗓子嚎将起来,就只能匆匆关火,戴上耳机、按下静音,嘴里喊着“妈妈在呢”,急急奔回卧室,迅速卧倒在她身边。文字写作类的工作只好等晚上娃睡了再做。不管做到多晚,第二天早上6点,娃醒得比闹表还准,软软萌萌唤一声“妈妈”,就又得迷迷糊糊应一声“妈妈在呢”,爬起来换尿裤、喂奶、准备早餐,抽空再给自己灌一杯咖啡续命。

  实在忙不过来了,我就打给我妈求助。第二天她就会帽子、口罩、手套、护目镜全副武装,背着大包小包,经过层层检疫关卡杀上门来。进门就掏出一堆蔬菜、水果,有时甚至还有一条鲜鱼,然后一头扎进厨房叮叮咣咣一通忙活,端出一桌饭菜,再抱走挂在我身上的女儿:“放你妈一天假,今天姥姥在呢。”只有这时,精疲力竭的我才能踏踏实实坐下来,安安静静吃顿饭。

  喊着“妈妈在呢”的时候,问着“妈妈在吗”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起经典韩剧《请回答1988》里的那句台词:“听说神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当了妈之后,我懂了那份想要在孩子人生中的每时每刻守护她的心情,也庆幸身边有妈妈这个守护神在,我就依然还能偶尔松弛下来,把自己当个宝宝。妈妈这个词,只是说出来就令人心安。我也想成为用一声“妈妈在呢”,就能令女儿安心的妈妈。

  这么想想,就颇感恩这居家办公、手忙脚乱的几个月。它于我而言,固然是一场考验,但又更像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大方馈赠了我一段与女儿共处的宝贵时光。每天下午,我会搂着女儿给她读绘本。她最喜欢安东尼·布朗的绘本《我妈妈》:“我妈妈是一个棒极了的厨师,也是一个会杂耍的特技演员;她是了不起的画家,也是全世界最强壮的女人……她像蝴蝶一样美丽,像沙发一样舒适;像猫咪一样温柔,又像犀牛一样强悍。不管她是舞蹈演员还是宇航员,是电影明星还是大老板,她都是我的妈妈。我爱我妈妈,而且你知道吗?她也爱我。她永远爱我。”

  每次读这本书,女儿都会细细抚摸封面上那颗红色丝绒布做的心形装饰,而我则会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她:“这是心,这是妈妈爱你的那颗心。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5月08日   06 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李察

  ┃责编:张玘云

  ┃审核:曾繁华

  ┃复核:王海

  ©中国青年网出品(ID:youthzqw),转载相关文章请注明出处。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点亮“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