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种家庭的孩子,长大想不优秀都难!

有一次带蛋蛋去超市,在零食架前,蛋蛋照例选择了三款零食作为一星期的解馋口粮。

突然旁边就来了一位小姑娘,想买果冻和巧克力,她妈妈非常坚决的表示“一样都不给买”,女孩子抱着零食坐在地上就哇哇大哭,她妈妈站在旁边依然无动于衷。

这让我想到了近几年很是流行的教育方法——“延迟满足法”

这种方法旨在让孩子有很强的自控力,也就是说更能“忍”,但是这样极端的做法真的好吗?

今天蛋蛋妈就来给大家说一说。

“延迟满足”教育早已被推翻

相信不少家长都听说过斯坦福大学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不少家长就是因为这个实验入了逼迫孩子“延迟满足”的坑。

这个1968年开始由著名心理学家米歇尔发起的实验,观察了孩子四十三年后,得出了“延迟满足”能使孩子更优秀的结论。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实验。

当年参与实验的32个孩子,最小的3岁,最大的5岁,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全然不得而知。实验中研究人员将每个孩子单独放在一个有“棉花糖”的房间里,并且告诉他们“如果你能坚持十五分钟不吃,那我回来的时候,将会再给你带一份棉花糖来。”实验最后,只有20%左右的孩子坚持等到了双份奖励,也就是他们中的6~7个孩子。在对这些孩子进行成长观察的过程中,发现那20%的孩子比其他人都要成功,所以证明“延迟满足”的孩子更优秀。

家长们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这个实验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存在的问题不小。

虽然那之后有六百多个孩子参与了实验,但是这些孩子生活在什么家庭,父母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成长阶段就读什么学校都没有纳入研究范围。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影响因素很多,单纯的把“延迟满足”大法当做制胜宝典是万万不可取的。

而且这个上个世纪的实验早在去年五月就被加州大学和纽约大学的两位著名心理学家推翻。

在新的实验中,两位心理学家得出结论:

“孩子能否取得成功,并不取决于延迟满足的能力,而是取决于孩子背后的家庭。”

这三种家庭的孩子,长大更优秀

那什么样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呢?其实只要做到下面这三点,孩子想不优秀都难!

有仪式感的家庭

仪式感有多重要?

记得童话《小王子》中这样说过:

“仪式感的存在,是它让某一天与其它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它时刻不同。”

每个孩子都需要在某些时候感受到这样的不同,这对他们自尊心、自信心的建立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一个有仪式感的家庭也是敢给爱的家庭,被爱喂饱的孩子又怎么能不优秀呢?

爱学习的家庭

很多家长会问我:“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其实,孩子对学习的抵触大多数时候是因为家长没有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推翻“棉花糖”实验之前,有人专门对实验对象的家庭背景做了深入研究,发现那些成功的孩子大多出自精英家庭。

家里不仅经济条件不错,父母的教育程度也偏高。

所以孩子优不优秀和家庭的学习氛围关系实在太大了,你看,我们就从没听过哪个科学家或是作家的孩子不爱读书的。

一旦家庭中养成爱学习,爱读书的习惯,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也会变得热爱阅读。

懂得自控的家庭

给“延迟满足”换个说法,其实是要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只是在演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满足家长控制欲的法宝。

其实不需要极端的逼迫孩子“延迟满足”,家长只要做到自己信守承诺懂得自控,那么孩子有样学样自然就学会了如何自制。

就像开头给大家说的蛋蛋选零食的事情一样,除了零食,平时蛋蛋在家里也十分自律:

看动画片每半个小时就会自己休息20分钟;和爸爸玩游戏前,会先把“作业”完成;中午和晚上自觉的上床睡觉......

很多宝妈向我讨教方法,我都会说首先家长要自控。

最后给大家说一个故事吧。

一个男孩过生日的时候,非常想要一套乐高玩具,哀求了父母很久,却只得到一个回复:“你现在还没有收入,等你工作了自己挣钱买!”下面有一个评论让我印象深刻:“工作以后买来的乐高,和小时候得到的玩具,还能是同样的快乐吗?”

所以别再用所谓的“延迟满足”去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了,孩子成功与否和家庭的关系更大。

家长的行为里,藏着孩子未来。

与其去研究怎么才能孩子更会“忍”,不如从家庭的氛围入手,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