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不要比我先走,因为我怕孤独

妻子常常对我说:"等我们老了,你一定不要比我先走,因为我怕孤独。"如果我是生活的"作家",那么她应该就是我最重要的"读者"了吧。如果可以,我愿意按照她的希望来安排我们这个故事的结局,独自承担这份没有她陪在身边的思念和痛苦,虽然这些想想就觉得很艰难。恍然间才发觉,我竟是如此地深爱着她。

今年4月,《每日邮报》报道了一对英国老夫妇。在丈夫被诊断出患有癌症晚期后,他们选择了一起自杀。丈夫80岁,妻子78岁,两人结婚已经有50多年了。他们在自杀前,写下了联合签名的信件,与家门钥匙一起寄给了邻居和好友,以便在他们死后,警察能够顺利找到他们。在信中,他们解释了决定一起自杀的原因:"我们都不希望离开对方而生活,因为我们曾经有过美好的生活。"

一起携手去面对死亡,做出这样的决定应该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可是在我看来,选择死亡只是在逃避死亡带来的真正恐惧罢了,那就是失去曾经所拥有的一切美好。人就是这样,一旦体验过美好的感觉,就更愿意把失去这份美好的痛苦留在最后一刻才去感受。电影散场后的意犹未尽,假期结束时的伤感失落,人生即将抵达终点的痛苦抉择。衰老会不断剥夺我们曾经的美好体验。牙齿脱落了,就没办法再享受美食;骨骼老化了,就不能自由自在地奔跑;大脑机能衰退了,美好的记忆会渐渐变得模糊;直到面对死亡的威胁,我们即将失去一切美好地过往。这样的恐惧,不仅考验着濒临死亡的人,更考验着那些深爱他的人们。但无论如何,共赴黄泉都是一个简单而自私的选择。毕竟,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美好的存在,比如孩子和其他亲朋好友们。与之相比,另外一对夫妇的选择更让我感慨万千。

英国著名幻想小说家特里·普拉切特在自己被确诊患有阿兹海默症后,与英国广播公司一起完成了一部记录片《特里·普拉切特:选择死亡》。该片记录了几位选择安乐死的病患和他们最后的生活。其中,有一位患有渐冻症的老人皮特,他的一生几乎都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然而,渐冻症慢慢使他连转身都变得极其困难。对他而言,疾病使他失去的不只是行动能力,还有尊严。最终,皮特通过合法的途径,为自己选择了安乐死,而他的妻子选择了支持的他决定。在皮特即将主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工作人员进行着最后的准备。皮特向妻子问道:"我们来到这里多久了,有十分钟了吗?"妻子一边帮他挑选着稍后用来缓解药剂口感的巧克力,一边回答道:"已经大概25分钟了吧。"皮特感慨的说:"时间真是非常有趣的东西,在不同的情景下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然后,他深情的望着妻子,眼神中充满了依恋与不舍。

为了照顾皮特的情绪,妻子一直保持着微笑,只是嘴角偶尔会不自觉地抽搐一下。就这样,皮特的妻子一直陪伴着他坚持到了最后一刻。相比于携手面对死亡,选择忍受一个人的孤单与寂寞又何尝容易呢?皮特的妻子终究得独自面对接下来的一切,丈夫的葬礼,亲朋好友的到访,等等。

安乐死,在很多地方并不合法。更具争议的是,作为亲人,有时我们很难赞同病患这样的选择。我们习惯了为所爱之人的生命安全而担忧,害怕因为自己没有倾尽全力而使他们的生命没能得以延续。但仔细思考一下,我们的担忧也只不过是在保护自己将要失去挚爱的感受而已。至于病患本身,在体验过人生的美好后,不得不失去这一切的恐惧,我们又如何能感同身受呢?

我一直不认为对于死亡的思考和探讨是一件令人不悦的事情,但是我并不愿意在现在就假设任何未来的立场。读者总是抱着对结局的期待关注着故事的发展,而作家又何尝不是在对结局的一次又一次设想中完成了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呢?也许,对于我和妻子而言,谁先走并不是眼下要紧的事情。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要努力确保,在那样的抉择到来之前,我们已经经历过人生所有的美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