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边界

最近听吴伯凡老师的音频,让我对幸福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按照《说文解字》的说法,所谓幸福就是吉而免凶也。本来可能会遇到的麻烦是不好的事情,你逃脱了,叫做幸。所以幸字本身就隐含着一个意思,就是亏欠,或者说是不配。凡应死而生曰幸,凡应生而死曰不幸。

所以从这一词根理解,幸福可以说是一种意外之喜,是本来不配得到但意外得到的东西,而不是我们原本意义上理解的感官上面的一些欢愉。

这句话让我感触特别深,可以说幸福确实来源于一种边界意识。我们要获得幸福感就需要缩小自己的权力和资源的边界意识,觉得本该得到的东西你得到了,你是不会有幸福感的。所以曾国藩说,“每遇幸事,常念天之过厚于我“。这样一种心态内心才会拥有真正的幸福感。

有的时候我们觉得绝对的自由才意味着真正的快乐,完全不受约束的状态才是一种真正的自由。但其实恰恰不是,真正的自由和对自己生命掌控感,是来源于对自己生活的严格的边界控制,自律才使人更自由。我们可以试想这样一种场景,如果所有的东西你都可以轻易的得到,所有的真理你都触手可得,所有规则你都不必遵守,甚至你既不会老,也不会死,在世间全无约束,那么纵然有大千世界,又哪里有真正的乐趣可言呢?

这不禁让我想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索尔贝娄的《雨王亨德森》这样一本书。主角亨德森作为一个百万富翁,他应有尽有,随便翻翻书里面都可以翻出钱,但在他的精神世界中感受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虚空和生命的无意义。也就是说当你什么东西都可以触手可得世界仿佛都在你的掌控之中的时候,其实你很难体会到幸福感,因为一切都太容易得到了。

亨德森选择了放逐自己,他追求幸福的一种方式就是选择所谓的诗和远方,去到一个完全陌生,完全充满野性的那样一种非洲原始部落当中,去寻找他内心想追求的这种幸福,去摆脱他内心这种虚无和没有意义的感觉。当他在非洲部落当中经历了无数的荒诞与艰险之后,他最终的选择是回归到自己原本的生活中,那个曾经让他觉得束缚重重的,无论是家庭、婚姻、事业还是生活的那个人生轨道当中,因为他意识到只有真正的回归生活、回归内心,减少对所谓理所当然的东西或情感的占有欲,逐渐与自己的内心,与所生活的世界建立一种良性的反馈关系,才能获得内心的喜乐,这也是走向幸福的唯一方式。

我还想到了小王子中的一段话,狐狸对小男孩说,现在对我来说,你还只是一个小男孩儿,跟成千上万别的男孩儿没什么两样。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我对你来说,也只不过是只狐狸,跟成千上万别的狐狸也没两样。但是,你要是驯养了我,我们就彼此需要了。你对我来说,就会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因为付出,是为自己以外的人付出,我们才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与价值。如何能做到全心付出而不加占有,努力呵护但仍给予它自由,我想这种才是真正的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