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你所谓的舒适区里,奶酪只会越来越少

在这个一切都快速变化、万众创新的时代,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相信每个企业、每个人时刻都在感受到这个时代无形的挑战和压力。企业所谓的竞争壁垒和个人的舒适区都在被一点点缩小和打破。改变也许不一定就会获得成功,但不改变的结果是一定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到底是该停留在自已幸苦打拼的所谓的舒适区,不要去轻易尝试冒险。还是要勇于打破自已的舒适区,让自已在变化中更好的适应和生存。也许每个人都会有自已的不同见解。下面我仅想谈谈自已的一些观点:

什么是舒适区?舒适区就是指我们已经习惯的心理模式和固有状态,是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的区域,包含了我们所熟悉的一切事物,比如日常的生活行为,习惯扮演的角色以及对待他人的情感习性等。

舒适区,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特征:

  1. 舒服,痛苦和压力相对较少;
  2. 可控,安全
  3. 稳定,维护成本低廉;
  4. 制造盲目优越于他人的假象

每个人都有自已的心理舒适区。在这个区域内,你会觉得很安全、很放松,不被打扰,不被人指责,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一旦越过了你的舒适区,你就会感到不安全、有压力、焦虑、甚至恐惧。

如果我们始终待在舒适区内,保持着原有的心态,这当然会让我们觉得很舒适、很安全。但是,目标永远在舒适区之外。如果我们想要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就必须不断地突破舒适区。同时,舒适区里的舒适度也和时间成反比,停留时间越长越不越不舒适;舒适区的大小也一样,时间拉得越长,舒适区的范围就会缩得越小。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躲在舒适区里,就意味着对自已的负面情绪进行回避、隔离、压抑。我们为了回避、隔离和压抑这些负面情绪,就需要消耗很多心理能量,结果让自已的舒适区变得越来越小。

这就像是温水里的青蛙,因为总是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跳跃的能力慢慢退化。所以当水被烧热的时候,它们已经没法跳出来了。

正如《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中所讲的那样,舒适区就像你手中的奶酪,变化就像拿走你奶酪的人。很多人害怕变化,总是拼命维持现状,甚至当环境已经改变后,仍然不愿意去面对。但是,如果你不懂得主动地适应变化,你的奶酪——舒适区只会变得越来越小。

如果有一天,你原来的奶酪不见了,你没有了舒适区,你会怎么办?是像两只小老鼠嗅嗅和匆匆那样,立刻开始寻找新的奶酪?还是像哼哼和唧唧那样,留在原地,被失去奶酪的痛苦感、挫折感和饥饿感困扰?

假如你选择立刻启程,虽然会重新经历一番幸苦,但却会找到新的奶酪站,也就是新的舒适区。假如你在那里自怨自艾,你不但不会拥有新的舒适区,原有的舒适区也会渐渐消失——因为奶酪在一天天减少,而饥饿感却在一天天增加。

也许有的人会说,那我尽量避免“变化“吧。但是变化常常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一只虫子在一棵树上找到了一个很舒适的窝,于是就躺在里面美美的睡着了。

但它完全不知道,外面正在发生着多么巨大的变化:伐木工人锯倒了大树,工匠把树木加工成了餐桌。

当这只小蛀虫一觉醒来,好不容易探出头来时,它怎么也无法理解周围发生的一切.........

日常生活也是这样的。我们必须面对像金融危机这样的全球灾难,我们同样无法避免亲朋好友的突然离世。甚至连公司的一次大规模裁员,我们都无处躲藏........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我们往往会有以下几种反应:

首先,会像上面那只小蛀虫一样茫然无措——”是吗?真的吗?什么时候变得啊?"

第二种反应则是抗拒改变——”凭什么改?为什么要改变?“

再有就是依附原有的舒适区,拒绝采取新的行动——”不行!不行........还是我这一套管用。

这些想法反映出我们面对变化时的心态:迷茫、不安、愤怒甚至是抗拒,因为变化打破了我们原本舒服的环境,让我们觉得生活变得无法控制了。但是问题在于,当改变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或者是为了前进而必须有所改变时,你要怎么办呢?

反观人类本身,我们会发现自已是多么不喜欢变化:最好长生不老、永远年轻;最好自已的事业永远发达;最好自已习惯的环境永远舒适;最好自已的感情永远那么甜蜜;最好合作永远那么紧密;最好自已所需的知识永远不要更新..............

然而事实上,变化是永恒的,这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我们必须在变化中求生存,没有谁能抗拒。最后一个改变的人,往往付出的代价是最大的!

当变化来临时,我们应该转变自已的心态,以积极乐观的资态去面对,并主动采取新的措施去顺应变化后的世界。当我们“放下自我”,勇敢地迈向自已不安全的未知领域,才能有机会开拓一片崭新的天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