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看人性:毫无限度的善良无异于纵恶?想善良,但请略带锋芒

善良是溢于言表的。

起先,善良的人性格温和,总能得到大家的喜爱和亲近。人们通常都喜欢善良的人,因为他们给人以和蔼可亲的感觉,和他们相处,纯粹可靠。

在生活中会听过这样的言语“你可以帮我领一个快递吗?”

善良的人和过度善良的人都会回答“好呀,我刚好要去拿快递”

因为善良,这些善良的人在别人出现困难或麻烦时总是充当“救世主”和“好人”的角色,会及时给予帮助,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其实这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也是一种健康的心理,会积极的想要与他人建立情感连接,很有意义且能有效满足自身心理需求。

但是,善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原则的适度的善良,这种善良略带锋芒;

而另一种,就是过度善良,这种善良通常陷入无原则的境况之中。

过分善良,即善良过度。过度善良的人都会比较谦卑,共情能力较强,这类人群渴望与他人建立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而不断去迎合他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项品质。也不懂得如何拒绝,见不得别人处于危难之中,于是,不断退让,尽心尽力,赴汤蹈火。

而有些人,对轻易而来的善良视为理所当然,会弱化你的付出,并且将你置于道德绑架当中:“你这么善良,大家也是这么认为你的,你得继续保持善良的品质,这些都是你该做的,你怎么能不做呢?做不到就别伪善了,假惺惺!”所以,过分善良的人,他们的执着遇上这类人,就容易被轻易辜负,他们的付出就会被视若无睹,弄得遍体鳞伤。

有一天,这类人群发现:由“原本的自己有快递要拿,顺便帮别人拿一下快递。”——变成“同学没有时间拿,帮他拿一下快递。”——再变成“明明背着重重的书包顶着大太阳,还是要‘顺便’帮朋友拿一下快递。”几次下来就有想拒绝的念头,甚至连自己也开始怀疑和纠结,是不是真的“伪善了”?嗯,可能自己的善良还不够境界,还需要好好修炼……

无论善良的人内心如何自我建设,通常外部反馈就有两种结局:

1--有人性的人们知道你的善良,所以在你困难时也帮你一把,这是善有善报。

2--而糟糕的另一种,便是那些无边界无底线的自私的人,利用着你的过分善良,习惯着你的理所应当,无尽的索取,所以也不会来同情你、心疼你。

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些始终都是你心甘情愿的,一贯的迎合和委曲求全是你天生自带的属性,他们不会感激你,反而是变本加厉。

过分善良的人,感觉自己的价值仿佛完全取决于讨好他人,太过于迎合他人却给自己带来过大的负担。

因为内心的欲望和需求早已被起初的自己拷上了枷锁,而你的行为也成为了一种习惯。

如果不接受他人的请求,你就会止步于他人对你的消极评价,逐渐失去了对自我的控制,活在煎熬当中,还会越来越在乎他人的评价和感受,敏感不堪,最后丢失了尊严与价值。人的个体性决定了人的本性都是利己的,过度善良的人,超出了应有的社会限度,罔顾原则,就会演变为纵恶的善良,无原则的善良。

因此,凡事若是过度,通常会伴随着弊端。为自身的善良加点锋芒是最优的解决方式,在善良的同时也要建立原则和界限,了解内心真正的需求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