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被抛弃的原配,有的孤苦一生有的却怡然自得,心态很重要

遇到困境之时,有的人会告诉自己,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带着美好的期待历经难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风雨过后都会有彩虹,更多的时候,不过是云雾缭绕的阴天而已,此时曾今的期待便会化作失望,压得人喘不过气。

对世界抱有期望固然是好事,但比起期待风雨后的彩虹,或许放宽心态,既来之,则安之,对自己才是最好的。

一、一生的委屈,却没能求全

从嫁给鲁迅的那一刻起,朱安便在期待着丈夫的回心转意。她心中清楚,鲁迅之所以会娶自己,不过是看在母亲的面子上,且不要说善意,就连鲁迅对陌生人的善意,分给朱安的也所剩无几。

毕竟,对于鲁迅来说,朱安与自己的思想、认知是完全相悖的存在,她不过是自己为了母亲而娶回家的一项礼物。刚成亲之时,朱安还抱着婚后甜蜜生活的幻想,但是当她看见鲁迅的眼神,感知到鲁迅对自己的态度,她便清楚,长路漫漫。

只不过,令朱安没有想到的是,这条路,最终会如此漫长,她如蜗牛一般慢慢爬,一生也不曾走到终点。成亲之后没有几天,鲁迅便离开了老家,去追求自己的变革事业,以笔杆子惊醒世人的思想。

在这之后,鲁迅只是定期地往家里寄钱,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有时候写几封家书,但言语间却未曾提到朱安。但不管鲁迅待朱安的态度如何,她始终兢兢业业地做好了一个媳妇的本分,认真照顾周家长辈,照顾鲁迅的母亲。

都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朱安怀着期待陪伴了鲁迅母亲几十年,却始终不曾换来他的一后来,鲁迅有了许广平,朱安的位置也就更为尴尬了。一直到鲁迅去世,朱安的期待才彻底宣告幻灭,一辈子的委屈,也没能得到一个美好的家庭。

二、放下,便是万般自在

徐文淑,张恨水的原配发妻,同样是一场包办婚姻引发的惨剧。只不过,与鲁迅那桩婚事不同的是,徐文淑是张恨水自愿结亲的,只因为他远远地望了一眼,把一位长相貌美,身材不错的女子,当做了徐文淑。

因此,这一场婚姻,在张恨水看来,是欺骗,但是对于徐文淑来说,却是一场再正常不过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好在,张恨水是一个孝子,他虽然万般不喜欢徐文淑,却也听从母亲的建议,与徐文淑有过两个孩子。

有了孩子,徐文淑倒也是并不介意张恨水在外另有家室,毕竟在当时,富裕一点的家庭,三妻四妾也是有的,她并不强求自己是张恨水的唯一。但偏偏,徐文淑的两个孩子都在年幼时候便夭折了。

对于张恨水来说,他不过是损失了两个孩子,因为他还可以有很多其他的孩子,但对于徐文淑来说,她却是损失了一切。这两个孩子,本就是婆婆可怜自己,向张恨水替自己求来的,想要第三个,怕是断断不能了。

失去孩子之后,张恨水继续与他的外室妻子恩爱,只留徐文淑日夜伤心,还要照顾公婆。虽然名义上,张恨水与徐文淑还是夫妻,但实际上,他们与陌路已经无异。

在这种情况下,徐文淑颓废了很长时间,但在看了几分佛经之后,便有了转变。既然得不到,又何必强求,既来之,则安之,放下一切,便等于放过了自己,万般自在。

三、时代毁了她们,心态却能自救

徐文淑的晚年是安逸的,张恨水给了她扶养费,让她虽没有子女承欢膝下,却也能有还不错的生活。其实,鲁迅对朱安,也是定期寄钱的,尽管在母亲死后,他也从未忘记朱安是自己的责任。后来鲁迅去世,许广平接替他给朱安寄钱。

从物质上来说,徐文淑与朱安应当是差不多的,虽然在情感上都被丈夫弃之不顾,但好在钱财上没有亏待。

但即便如此,两人的晚年却也过得天差地别,朱安的内心是凄凉的,她对鲁迅有过期待,因此在落空之后,失望也就更甚;而徐文淑,在接连丧子丧女之后,已经调整心态,不在期待张恨水的情,也就怡然自乐了。

酿成她们孤寂的是时代,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注定会出现这类不平衡,她们没有潘素幸运,不曾遇上一个张伯驹来拯救她们;她们也不如张幼仪幸运,有能够成为后盾的娘家。

因此,在这样的婚姻中,她们注定被抛弃,注定无法成为新女性,也没办法凤凰涅槃,勇者归来。但即便是如此,她们也并非毫无办法,此时心态便是最好的自救,不同的心态造就不同的结局。

朱安执着,一心等待鲁迅,最后是困住了身也困住了心,孤苦一生,而徐文淑却能够看开,纵然依旧是后半身的孤独,但是心却是自由的,怡然自得,张恨水来与不来,她都甘之如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