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以不同的思维,定义事物不同的概念,方有物外的坦然

庄子:以不同的思维,定义事物不同的概念,方有物外的坦然。

我们对于事物都有一个自我的认知,一个事物的大小,一件东西的美丑,包括一个人行为准则的对错。

我们对于事物的理解和概念,都是因为主观意识所形成的。

就好像很多人对于荣华富贵和名利的一个追求一样,世俗的观念都认为一个人只有拥有富贵和名利的时候,才算是人生的成功,所以大多数人都在拼命的追求“成功”。

然而这样的一个观念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名利和富贵只是给我们带来人生舒适的其中一个因素,但决定不了全部的因素。物质能够让我们变得更舒服,但是物质替代不了全部。

有的时候我们认知物质的时候,也想要试着拥有认知以外的概念。

所以要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有的时候人不需要完全的为物质活着,需要追求物质以外更高尚的一些东西,比如说人生的信仰,比如说品格的高洁,更比如说善良的行为。

就好像很多人在做事的时候,总是在考虑这个事情对自己有多大的利益,会不会损害到自己的利益?

这样的概念其实有一些荒唐,我们做事的时候,不应该考虑的是道义和人格吗,为什么完全要考虑利益呢。

之所以造成这样一个现象的根源,是在于自己的认知,而对于贫富的认知概念形成是世俗的观念造成的一个影响。

在《庄子》这一本书,庄子是运用哲学的观点来为我们阐述了事物不同层面的关系。

庄子认为借由物体的大小不同,延伸出另外一个哲学上的辩证法,就是你所认为的大未必是大,你所认为的小也未必是小。

《庄子》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

“河神说:世俗议论都说细小的东西没有形状,最大的东西没有限定范围,这是真实的吗?

北海人就说:从小的方面看大的东西,这是看不到尽头的,从大的方向看小的东西,这是看不分明的,精细之物,这是小物中的小物,巨大之物,这是大物中的大物”。

庄子这一本书中的这一篇文章,是借由自己虚构的一个故事阐述了事物的大和小没有绝对的概念,而他所引申的一个哲学智慧就是说:一个人对于富贵名利,外界事物的一些认知状态,也是存在着狭隘面的。

比如说在生活中,很多人遇见利益的时候,都不懂得谦让和推辞,很多人总是无穷无尽的去贪婪,让自己的行为和世俗同流合污,用花言巧语的手段来蒙骗他人,获取自我的利益。

那么我们面对这样一种状况的时候,需要调整自我的思维是什么呢?

如果用《庄子》的思想来分析的话,就是你所认为的利益,未必是真正的一种利益,你祈求拥有的富贵,也只是你主观意识上认为的一种富贵,得到了或许你也会失去更多。

因为你的花言巧语,丧失底线得到的东西,给你带来的除了你表面所拥有的富贵,其实事物另一面的影响或许也会带来灾祸。比如说《塞翁失马》的故事一样,事物都有两面性。

这是主观意识和客观状态的一个较量,所以转换这样一个角度之后。不要自以为的沉溺于自己所认为的名利富贵之中,懂得转换一个角度,用不一样的视角去理解他们,或许会有不一样的豁达。

当你看淡着一些名利富贵之后,持守一份平淡。

在对待事物的一个态度上,不要光追求有用,也要追求人格的高尚,追求人生的善良一面,让自我繁杂的内心得到一种清静,让自我平凡的生活,拥有更高尚的境界。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您对《庄子》中的智慧怎么理解的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