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小城灿烂灯光:回望桑干河

那时我刚刚懂事,还没有走出过出生的那个村子,活动范围只有几公里。面对桑干河对岸灯火辉煌的城里,羡慕的不得了。家乡是桑干河南丘陵地带,起伏不平的高坡山丘,阻挡了视线,连地平线也悄悄地躲在山后怕人看见。每当夜晚来临,13公里远的县城就像无法逾越的界河,那闪烁的小城灯光,像在故意诱惑我一样。什么时候我能到那里走一走?住一夜,那该有多好哇!

那遥远的小城灯光成了我的一个梦。

其实那灯光也没有多么的灿烂,也没有像现在城市这般花样翻新的这个灯那个灯,有的只是一些光秃秃的白炽灯泡而已。可是那时我的故乡还没有电,辛勤劳作一天的人们还在煤油灯下打发无聊的夜晚。所以就对那总也不灭的灯光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知道13公里的距离就是乡村和城市的距离,就是梦想和现实的距离,也是农业和非农业的巨大差别。这距离是无法逾越的,因为那时还没有恢复高考、外出打工等等可以进城的理由,所以一个农村人无论如何是无法走进融入城市的。然而那小县城的灯光总是在诱惑着我,那明明灭灭的光亮像我瞳仁中的希望之火,在我的艰难岁月里,照亮我灰暗的生活。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1978年通过考试我走进了城里,1987年高等师范毕业以后我进入县城。可以说八十年代是一个灯光不断变幻的时代,在灯光的演变中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也许是小时候对灯光的向往坐下的病,我走进城市之后,对城市的印像好不好首先看灯光。我所在的小城是一个千年古郡的老城。80年代后期,城市还在发展阶段,那灯光也不怎么明亮。我总是与洋河对面的那个县城比,怎么这个千年古城的灯光还没有一个火车拉来才几十年新建的小城亮呢?心里就有些失落,有些后悔分配到这里来。后来我调离了这里,先到临近火车拉来的县城,随后考入省城,后来又进入北京学习工作。

进入新世纪,城市发展了,技术也先进了,各种灯光应运而生,把城市打扮得花枝招展,犹如一个扮靓的美丽少女。那一年省里提出城市三年大变样,市里强调亮化工程,所有路边临街的单位都要搞亮化。我对这一决定举双手赞成,认为这省市县书记太英明了。城市么,就是要亮亮堂堂的,黑漆漆的城市再大再繁荣也不像城市。

其实我故乡的那个小县城当时的灯光就是很普通的白炽灯。在我师范毕业那年,因外出听课公事曾有机会在县城住了一宿。我特意在街里转了半天,那些灯光也就是电线杆子上挂了几个白炽灯泡而已。在近处看一点都不好看,没有了在桑干河南远处看的气势和辉煌。看完后心理空落落的,很后悔在县城招待所住了这一个晚上。如果一直不看透这些,也许那县城不灭的灯光会照耀我的一生。

1999年考入北京高校读书,晚上老师带领我们去天安门广场采访。那灯光可是让我看得呆了,那才叫大城市呢,那灯光实在是无法形容了。各种颜色、各种形状、不断变幻,用五彩缤纷、绚烂多姿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所以因了灯光的缘故,就忽略了北京人的排外思想,忽略了北京人以天子脚下老大自居排挤外地人的毛病,对北京突然就改变了看法,这才叫大城市呢!我要留在这里。

我心中的城市到底是什么样的,说实在的到现在我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增加,我心中理想城市的轮廓越来越清晰。那就是:一定要有绚丽的灯光,且要辉煌灿烂。我知道我的这个评价标准太低,也不科学,但我就是这样认为的。城市是一个乡村青年永远的向往……

(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媒体主编。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作品300多万字,出版报告文学等作品著作10余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